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欧神话 感受北欧四国独特魅力

郭家盛

<p>北欧大陆,风光旖旎,纯净独特,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净土!“北欧四国12日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翻看照片,回味无穷!</p><p><br></p><p>八月正值北欧四国旅游旺季,忱谢张芾侄的关照!我们四位老者随团赴北欧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四国旅游。尽享了一次视觉大餐,领略了异域风情,从中感受到北欧人的悠闲和自在,简单和不奢华。</p><p><br></p><p>进入北欧,一路可以看到的是碧水、蓝天、白云、青草……人们在这样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静静地生活着。</p><p><br></p><p>北欧广袤的被森林覆盖着的山野是宁静的。公路上汽车、行人不多,路过的小镇、村庄常常是只见房屋鲜见人,显示着特有的安谧。即使在人流如潮的都市,也少了几分贝的喧嚣、嘈杂。汽车多不鸣喇叭,见了行人静静的候在那里礼让,人的文明程度很高。</p><p><br></p><p>北欧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北欧四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遥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平均收入、适合人类居住等等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选中,北欧四国都位列前几名。</p><p><br></p><p>北欧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发达的经济,更有着令人羡慕的福利。可谓是全球高收入、高赋税、高福利地区。北欧人每年180多天都是假期,生了孩子的夫妻可以带薪休假480天。北欧人可以免费上学,16-20岁的孩子还会有政府的额外补贴;他们还享受免费医疗,治病完全免费,最多排个队。北欧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37个小时,商店每天下午6点就关门了,街上基本无行人、无夜市,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比中国人少了8小时。而且社会清明,监督世界各国腐败问题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腐败指数报告显示:北欧几国又拔得最清廉国家头筹。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人民的幸福感很强,犯罪率极低。</p><p><br></p><p>北欧四国还是富裕而简朴的国度。尽管北欧四国十分富足,人的月均收入达到2万多克朗,相当于2万多人民币。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在丹麦、瑞典、芬兰和挪威的首都和一些城市,居然看不到高楼大厦,更不要说摩天大楼,连现代建筑也少见,满眼都是古建筑、老建筑。挪威皇宫前的广场、瑞典皇后岛花园的道路都是砂石路,既没硬化,也无装饰。奔驰在世界著名的弗洛姆铁路上的旅游观光列车,内部装饰用条木,车内的桌椅也很简捷。这样的旅客列车在我们国内已经很难见到了。坐在旅游车上穿越公路上的隧道,我发现隧道内壁还是裸露的岩石,既没有砌砖也没有抹水泥,十分简陋。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都很普通,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很多。居民住房一般都是小平房、小木屋,房前屋后有花园有草地,不大的窗台上常常有盆花,很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调。我们在峡湾小镇住了一晚,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宾馆酒店或居民豪宅,也没有喧嚣的街道,而有雪山、草地、树木,空气清新,风光秀丽。</p><p><br></p><p>北欧人秉性淡定,为人平和,工作无贵贱之分,简单朴素的生活观。就拿犯罪率来说,犯罪率几乎为零,我们游走10多天竟然没有发现一个警察和交警。</p><p><br></p><p>北欧人习惯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心灵坦荡的简直像从不设防的赤子,素朴热情天真,坦率,是整个国家人民素质的基调。</p><p><br></p><p>北欧人重视教育,简直可以说,是孩子乐于求知的天堂,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真真正正的免费。北欧最好的宫殿般的房子不是给了学校就是给了幼儿园。不禁打心眼儿里令人叹服,真是把最好的都给了教育。学校淡化特权意识,孩子很少攀比,谁家比谁家有钱,其实北欧社会一贯提倡"均贫富"的治国理念,不仅提倡,而且认真执行,收入越高,交税越多,所以孩子们在一起若要论虚荣只能比谁比谁酷,谁比谁更有个性。</p><p><br></p><p>尊重,倾听,耐心与爱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如果父母若不让小孩上学就会进监狱,因为孩子是社会的财富,国家要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适应社会。北欧国家的孩子可能在17岁时已经大概规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已经知道自己在未来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愿意为此付出。</p><p><br></p><p>北欧国家,很多东西都是从源头抓起,虽然爸爸妈妈们假期多些,貌似消耗了工作资源,但是从长远来看,确是聪明之举,在双亲的共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与体格,以及早早养成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将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与其后来去投入资金与精力纠正一颗长歪的小树,还不如早早以阳光雨露,使其茁壮成长,用正确的态度尽一己之力而奉献于社会,这是社会制度下的个人双赢局面。