<h3>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按照初中部教务处、教研处的统筹安排,理化组范国栋老师在八年级3班执教物理公开课---噪声的控制与危害,这节课拉开了本学年初中部教科研活动的序幕。</h3> <h3> 理化组是一支由6人组成的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的教师队伍,她经验与精力并存,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她是一支敬业、奉献、和谐的团队。在近十年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在教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多人获得县优秀教师,县师德标兵,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及县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老师们指导的学生更多次在各级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h3> <h3><font color="#010101"><h3> 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理化组将探索,求真作为授课的基本原则。全组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注重研究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注重学生思维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理化组坚持实验教学,分组教学,根据课时的特点,尽可能将课堂转入实验室,通过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相互合作的能力,并以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观点,指导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学生。</h3></font></h3> <h3> 范老师选取的课题---噪声,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亲身的体会,如何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储备自我完善,让浅显的感知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困扰范老师的一大难题。理化组老师们通过探讨商定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对生活的影响,以充实他们的知识积累。详尽的资料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对书本中的噪声的来源,危害,控制有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课上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学生学的轻松易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噪声带来的危害,范老师通过多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噪音,先自我感知噪声效果,再通过多媒体将飞机起飞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噪声进行处理,让声音有一个由弱到强,由可接受到变为噪音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如何减小噪音的环节,他将自己的摩托车排气管卸下,比照说明书仔细观察消声器的特点,并将知识延伸到枪支消声器,排气管与武器的引入让课堂即生活化又神秘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体现了理化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理化的意义。</h3> <h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日益细化,而理化学科因本身的特点在知识的感知性,生活性方面更为凸显。理化组始终坚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原则,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来享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把他们培养成好学习,学习好,适应教育改革的钻研型学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