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指南》中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游戏后的分享则是孩子们分享他人的游戏经历,主动反思、整合借鉴和重构他人游戏经验的过程。</h3><h3> 2019年9月25日,在劳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游戏分享环节集体备课研讨活动。</h3><h3> 本次备课有以下三个环节:</h3><h3> 1、教师试讲</h3><h3> 2、共研教案</h3><h3> 3、梳理提升</h3> <h3> 一、教师试讲</h3><h3> 本次教研由王琴老师主持。</h3> <h3>分享点: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h3><h3>选取理由:</h3><h3>1、《指南》第31页中指出:“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h3><h3>2、班级情况:进入大班后,班级内的游戏材料有所变化,幼儿对新的材料充满兴趣,经常会争抢新材料。</h3><h3><br></h3> <h3> 关键性提问:</h3><h3> 1、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h3><h3> 2、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分享?</h3><h3> 3、如果你是他,你是什么感受?</h3> <h3> 针对本次分享环节的教案设计和试讲,劳主任带领大家从以下几点来研讨本次试讲的组织:</h3><h3> 1、分享点与视频内容是否吻合?</h3><h3> 2、关键性提问是否引发幼儿思考?</h3><h3> 3、归纳小结是否能解决问题?</h3><h3> </h3><h3> </h3> <h3> 二、共研教案<br> 老师们一起翻阅《指南》,对分享点进行剖析和思考。首先,本次分享点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而分享点中的“欺负”,并没有在视频内容中凸显。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分享点换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更为合适。而关键性提问和小结也将围绕新的分享点重新设计。</h3> <h3> 关键性提问可更改为:</h3><h3> 1、发生了什么事情?</h3><h3> 2、你为什么抢他的材料?</h3><h3> 3、你被别人抢玩具时是什么感受?</h3><h3> 4、你们是怎么协商解决的?</h3> <h3> 三、梳理提升</h3><h3> 劳主任再次针对自主游戏分享环节的开展进行梳理提升。</h3><h3> 1、分享环节的作用是:分享经验,模仿经验,提升经验。</h3><h3> 2、分享环节的时间段和内容:</h3><h3> 自主游戏开展前——分享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和核心主要问题,最好是正面教育。</h3><h3> 自主游戏结束后——分享幼儿各类作品或常规。</h3><h3> 3、关键问题的提出要引发幼儿思考,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提问方式。</h3> <h3>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对分享环节的组织和教案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碰撞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