</p><p><br></p><p>北欧诸国子民热爱阅读。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民族,如同中国人看手机一样,不管在飞机上,火车上、电车上、轮船上、夏日的草坪上、咖啡馆里,以及各种候车厅或者排队的时候,甚至等朋友的间隙,大家都会随手从包里或者裤兜里掏出一本书,几乎是立刻进入阅读状态。处处留下人们岁月静好的阅读场景。</p><p><br></p><p>北欧人均读书量一年24本,相当于一个月2本书,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阅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音乐艺术以及感人至深,引发人生思考的各种小说等等,五花八门,在这里面绝对不会包括为了升职加薪的书。走出去社交,是北欧人生活的理念之一,而书和书中的知识,就是最好的媒介,若没读过几本书真的挺难走进北欧人的社交圈,也根本没有谈资。</p><p><br></p><p>书以及从书中获得渊博知识,是北欧人交际的最好媒介,即便是萍水相逢的朋友,刚好谈论的书两人都看过,由此延伸的思想与讨论,足以能让两个人幸福兴奋一阵子。</p><p><br></p><p>北欧人热情、友善。哪怕是互不相识,见面点头微笑是常态。据说,在北欧,大家见面最多的问候就是,今年夏天准备去哪里度假?最近在看哪本书?有空能喝杯咖啡吗?</p><p></p><p>与北欧人交往,仅仅是一杯咖啡的距离。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人的社交,尤其是那些爱独来独往的精神崇尚者,一天不到咖啡馆小坐一下,必定怅然,如有所失。在香水的味道中睡去,在咖啡的香味中醒来,觊觎的摩天都市和安静的偏远小镇,若百步之内,尚未发现一个咖啡馆,你便要疑心是否真的到了欧洲。</p><p><br></p><p>北欧人崇尚低碳、环保、简朴的生活,各国政府都提倡骑自行车出行。</p><p><br></p><p>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第一的北欧,归结于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的努力。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社会发展的模式的国家。在强大的福利制度支撑下,透过繁杂的生存表象,尊重生命赋予的一切,宁静淡泊却不虚度。</p><p><br></p><p>北欧之旅,让我读懂了“简约”一词。宗娟导游沿途耐心详细的讲解,我才知道北欧人的简约生活是人生价值观决定的,他们快乐幸福的源泉,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以及自由、友谊、信任等因素。看来,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物质欲望将被精神需求所取代。</p> <h3>我们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乘坐上海吉祥航空公司的飞机到上海机场出关转机去芬兰赫尔辛基机场,再转乘芬兰航空公司的飞机到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历时十多个小时到达目的地。</h3> <h3>我们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机场等待换乘去丹麦哥本哈根的飞机。</h3> <h3><b>童话王国——丹麦</b></h3><h3>丹麦,是我们本次北欧之旅的四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是一个童话王国,本土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面积为1399平方公里)和格陵兰(面积217.5万平方公里),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该国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有调查显示,丹麦人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人。</h3><h3>丹麦的首都为哥本哈根。</h3> <h3><b>阿美琳堡王宫</b></h3><h3>阿美琳堡王宫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包括现任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也居住在此,由四座可可式建筑宫殿构成。</h3> <h3>阿美琳堡王宫上的国旗升起时,表明女王正在此居住。</h3> <h3><b>腓特烈教堂</b></h3><h3><b></b>腓特烈教堂是丹麦最大的铜绿色圆顶教堂,与阿美琳堡王宫隔路相望。</h3> <h3>哥本哈根市政厅大厦</h3><h3>市政厅大厦建于1905年,其建筑风格是古代丹麦建筑风格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结合。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厅面积为1500平方米,主要用于结婚典礼和官方接待。</h3> <h3><b>安徒生雕像</b></h3><h3>安徒生是丹麦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哥本哈根市政厅建筑物旁边面对着蒂沃里公园的角落,坐着一位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拄拐杖的男士塑像,他就是大名鼎鼎、名字与丹麦分不开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丹麦奥斯丹,尽管他生前一生未婚,穷困潦倒,但却给他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一生写过《美人鱼》、《卖火柴的女孩》、《丑小鸭》等不朽童话故事,为世界上千万儿童编织了美丽的童年。</h3><h3><br></h3><h3>人生也是一场剧,每个人都如白驹过隙般地登台演出一段,但丹麦伟大的童话家安徒生却演绎了他超多的作品,在人类文学的舞台上他留下了156个童话故事,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短篇故事,以及大约50部戏剧、上千首诗歌和自传、随笔及诙谐有趣的小短文。他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多产的童话作家!