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春风化雨

&nbsp;话说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我国中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淮海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自古道,得中原者得天下,国民党军先后投入兵力80万人,凭借美械装备,企图一举定中原。 &nbsp; &nbsp; &nbsp; &nbsp; 而人民解放军两大野战军共计60万人,60万对80万,我军在人数上、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一向主张以多胜少的毛泽东,比喻为做夹生饭,他用了一个赌字,他说,这个字很不好听,但实在想不起来更好的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夹生就夹生,夹生也要一口一口的吃下去。 &nbsp; &nbsp; &nbsp; &nbsp; 济南解放后,国民党军在山东只剩下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我军南下作战再无后顾之忧,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央军委次日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粟裕,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br>&nbsp; &nbsp; &nbsp; &nbsp; 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 &nbsp; &nbsp; &nbsp; &nbsp; 中原野战军占领郑州、开封后,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淮海战场,相机行事。此时,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br>&nbsp; &nbsp; &nbsp; &nbsp;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 &nbsp; &nbsp; &nbsp; &nbsp; 1948年11月6日夜,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国民党徐州剿总害怕被我军各个歼灭,急忙收缩兵力,命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西撤徐州,黄百韬因奉令等海州的44军西撤,耽误了两天,华东野战军趁机追上正在渡运河的黄百韬兵团,歼灭殿后的63军、100军83师,黄百韬见势不妙,请求李弥13兵团协助撤退被拒绝,而防守运河一线的国民党军在中共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解放军迅速通过防区,先头部队歼灭黄百韬兵团西撤之先头师,断其退路。<br>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在围歼黄百韬兵团前线 &nbsp; &nbsp; &nbsp; &nbsp; 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到达碾庄时,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依靠碾庄的军事工事,与解放军大战一场。国防部又来电称如能击退敌人再走亦可,这样黄百韬在碾庄犹豫了一天。就在一日之内,华东野战军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的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br>&nbsp; &nbsp; &nbsp; &nbsp; 蒋介石决定杜聿明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负责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兵团解围。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8兵团,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br>&nbsp; &nbsp; &nbsp; &nbsp; 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在前线 <p>&nbsp; &nbsp; &nbsp; &nbsp;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1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事宜,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陈毅调总前委工作,兼任中野副司令员,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p><p>&nbsp; &nbsp; &nbsp; &nbsp;&nbsp;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中野政治委员邓小平</p> &nbsp; &nbsp; &nbsp; &nbsp; 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全力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正面防御,阻敌东援,敌军被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至11月22日,将黄百韬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黄百韬阵亡。<br>&nbsp; &nbsp; &nbsp; &nbsp; 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在前线 &nbsp; &nbsp; &nbsp; &nbsp;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迅速后撤,造成向宿县进军的黄维兵团位置突出、孤立,中原野战军集中7个纵队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11月27日,黄维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部队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其中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阵前倒戈,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此时,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 &nbsp; &nbsp; &nbsp; &nbsp; 11月28日,蒋介石下令第2、13、16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司令官刘峙到蚌埠指挥第6、8兵团再次北援,由杜聿明指挥30万徐州守军,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粟裕发现敌军撤走,即以7个纵队发起追击、拦截。杜聿明途中接到蒋介石命令向东南出击,解救黄维兵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不得不转向东南,12月4日,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12月6日,孙元良兵团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br>&nbsp; &nbsp; &nbsp; &nbsp; 指挥围堵杜聿明集团的华野代司令员粟裕 &nbsp; &nbsp; &nbsp; &nbsp; 中原野战军采取大量土工作业的近迫攻坚战法,对黄维兵团合围圈不断缩小,至12月初,黄维兵团粮弹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运补给。华东野战军又抽调5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由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加入对第12兵团的围攻。12月12日,两大野战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12兵团被歼灭,兵团司令黄维被俘。 &nbsp; &nbsp; &nbsp; &nbsp; 1948年12月16日晚,刘、陈、邓驱车前往华野指挥部驻地安徽萧县蔡洼村同粟裕见面。刘伯承、邓小平与粟裕、谭震林自在中央苏区分别后,已有十几年没见面,这次战地相聚,心情格外兴奋。总前委五位领导,第一次聚在一起商讨战事,也是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聚会。鉴于杜聿明集团插翅难逃,会议主要研究渡江作战计划与部队整编方案。<br>&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会议期间,总前委五位领导在华野指挥部的小土屋前的合影。 &nbsp; &nbsp; &nbsp; &nbsp; 为配合平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之分割包围,避免其经海路南逃,毛泽东决定对合围的杜聿明部暂缓攻击,向杜聿明发动宣传攻势与劝降,毛泽东亲笔写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瓦解了敌军士气,国军官兵整连、整营成建制的向我军投诚。合围圈中的杜聿明集团粮弹两缺,虽有空投补给,但杯水车薪,只能坐以待毙。<br>&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被俘后的国民党军官兵 &nbsp; &nbsp; &nbsp; &nbsp; 与其相反的是,在商丘的淮海战役支前总兵站,车站的站台上、仓库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支前物资,一座座的炮弹山、炸药山、粮食山、布匹山、服装山、军鞋山。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br>&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当年淮海战场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真实照片 &nbsp; &nbsp; &nbsp; &nbsp; 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nbsp; &nbsp; &nbsp; &nbsp; 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1月10日战斗结束。杜聿明被俘,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nbsp; &nbsp; &nbsp; &nbsp;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如此辉煌的胜利,在战争史上堪称奇迹。<br>&nbsp; &nbsp; &nbsp; &nbsp;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淮海战场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一结果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不可思议。 &nbsp; &nbsp; &nbsp; &nbsp; 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nbsp; &nbsp; &nbsp; &nbsp;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nbsp; &nbsp; &nbsp; &nbsp; 1955年9月27日,刘伯承、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粟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