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成立七十周年

梅舍村 No.2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成立七十周年。</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8px;">70年前,随着宁、沪、杭,以及华东地区全境的解放,我第三野战军由以作战为主转入以建设为主的新的历史时期。</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适应新时期军队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为部队和国家建设输入新鲜血液,罗致人才,我党提出: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的战略决策。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h5>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王德、左二周骏鸣、左九钟期光、左十二陈士榘、十五张震、十七粟裕、二十陈修良、二十一邱一涵、二十四余立金</p><p class="ql-block">二排右五周蔚昌。</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长兼政委,原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任副校长,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兼副政委,原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任教育长,原华东军大副校长刘清明任副教育长,原华东军大副校长余立金和原三野干校副校长张崇文任政治部正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校址设在南京市玄武区黄浦路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span></p> <h3>陈毅校长兼政委</h3> <h3>陈士榘副校长</h3> <h3>钟期光副政委</h3> <h3>聂凤智教育长</h3> <h3>刘清明副教育长</h3> <h3>余立金政治部主任</h3> <h3>张崇文政治部副主任</h3>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在钟灵毓秀的紫金山下,在风光旖旎的玄武湖畔,在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以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合编原华东军大和三野干校而重新成立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正式诞生。</span></h5><h5><br></h5> <p class="ql-block">位于黄浦路上的华东军政大学校门(现为东部战区)</p> <h3>华东军政大学礼堂</h3>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的领导机关和各学员总队组织机构,主要由原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机关为基础,并从全区各部队指名抽调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组成。</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校教职、学员共37159人,学员机构各级领导属加强配备:总队相当于军,团相当于师,大队相当于团,中队相当于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10月18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开学典礼在校部广场隆重举行。</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10月23日,陈毅兼校长专程来校,分别向连以上干部作报告,并向全校教职、学员作《为人民服务》的报告。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先后两次莅临学校作报告。</span></h5> <h3>华东军政大学的校训和校风</h3> <h1>华东军大学员在校部广场迎接开学典礼</h1> <p class="ql-block">陈毅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作《为人民服务》的报告</p> <h3>华东军政大学部分首长合影。前排左起:余立金、陈毅、陈士榘、后排左起:张崇文、刘清明、聂凤智、</h3> <h3>陈毅校长接见来校讲学的教授们</h3> <h3>一九五零年春在华东军政大学办公楼前左起聂凤智、余立金、陈士榘、钟期光、张崇文</h3> <h3>左钟期光、陈士榘</h3> <h3>左起张崇文、聂凤智、陈士榘、钟期光</h3> <h3>前排左起张崇文、聂凤智、刘鹤孔、后排左起李焕、杨恺、吴健人</h3> <h3>一九五零年欢迎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参观团,第三排左四陈士榘、左七钟期光</h3> <p>一九五零年华东军政大学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左起:余立金、张崇文、聂凤智、右一钟期光,二排左一陈士榘、左八吴华夺,右三罗义淮、三排左一周蔚昌</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九五零年华东军政大学部分干部合影。一排左起:聂凤智、张崇文、右一钟期光,二排右一:余立金、四排左二:陈士榘、右一:周蔚昌;最后一排右一罗义淮、左一吴华夺</span></h1><p><br></p> <h3>左一周蔚昌(第一处副处长、该处无处长),吴肃(训练部部长),祝愉生(第二处处长)</h3> <h3>左起周蔚昌、唐炎(训练部特科教研室主任)</h3> <h3>训练部歌咏队前排左三汪静</h3> <h3>华东军政大大学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三汪静</h3> <h3>前排右二汪静</h3> <h3>1949年10月25日华东军大一总队第一团(高干团)教职员合影,后排左九为教育部副部长兼高干团政委罗义淮,后排右三汪志华</h3> <h3>1950年8月,华东军大一总队党员大会主席团全体留影。前排左四为陈士榘副校长,右二为谢振华政委,右一为余伯由主任;二排左一为张洪山,左五为罗义淮;三排左二为吴华夺。</h3> <h3>1950年,华东军大陈士榘副校长(左三)与一总队谢振华政委(左二)、一总队政治部余伯由主任(左一)、副主任罗义淮(右一)合影。</h3> <h3>华东军大一总队谢振华(前左)、吴华夺(前右)、余伯由(后左)、罗义淮(后右)四位领导同志合影。</h3> <p class="ql-block">1950年华东军大一总队部分领导同志合影。前排左三为谢振华政委,左四为吴华夺教育长,左二为余伯由主任,左五为罗义淮副主任。后排左二为谷奇(曾任二野政委邓小平秘书),左四为谢振华夫人王熤。</p> <h3>1950年华东军政大学礼堂前左起谢振华、罗义淮</h3> <h3>前排左一刘清明、后排左一余伯由、谢振华</h3> <h3>二排左五:高鹏举</h3>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二余立金,楼梯上方左起张崇文、谭肇之</p> <h3>学员们在看板报</h3> <h3>学员们在听课</h3> <h3>学员们在开小组讨论会</h3> <h3>合唱队在练唱</h3> <h3>学员们在上军事课</h3> <p class="ql-block">学员们在参加铁路建设,抬筐女干部前者为女生大队大队长陆若勉(杨凯同志的夫人)</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6月1日,为了减少机关层次,加强教学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华东军大进行精简整编。全校编为7个总队,校直加3个分校,即山东分校,许世友兼校长,福建分校,叶飞兼校长,张日清政委,浙江分校,王必成兼校长,丁秋生兼政委。</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编各总队,除第1总队仍执行军级职权,第7总队仍为团级编制外,其余各总队执行师级权限。</span></h5> <h3>山东分校许世友兼校长</h3> <h3>福建分校叶飞兼校长</h3> <h3>浙江分校王必成兼校长</h3>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为基础,组建军事学院。另组建若干高、初级步兵学校</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遵此决定,陈士榘、钟期光奉命率领华东军大校部的一部分和第1总队参与组建军事学院,余立金、张崇文率华东军大大部改编为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大第5,第7总队调归华东军区教导总队。自此,华东军事政治大学胜利结束了历史使命。</span></h5> <p class="ql-block">欢送陈士榘副校长、钟期光副政委及调赴军事学院同志合影</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一年半的教学工作中,为军队、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近50000人。这些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学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各自的领域、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吴仞之,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原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巴忠倓就是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正如华东军大学员,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吴仞之同志所说:军大传人杰,华东见地灵!</span></h5> <h3>戏剧教育家、导演吴仞之</h3> <h3>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h3> <h3>原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h3> <h3>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巴忠倓</h3>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们的先辈们还没有来得及掸去战火硝烟的尘埃,便匆匆奔赴新的战场。在这里,他们放飞梦想,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奉献才智。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增添了新的篇章!</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谨以此篇向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1><h5><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东东、周星星感谢叶青松、钟德苏、钟德东、张小庆、罗小兵、粟戎生、粟惠宁、王小戬、陈人康、高正、汪振汉、王言所给予的慷慨帮助!</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