能站在这位伟大作家的雕像旁照张相,也是这次丹麦旅游不虚此行啊!</h3> <h3><b>丹麦小美人鱼雕铜像</b></h3><h3><b></b>小美人鱼铜像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已经是丹麦的象征。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h3><h3><br></h3><h3>美人鱼铜像从1913年在长堤公园落成至今,已有近104年的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h3> <h3><b>杰芬喷泉</b></h3><h3>一个发辫飞扬的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赶着4头神牛在奋力耕作,水从牛鼻和犁铧间喷射而出。铜雕气势磅礴,极具力量美。</h3> <h3><b>哥本哈根的新港运河</b></h3><h3>新港运河岸边色彩丰富的建筑、鳞次栉比的啤酒屋和餐厅、运河里竖着桅杆的各种木船,这里是最能体会到哥本哈根风情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喝一杯丹麦最有名的嘉士伯啤酒,也可以在这里悠闲的聊天、听音乐、发呆,欣赏新港的日落和风土人情就是个不错的选择。<br></h3> <p class="ql-block"><b>哥本哈根的后花园——北西兰岛</b></p><p class="ql-block">位于哥本哈根北约45公里的北西兰岛,是人口比较繁华、风景优美的地方,被誉为哥本哈根的后花园。在这小岛上有3座引人注目的古堡,其中之一即为著名的哈姆雷特城堡,这座因莎士比亚笔下的艺术形象而出名的城堡,坐落在西兰岛北部赫尔辛格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港口之一的厄勒海峡最窄的出口处,在哥本哈根市东北约45公里。</p> <h3>卡隆堡宫(哈姆雷特城堡)</h3><h3>卡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资金来自菲特烈二世国王(1559-1588年)对经过厄勒海峡船只所征得的通行税。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h3> <h3>卡隆堡宫历史上曾两度被毁:第一次是在1623年,整个宫殿及宫内陈设全被焚为灰烬,唯一幸存的是宫内的教堂。直到1637年才被修复,宫内的结构有所改变,使之具有巴罗克建筑风格,宫外的屋顶由原来的圆形螺旋塔改为现在有尖塔顶。第二次“北欧战争”期间,瑞典人于1658-1660年占领卡隆堡宫,将宫内物品洗劫一空。</h3><h3><br></h3><h3>现在宫内的陈设全是根据当时情况复制的。到菲特烈四世国王(1699-1730年)时,加强了克隆堡宫周围的防御工事,宫殿也不断得到修复。从1785年到1922年,卡隆堡宫曾被用作兵营。宫堡外围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h3><h3><br></h3><h3>宫内现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和油画。卡隆堡宫还有一个“地下工事”设施。当时,从国王的卧室到地下工事有一条秘密暗道。遇有战事,情况吃紧时,国王可以直接从卧室通过暗道来到地下工事,并由此遁逃它处。在地下工事里有一座石雕像,名叫“丹麦人霍尔格”(Holger Danske)。他身穿戎装,抚剑坐睡。相传他是海盗时期的一名勇士,曾为丹麦立下丰功伟绩。后因丹麦无战事,抚剑而睡。他之所以坐睡,是处于警戒状态,一旦丹麦遭人入侵,他即起身执剑卫国。整个地下工事可容纳数以千计的士兵。战争时期,士兵在工事内既可训练,又可储兵,并有箭垛,抵御外敌。工事内设有贮存腌鱼咸肉的池子,供士兵食用。在工事一隅有个三角形的死牢。死牢阴暗潮湿,专囚政治犯,多少年来被囚禁在死牢中的人,除一瑞典牧师外,无一人活着出来。</h3><h3><br></h3><h3>在卡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故卡隆堡宫又称为哈姆雷特城堡。</h3> <h3>丹麦人低碳、环保意识非常强。对于丹麦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简单宁静的,骑自行车是他们休闲锻炼的一大时尚。这种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由此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妙和惬意,是坐在豪华车里的时尚贵族无法体验到的。 </h3><h3><br></h3><h3>哥本哈根有52万市民,自行车却有56万辆。在这样一个自行车比汽车多的国家,当然也为自行车设置了专门的车道。</h3><h3><br></h3><h3>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有两种:一种是独立设置的专行道,路面铺有蓝色塑胶,没有机动车和红绿灯的干扰。另一种是与机动车道伴行的,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从高度上依次分开,互不干扰。</h3><h3><br></h3><h3>街上有专为公交和自行车设计的红绿灯,骑车者还可享受红绿灯“绿浪”优先的倾斜服务。</h3><h3><br></h3><h3>在丹麦,交通规则也让汽车司机不得不尊重骑车人。按规定,当一个路口只有斑马线而没有红绿灯时,汽车必须让骑车人先行,转弯时也是如此。</h3><h3><br></h3><h3>丹麦人的自行车文化,丹麦人的幸福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台阶,值得一切追求幸福者的思考与效仿。</h3> <h3><b>峡湾之国——挪威</b></h3><h3><b></b>挪威王国,简称“挪威”, 意为“通往北方之路”,是我们本次北欧之旅的四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属地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h3><h3><br></h3><h3>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北约成员国之一,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范例。