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告别了夏日的浮躁,在淡泊平静的秋色中,蕴藏着成熟美,包含着秋之韵。在这天高云淡的秋日里,我们走进了兰州三十一中,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h3> <h3> 在这里,兰州市十一中谈放老师的一节《陈太丘与友期行》让我耳目一新。《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端,鉴于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惧怕心理,谈老师先问学生小学学过什么文言文,并且提出小学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的“日中”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是同样的意思,由此提出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我们可以积累运用。</h3><h3> 文言文学习中朗诵至关重要,谈老师没有像我们日常的朗诵教学一样,多遍去读,而是对每一遍的朗诵都提出了要求:第一遍用朗读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这样学生在划分层次的过程中就已经了解了文章大意。第二遍用朗读表现课文中的人物。于是,陈太丘的朋友“尊君在不?”便被孩子们读得彬彬有礼,元方“待君久不至”的“久”被孩子们拖得很长,因为他们意识到陈太丘等待他的朋友已经很久了,是陈太丘的朋友失信在前。于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将这篇课文理解到了更深的层次。</h3> <h3> 第二步便是积累,谈老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古今异义词、谦词,敬词等等,同时将课文后的补白融入到了课文当中。</h3><h3> 最后是对课文的品评,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和“礼”,从元方对友人的回答中可见元方的“方正”。但是谈老师将课文内容又一次进行了挖掘,便是最后的“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如果恪守礼仪,那么友人下车拉元方意在像元方道歉,元方理应接收,但他“入门不顾”,这是“方正”吗?谈老师随即引出这是方正的另一种表现——做人需要有原则。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日中见面,朋友没有如约而至,陈太丘果断舍去,这表现了这位父亲的原则性,而元方的一言一行完全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讲的是亲情,而这篇课文则是从另一个方面在讲亲情,即家庭教育。</h3> <h3> 谈放老师提到,语文课,教师应对语文有情怀和热爱之情。上公开课需“有良知”,即上完一节公开课后,给孩子们留下的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而不是花样的形式。</h3> <h3> 随后兰州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魏正刚老师做了总结评价,提出“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必须苦练的基本功”。</h3><h3>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若拥有人文情怀,有一颗对语文热爱的心,若能执著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一定会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阳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