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车流密集的东二环建国门桥一隅,人群汇集的北京站旁,有一座古代建筑静静伫立着,甚至很多人都不曾留意到它的存在,这就是历史悠久的北京古观象台!</h3> <h3>信步走进古观象台,周围寂寥无声,刚才还无处不在的喧哗嘈杂都一下无影无踪,仿佛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沿着阶梯登上台楼,去欣赏古代天文仪器的巧夺天工!我又走进古色古香的展厅,去学习中国古代天文的博大精深!</h3> <h3>这座不起眼的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早在1279年,元初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人就在此附近修建司天台。</h3> <h3>等到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明英宗在位时,正式修建此台,当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放置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用于皇家天文、历法、占卜等事务,由司天监直接向皇帝负责。</h3> <h3>清朝建立后,继续修缮此台,并更名为观象台,由德国在华学者汤若望向清廷建议,改用当时先进的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h3> <h3>康熙帝时,由比利时在华科学家南怀仁监造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放置在台上。此时的观象台已具备相当规模,而后乾隆帝又下令建造浑天仪放在台上,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无价之宝。</h3> <h3>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台上珍贵仪器几经磨难,被掠夺走后失而复得。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后又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当日军侵华进逼北京时,台上仪器又转运南京紫金山。直至新中国成立,古观象台才结束了它多舛的命运,再一次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h3> <h3>北京古观象台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富强和科技的进步,也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和不屈的抗争,更感受到新中国北京城那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中华儿女的我,向你致敬!为你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