</h3><h3><br></h3><h3>挪威有三最,分别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以及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h3><h3><br></h3><h3>首都为奥斯陆</h3><h3><br></h3><h3>挪威人的生活是相当舒适的,作为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国家,挪威人均寿命达76岁(居世界第三)。挪威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不长,每年有休假,生活节奏慢。通常,挪威人都有两处房产,一处在城里(工作时间居住),一处在森林中(别墅)。挪威人口不多,由于重税和高福利的原因,多数人是均富的。在周末通往旅游地的公路上,小汽车后面拖着一辆房车的景象比比皆是,据说房车的普及率远大于西欧和美国。在峡湾中也时不时地可以发现一处房车营地,聚集着十几、几十辆房车扎营休闲。营地是国营的,费用仅仅是象征性地收1元用于保洁(营地提供水、电)。</h3> <h3>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及皇宫广场</h3> <h3>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诺贝尔和平奖颁发地。</h3><h3>挪威首都奥斯陆,红褐色的建筑是奥斯陆市政厅,被称为"双塔红砖",建于1950年,是为纪念奥斯陆建城900周年而建。市政厅背后是奥斯陆峡湾,站在市政厅二楼以上的落地窗前可眺望峡湾美景。每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都在这里举行。</h3> <h3>奥斯陆大学</h3> <p class="ql-block"><b>  奥维格兰公园</b></p><p class="ql-block">奥维格兰公园是以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的,园内有192座裸体雕塑,所有的雕塑中共有650个人物雕像,所有雕像都是由铜、铁或花岗岩耗费20多年精心制成。园内有繁花绿茵,小溪淙淙,到处都矗立着造型优美、婀娜多姿的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850米的中轴线上,维格兰的650个人体雕塑诠释了人的一生。婴儿、儿童、少年、成年到老年的各个阶段,维格兰通过”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四个部分的多组单体或群体的人体雕塑进行了完整而细腻的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雕塑前,每个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某个瞬间和某种情绪,因此维格兰公园也被称为“人生公园”。</p> <h3>在长为100米,宽约15米的人生之桥的两侧,分布着58座青铜人体雕塑,塑造了形态各异、表情传神的各类男女和儿童的不同形象。</h3><h3><br></h3><h3>这些安放在石桥两侧体格健壮的男子、风姿绰约的女子和纯洁无邪的儿童,有的静静伫立,有的欢快舞蹈,有的谈情说爱,也有反映生活中的争执和日常的生活琐事,均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h3> <p class="ql-block">石桥上最著名的雕像是“愤怒的小孩”,刻画了一个因与父母闹别扭而跺脚哭闹发脾气的小男孩,其生动的表情、逼真的动作,格外的传神。许多游客喜欢抚摸小孩的左手,以至于小孩的左手被摩擦后露出铜质的材料本色。据说其名声已直逼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尿童”雕塑。</p> <h3>下图为奥维格兰公园《生命之桥》、《生命之源》、《生命之柱》、《生命之环》的雕塑。<br></h3> <p class="ql-block">公园内虽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乱,错落有致。园里有一条长达850 米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都位于轴线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间。石桥两侧各有 29 座彼此对称的铜雕。喷泉四角,各有5 幅树丛雕,四壁为浮雕,中央是托盘群雕。圆台阶周围是匀称的 36 座花岗岩石雕,中央高耸着生死柱。全部雕像,形成几幅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如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而四角的树丛雕,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的 4 幅画面。圆台阶的 36 座石雕,也是从婴儿出生开始的,游人依次环行,渐渐看到人生各个时期的形象:孩子们在捉迷藏,少年们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窃窃私语,老人们熬度暮年,环绕一周,到第 36 座死亡球塔为止。石桥两边的护栏上,安放着反映日常生活的 58 座青铜雕像,塑造了许多青年男女和儿童。体格雄健的男子、绰约多姿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组成了大组群雕。它们有的在尽情地跳舞,有的在谈情说爱,也有丈夫打骂妻子儿女的……维格兰在这组雕像群中,穿插了一个新的主题思想——父亲与孩子们在一起。相传 20 世纪初期,在西方男人们的心目中,料理家务、养儿育女和经营“后方”乃是妻子们的事。他们一方面向往成家了立业,另一方面却又不甘心陷入家庭生活的网套。他们厌烦婚后的生活,企图挣脱妻子儿女们的纠缠。但现实生活像一团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将他们和家人盘绕在一起。圆台阶中心的生死柱,无论在艺术技巧上,或是思想内容上,都算得上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它是维格兰花费 14 年心血雕成的。石柱高达 17 米,周围上下刻满了 121 个裸体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惨相目不忍睹,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这根“生死柱”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p> <p class="ql-block"><b>伟大的雕塑家维尔兰</b></p><p class="ql-block">奥维格兰公园雕塑的作者:古斯塔夫.