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远在北方的高燕飞大哥给我微信发来一个文档。打开,原来是他父亲给宝台山英烈墓捐款的一封信。几天前匆匆一别时,已晓他父亲重病缠身,难再亲笔。所以,高大哥告知我是他父亲病床上口述,他整理成文。下面这封信就是老战士高玉宝病床上的口述:</h3><h3><b><br></b></h3><h3><b>老战士高玉宝给宝台山英烈墓捐款信<br></b><br>花门镇党委、人民政府的同志们,以及宝台山村的乡亲们:</h3><h3><br> 我是参加过著名的衡宝战役的四野41军123师368团老战士高玉宝。近来得知,我的老首长李文斌烈士及和他一同牺牲的副营长刘严新、排长张天思和4位不知名的战友之墓,确定就在今天的双峰县花门镇宝台山,而且知道70年来,是花门镇历届党委、政府及宝台山的乡亲们,一直在精心守护着这座七名烈士墓,守护着我的老首长、老战友的长眠之地,我特别激动和高兴。我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您们敬礼了!<br> 今年是我们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也是四野南下作战70周年、衡宝战役胜利七十周年,更是李文斌等烈士英勇牺牲70周年!特别是在习主席、党中央号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祭奠英灵,更有着其深刻的意义。<br>烈士们70年前的流血牺牲,就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扬眉吐气、不再受人欺负,他们代表的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初心”啊!<br> 听说花门镇和宝台山村得知四野南下作战和衡宝战役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烈士李文斌就葬在宝台山后,特别组织了祭扫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还准备要重新设计和修建七烈士墓,我真高兴,决定带头捐款人民币五万元,以支援七烈士墓的设计修建工程。这是我对牺牲的老首长和战友们无以言表的深情和心意!<br> 我今年已经92周岁了,垂垂老矣,又重病缠身。很遗憾已不能亲自到我的老首长和老战友的墓地上看看了,只能用这种方式,为宝台山这一永垂史册的红色标记竖立出一把力,让李文斌等七烈士的精神得以传承、发扬光大。待李文斌等七烈士墓重修竣工,我就可以死而无憾了。<br>等着您们的好消息!<br><br> 原四野41军123师368团老战士高玉宝<br><br> 2019年9月24日</h3><h3><br></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宝台山山麓七名烈士之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已知墓中三名烈士是:李文斌、刘严新、张天思,其他四位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燕飞、陈来燕夫妇深切悼念先辈</font></h3> <p>对于其他四位烈士的姓名,高玉宝前辈嘱托儿子一定要设法查到。高燕飞、陈来燕夫妇遵父所嘱,委托我设法查找。经查找相关资料,我将基本可以确定的四位烈士名单发给了他们。</p><p>四位烈士是:</p><p><br></p><p> 何玉芳,安徽少李村人,时年23岁,1945年5月入伍,1947年5月入党,41军123师368团4连排长,1949年10月牺牲于宝台山。<br><br> 剖作水,籍贯不详,时年26岁,1947年6月入伍,1948年入党,41军123师368团3连副班长,1949年10月牺牲于宝台山。<br><br> 蔡金球,王家房村人,时年28岁,1948年10月入伍,1949年4月入党,41军123师368团4连战士,1949年10月牺牲于宝台山。<br><br> 张皮凤,贵州省麻江县五保村人,时年29岁,1948年12月入伍,1949年9月入党,1949年10月牺牲于宝台山。<br></p> <h3><font color="#010101">当地老人为大家讲述七烈士下葬的情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铭记英雄!向高老致敬!</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