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我们一起走

佼人

<h3>  &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b>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b></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 ――庞朴</b></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的伟大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继云南召开开题培训会之后,课题组首届年会于2019年9月19日至24日在青海省大通县举行。</span></h3> <h3>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县,<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面积3090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有汉族、回族、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先后两次被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5月,进入“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span></h3> <h3>  本次大会的主要承办单位是大通县朔山中学,大通二中和大通县园林小学协办。来自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北、云南等省及大通县各中小学的一百多名实验教师济济一堂,共同迎接这一次盛会。</h3> <h3> 鹤庆一中派出杨纯娟、冯灿兰两位教师参会。</h3> <h3>  通过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全国特级教师姜心悦老师的精心筹备,会议在二十日上午8时在朔山中学的报告厅拉开了帷幕。大通县教育局陈生祥局长和县教研室张广业主任分别致了诚挚的欢迎词。</h3> <h3>   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程方平到会作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价值和方法――兼谈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理想目标》的专题报告。该报告对本次大会起到了提纲絜领的作用,为课题组今后的研究工作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h3> <h3> 先后有8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会上交流发言。</h3> <h3>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天娇校区张让文副校长作了题为《弘扬传统文化 铸就学校品牌》的报告,介绍了川师附中把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经验。</h3> <h3>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高红老师的发言《语文,自带传统文化的气质》,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h3> <h3> 杨纯娟老师代表鹤庆一中课题组交流。她认为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学校拒之门外,应该让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为学生所熟悉,在认识中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达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h3> <h3> 江西赣州潭口中学副校长发言。</h3> <h3> 黑龙江省安达市四中校长张春艳交流主题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h3> <h3> 石林县鹿阜中学吴永平老师的发言题目是《传统文化进鹿中 书香诗韵溢校园》</h3> <h3> 赛课是此次大会的重要环节。共有60多名教师参加赛课,姜老师说因为西北地区的老师机会少,尽量把机会留给他们,所以参加课赛的老师中青海的居多。</h3> <h3>江西赣州潭口中学的老师在赛课。</h3> <h3> 鹤庆一中冯灿兰老师参加了课赛。她运用自己多年承担毕业班教学任务所积累的经验,为学生介绍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学生深受启发,反应热烈。</h3> <h3> 大通二中是青海省省级重点中学,有显著的办学成绩。为了配合大会的召开,学校准备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晚会欢迎课题组参会成员。</h3><h3> 学校乐队一出场,就以他们出色的演奏和高亢的歌声奠定了晚会的热闹氛围。</h3> <h3> 高二学生表演的相声和快板赢得了阵阵掌声。</h3> <h3> 大通二中的音乐老师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台下师生齐声应和,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h3> <h3> 东道主盛情,嘉宾也不能辜负。黑龙江省安达四中的校长也上台献歌。</h3> <h3> 来自江西赣州的书法老师尧在通现场挥毫,向二中表达了感谢,<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送上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福。</span></h3> <h3> 大会还举行了学习视察活动。让大家到邻近的各个中小学看走听访,去了解大通县的教育发展现状。</h3> <h3> 朔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宣传栏。</h3> <h3> 皮影戏和剪纸是大通的地方特色文化,在教学楼的过道上都有张贴。</h3> <h3>  青海省重点中学一一大通二中。</h3> 大通县重点小学园林小学的墙报。<h3><br></h3> <h3>  课题组组织老师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一原子城。</h3><h3> 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原子城建于1958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原子城"是原"青海221厂"所在地。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虽然展馆关闭,天气阴沉,还飘起了细雨,但大家都被曾在这里为祖国的发展壮大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前辈们的精神所鼓舞,依然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影。</span></h3> <h3>  传统文化中融汇着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无名英雄们身上得到具体的体现。游览着基地上的遗迹,我们的内心深处涌起的是震撼和崇敬!</h3><h3> 在这里,我们听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课。</h3> <h3> 大通东峡民族中学的侯继生副校长组织课题组参会教师进行了联欢。</h3> <h3> 大家载歌载舞,各位老师各显身手,各民族的歌舞在这里得到了融汇交流。</h3> <h3> 为迎接建国70周年纪念日,大家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歌曲。</h3> <h3>  颁奖总结是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h3><h3> 为优秀实验学校和基地授牌。</h3> <h3> 为课赛和交流的教师颁发证书。</h3> <h3> 姜心悦老师最后总结发言。她深情回顾了课题组自建立以来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对课题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h3><h3> 大会到此落下了帷幕。</h3><h3>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而易逝,大家因同一个目标而从大江南北到此欢聚,又要为同样的使命而各奔东西。但我们都坚信,只要信念不灭,我们的友谊永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