维格兰生于1869年,1943年去世。他是一个挪威木匠的儿子,同时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先锋艺术家之一。他没有上过大学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从1920年起他开始声誉鹊起,1926年他说服公园当局,为他提供工作室和养老金,从此开始花费后半生的心血,为公园创作了所有的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以艺术的形式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主题——生与死,是人本思想的精彩体现,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是他对人类历史,特别是人类艺术史的杰出贡献。</p> <h3>挪威旅游景区精品在乡村</h3> <h3></h3><h3><b>挪威的峡湾 </b></h3><h3><b></b>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从北部的瓦伦格峡湾到南部的奥斯陆峡湾为止,一个接一个。这无穷尽的曲折峡湾和无数的冰河遗迹构成了壮丽精美的峡湾风光。挪威峡湾之美,美在群峰竞秀,美在碧水蓝天,美在飞瀑万千。挪威人视峡湾为灵魂,并以峡湾为荣,认为峡湾象征着挪威人的性格。</h3><h3><br></h3><h3>峡湾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准确地说应是心灵的震撼。挪威的峡湾被 国际著名旅游杂志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美景之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b>哈当厄尔峡湾</b></h3><h3>哈当厄尔峡湾,位于挪威西部中心地区的霍达兰郡。哈当厄尔峡湾全长179公里,是挪威国内第二长的峡湾,是世界第三长的峡湾,最深处达800米。是挪威四大峡湾中最为平缓,有田园般风景的峡湾。<br></h3> <h3><b>哈当厄尔峡湾农场</b></h3><h3><b></b>哈当厄尔峡湾农场是世界文化遗产果园。约800年前,自传教士到此栽下第一棵果,哈当厄尔峡湾成为了最北端的水果生产地。我们跟随原住民的步伐,了解挪威当地农庄,品尝天然果汁,欣赏哈当厄尔峡湾美景。这里有当地传统工艺酿制的果汁,每个果园占地面积不一,但是基本都是家族世代经营,在生产果汁和果酱的过程中有独到的家传秘方。我在参观时,农场主要求与他合影留念,于是就有了如下的合影照。</h3> <h3>我们此次参观还包括免费品尝当地的果汁、从果树上採摘水果品尝,与当地原住民的交流,将此次旅行作为一次当地特色文化的体验。</h3> <p class="ql-block">哈当厄尔峡湾两岸产的水果以口感丰富,果味浓郁著称,这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哈当厄尔苹果、哈当厄尔梨、哈当厄尔车厘子已被注册为挪威境内的专用名称。</p> <p class="ql-block">在北纬五十八度,在世界的尽头,看亘古不变的雪山;静如处子的哈当厄尔峡湾,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更深处如黛远山,正是道家所找寻的洞天福地。观云起云落,看水汽氤氲,品天地之道,惬意人生,不过如此……</p> <h3>农场主全家人在工作</h3> <p class="ql-block"><b>松恩峡湾</b></p><p class="ql-block">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04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海拔1500米的峰顶。峡湾两岸的岩层很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并夹杂着少数的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松恩峡湾是人气较旺的旅游点。被称为世界铁路最高杰作的弗洛姆铁路,通往居德望恩的观光轮渡等都可带你去探索松恩峡湾的奥秘。运气好的时候,乘船时还可能看到野生海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弗洛姆小镇松恩峡湾码头</p> <h3>弗洛姆小镇高山火车站</h3><h3>我们在弗洛姆乘坐高山观光小火车前往米达尔,它是全世界普通列车轨道坡度最为陡峭的火车旅程,也是挪威最最著名的第一号旅游名胜,被《孤独星球》杂志评为2014全球十大铁道之旅之首。在全长20公里的铁路之旅中,恬静的峡湾倒映着两岸青山,清澈的水流穿过幽深峡谷,似幻的瀑布从悬崖奔泻而下,错落有致的山地农庄在阳光下慵懒而舒适,穿行在高耸的山峦间仿佛行于画中。</h3> <h3>这是我们团乘坐的高山观光火车车箱。</h3> <p class="ql-block"><b>肖斯弗森瀑布</b></p><p class="ql-block">肖斯弗森瀑布是整个火车行程中,唯一的一处最适合拍照瀑布和留念的地方,火车往返都会在这里停留5分钟的时间,列车刚一停稳,我们下车观看,来到了瀑布的观景台,巨大的瀑布随风浅在脸上身上,只见大瀑布顺着山腰俯冲而下,气势磅礴,水花飞溅,景色非常壮观,在观赏瀑布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我循着音乐声望去,只见一位翩翩起舞的金发红衣女子出现了,在瀑布左侧的岩石上身着红裙,随音乐,唱着歌,翩翩起舞,美妙极了,这就是人们常常提起的女山妖的化身,据说肖斯弗森瀑布的女山妖是在用她的舞蹈,演绎着当地一个古老的传说,女妖在用歌声和舞蹈引诱路人,所以,这个瀑布也被挪威当地人称为女妖瀑布或仙女瀑布。</p> <h3>我们乘坐的高山观光火车</h3> <h3></h3><h3>我们乘船游览松恩峡湾。游船航行在号称“峡湾之王”、世上最长、最深、最美的松恩峡湾上,这里的海水色彩是变幻的,平如镜面。随着游船的移动,倒影中的群山、蓝天、白云、海鸥、小镇……,汇聚在峡湾这面巨大的镜子里,让人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br></h3> <h3>宗娟导游在喂海鸥</h3> <h3>峡湾的美景美照</h3> <h3>这是挪威另一峡湾景观——魔鬼舌,遗憾的是我们团没有这个景点的行程。</h3> <p class="ql-block"><b>森林和湖泊王国——瑞典</b></p><p class="ql-block">瑞典是我们本次北欧旅游的四国之一,人口数量1000万。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首都为斯德哥尔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瑞典斯特哥尔摩市政厅的外景</p> <h3>在游船上拍摄的斯德哥尔摩的码头、大教堂。</h3> <h3>瑞典斯德哥尔摩老城的主要景点有王宫、斯德哥尔摩大教堂、诺贝尔博物馆和骑士教堂。</h3> <h3>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大楼外景。</h3>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大楼有着精美浮雕人物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金色大厅的左侧墙上方,有一组非常直观表达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浮雕。人生旅途就是这么简单!生命是伟大的,死亡也是神圣的。</p> <p class="ql-block"><b>金色大厅</b></p><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的金色大厅墙面有1800万多块黄金和小块玻璃拼成的马赛克画。</p> <p class="ql-block"><b>美兰女神</b></p><p class="ql-block">抽象画——美兰女神。象征世界和平的女神。</p> <h3>旅游团全体成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的“金色大堂”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b>蓝厅</b></p><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下面就是蓝厅,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那天,诺贝尔奖颁奖后有1200位宾客在此举行盛大宴会。因为诺贝尔先生喜欢蓝色所以设计为“蓝厅”,但在实际施工时发现红色砖墙更有气势与美感,已经打毛的红色砖墙上放弃了铺设蓝色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获奖者步入宴会厅的楼梯平台——成功人士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b>音乐厅</b></p><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著名的诺贝尔奖颁发仪式每年在这里隆重举行,国王为获奖者亲自颁发奖金和证书。</p> <p class="ql-block">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优雅,就像是一个惊叹号,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瑞典人通过他们的机智,使得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首都,成为如今闻名于世的世界名城。因诺贝尔之夜而荣誉加身,斯德哥尔摩一跃成为内外兼修的智慧之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贝尔的智慧盛宴与斯德哥尔摩的海风轻拂,融入生活之中的诺贝尔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包含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设立时间1900年6月,首次颁发1901年12月10日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五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截止2017年,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中国的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都是再此颁发的奖章。</p> <p class="ql-block"><b>瑞典瓦萨沉船</b></p><p class="ql-block">瓦萨沉船博物馆内的瓦萨沉船是一艘古战船,它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 1628年首航几分钟便沉没,直到1961年才重见天日。之后船体经过数十年的精心修复,船上的雕塑作品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b>皇后岛</b></p><p class="ql-block">皇后岛——素有“瑞典的小凡尔赛宫”之称,这里拥有宫殿、保存完好的剧场、中国式的庭院楼阁、以及两个大型的皇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瑞典人爱学习。平时他们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工作、学习、学习、工作,终身教育制。在这种制度下,造就了穷其一生不断进步与学习的北欧人,或者称之为北欧精神,医疗领域里当你知道世界第一张胎儿在子宫里的照片是瑞典人拍的,心脏起搏器,宜家家具,世界首例子宫移植案例,沃尔沃汽车,哈苏相机,都出自于热爱学习与探索精神的瑞典人,也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北欧人生活至上,家庭至上的观念,享受慢生活正是我们本应追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街头,你会经常看到金发碧眼,酷劲十足的美女帅哥,一旦走进家庭这个范畴,照样会用曾经夹香烟的手,纹身的臂膀,撑起抚育儿女的重任,凡事都秉承,自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欧奶爸全球闻名,成为北欧文明一道鲜明的风景线,因为有闻名遐迩的瑞典奶爸假。爸爸们在孩子六岁之前可以随便选择一年进行与孩子亲密相处,共度美好成长岁月,为的是避免孩子在婴幼期缺少爸爸的关爱。瑞典的爸爸们是不会错过陪着孩子一起长大这个过程的。即使父母愿意帮助带孩子,北欧人也要亲手将可爱的小围兜带大,孩子长大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辛苦的付出,但得到的快乐对于北欧人来说更是你弥足珍贵,换尿布,洗澡,阳光浴,睡前阅读和孩子们嬉闹时光,这就是为人父母所得最高奖赏,金钱换不了孩子成长的光阴,孩子也不会永远无条件爱你,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北欧父母心甘情愿成了爱的俘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欧有一句俗语,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你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了。就像春夏秋冬的轮回,就像一朵花从绽放到凋零,里面必须必然经历萌芽,体验,深刻,反省,了然这些不可缺的程序,在佛教里称之为因果,凡事有因果,所以反观北欧人的读书意识,几乎大多数孩童时代和父母床头阅读时光,睡前阅读几乎不是什么个别案例。这几乎是融于北欧家庭亲子教育里一项必修课,睡觉前的半个小时,孩子们小猫一样依偎着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台灯阅读讲故事,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抹灭的宝贵记忆,培养了从此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为他们今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慨,一个城市的灵魂在街道弄堂半掩种着花的门后,一个国家的灵魂在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里,每一个走过蓝天白云下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伸展双臂,拥抱着美丽自由风一样的国度。用优雅静谧和丰饶的灵魂不断给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静美和源泉,恰如瑞典国歌里唱的那样,你古老,你自由,致敬,吾愿生于斯,死于斯。</p> <p class="ql-block"><b>瑞典的哥德堡</b></p><p class="ql-block">哥德堡是瑞典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最繁忙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尽管这里是一个现代化的都会,但整座城市随处可见公园绿地,所以有“绿色城市”及“花园城市”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哥德堡大教堂是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大教堂,建于1815年,真实的反应了瑞典的建筑风格。又称马斯特户格教堂,它鲜明的标志就是60多米高的教堂钟楼,在山丘之上,基本可以鸟瞰整个哥德堡城市风景,尤其是港口码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哥德堡旧码头</b></p><p class="ql-block">游艇码头旁的白色帆船,叫维京号,是世界上少有的幸存下来的四桅杆帆船。建造于1906年,最早是艘水手的训练船,如今改作饭店和餐馆。</p> <p class="ql-block"><b>瑞典的菲耶巴卡</b></p><p class="ql-block">菲耶巴卡,瑞典国宝级电影皇后——英格丽.褒曼的故乡。自然赋予瑞典西部绵延的海岸线,田园诗般的岛屿点缀其间,菲耶巴卡便是其中之一。沿着海港或在海港之外的房屋和建筑崭新简洁,带有典型西海岸的蜡笔色风格。鹅卵石街道的两旁是可爱的店铺、热闹的咖啡馆,更有以鱼鲜和贝类闻名的多家餐厅。</p> <h3>  瑞典国宝级电影皇后——英格丽.褒曼的雕像</h3> <h3>门上“1807”几个数字见证了小镇的历史。</h3> <h3>小镇风光照</h3> <p class="ql-block"><b>厄勒布鲁市</b></p><p class="ql-block">厄勒布鲁市是厄勒布鲁省省会城市,是瑞典的第七大城市,我们团在此城的酒店住了一晚上。酒店,一眼看去老旧古朴,但餐厅、客房、卫生设施一应俱全,虽然房间比较小,但功能齐全,还是好住的。</p> <p class="ql-block"><b>维京号邮轮</b></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维京号夜邮轮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出发,经过一夜的航行,横渡波罗的海,到达芬兰的图尔库(原芬兰首都)开始芬兰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京号邮轮很大,共有11层,能载客2000多人,邮轮的7-9层还设有免税商店、超市、餐厅、KTV、咖啡厅等。</p> <p class="ql-block"><b>极光之国——芬兰</b></p><p class="ql-block">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国土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芬兰排名第一。首都为赫尔辛基</p> <p class="ql-block">在游轮上拍摄的赫尔辛基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西方文明,教堂是一大看点,巴洛克式、哥德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洲人把教堂看成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的载体,一生都不曾离开过教堂,洗礼,婚礼,葬礼。</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俗称白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建于1852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p> <h3><b>乌本斯基大教堂</b></h3><h3>乌本斯基大教堂(俗称红教堂),是东正教教堂,大教堂建造于1868年,是沙皇时代俄罗斯的建筑师设计的。教堂洋的葱型的圆顶和13个镀金的塔尖,象征着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据说这座红教堂是欧洲最大的东正教堂。</h3> <p class="ql-block"><b>岩石教堂</b></p><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岩石坦佩利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10米左右。当地人完整的保留了自然地貌,教堂就地取材,墙体采用不经修饰的岩石堆砌,看似奇形怪状、临乱不堪但实际上每一块岩石起都精心堆砌而成错落有致,给教堂带来了原始的气息,教堂四周的岩壁还提升了教堂音响的效果,教堂非常富有艺术渲染力,建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呕心制作。岩石教堂最多可同时容纳940人一起祷告,这里还定期举办唱诗班,教堂岩壁独特的回音效果让教堂的音响效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还会举办很多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b>芬兰堡</b></p><p class="ql-block">芬兰堡已有250多年历史、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 ,这一军事要塞在1991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受到保护。</p> <h3>波尔沃小镇风光</h3> <h3>波尔沃小镇的小木屋</h3> <p class="ql-block">我们庆幸本次旅游,入眸的是欢喜,定心的是美丽。感谢导游的精心安排与关照以及耐心的讲解,感谢异域大巴司机热情友善的服务,感谢团友们的理解与帮助,让我们四位老人一路顺风完成了此次旅游行程。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期盼旅行路上再相逢!</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陪伴我们一周的司机及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 <b>编 后 语</b></p><p class="ql-block">生活虽然又回到原来的平静,但心情却不一样,有些感慨,有些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欧四国虽地处高纬度,但经过恰如其分的利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城乡、工农、脑体的差距极小,人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令人羡慕、向往。北欧各国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成功、最有成效的一种好方式。国民经济的发展、GDP的提高,都是为人的生存环境、平均寿命、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服务,犹如挣钱是为了生存、温饱、发展一样,丧失目标,挣钱有何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地方,你遇见的时候是那么的不经意,但又似乎命中注定,你惊艳,然后沉浸其中,享受在这个地方的片刻安宁,就像陶渊明遇到桃花源一样,隐藏在挪威峡湾里的童话村庄一样,遇见之后,只剩惊艳和沉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就是他的脊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仿佛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淡泊明志,也许这个地方就是你对自己某些品质的坚持,见证世界上有些角落,有些东西。真的可以凭一个民族的特质代代传承。这种民族的特质,无一不源自亲近自然,尊重自我而修成了心灵的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不饶人,面对逐渐衰老的现实,掩耳盗铃的态度不可取。解决办法就是趁着精力和体力还可以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抓紧机会走走看看。先走长距离拉车式的项目,后走范围小定点式的项目,切莫错过人生最后大好时光而抱恨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外出旅游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境界,只是为了饱饱眼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不能象人们调侃的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一到景点就拍照,回家后什么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完整的旅游应为三段式。旅游不仅仅是特指出发至回来这一段时间,还必须包含出发前认真准备和回来后精心整理这两个时间段,这才构成完整、完美、高质量的旅游全过程。只有出发前心无旁骛的准备,如携带物品的筹备、自费项目的筛选、购物环节的理智、重点景观的了然在胸等等,才能做到游览时的自信、主动和自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来后游记的撰写、照片的筛选,景观和感受的与人共享,都是对旅游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与人于己都有益处。我们的旅游模式应是:享受旅游前“有字之书” 的渴望、旅游中 “无字之书” 的震撼、旅游后“心灵之书”的感悟,最终达到身心的历练与愉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每个人都在丈量自己的理想旅行清单,把最美的时光留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想,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像自然万物一般化身地球的尘埃,既感动又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眷恋,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尽沿途风景,作一个"无龄感"的幸福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日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