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汇贤府》: 记清华附中上世纪60年代校中长跑队的一次聚会

周立基

<h3>  今天,清华附中上世纪60年代校中长跑队的十几个同学与乔淑荣老师在人大《汇贤府》聚会。清华附中自上世纪60年代伊始,以万邦儒为首的校领导便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纲领。于是学校的教育方针除德育智育之外尤其重视体育教育,学校提出了德智体教育以体育为纲,体育以田径为基础以速度为纲的特有纲领。学校组织了田径、排球、蓝球、乒乓球队等多支代表队,参加全市乃至全国中学生的体育赛事,并多次取得良好成绩。除此而外,附中还将提升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成绩向全校学生普及推广。当时把三个项目60米跑、立定跳远和铅球都分别定了最低限度的标准,每个同学必须达到这三项标准才算体育成绩及格。清华附中其独特的教育方针使我们这帮学子颇为受益,今天到场的各位同学其健康积极的身心状态即是最好的说明。</h3> <h3>  今天在人大《汇贤府》的聚会是由中长跑队群主郑祥身、陶文牛发起主办,由徐茂魁徐明明等协办而成就的一次聚会。光临聚会的有我们当年的体育老师中长跑队的培训教练乔淑荣老师,有13位中长跑队成员,还有我这个校短跑队的,以及排球队投掷队的吴光华两位特邀嘉宾。</h3><h3> 这是聚会结束后部分参会人员的合影,自左至右依次是张琳、赵善云、霍秀、徐明明、徐茂魁、乔老师、保鸿熙、苏清华、李群益、陶文牛、李大云、周立基、吴光华、郑祥身、王瑞利。</h3> <h3>我提议到会的四个老高三同学先来张合影。自左至右为周立基,吴光华,赵善云和郑祥身。我们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但心里装着那么多美好的青春记忆,脑子里印记的都是我们同窗共读,操场上训练或竞技的场景。记忆不衰,我们又怎么会老去?</h3> <h3>当乔老师在保鸿熙徐明明陪同下步入歺厅时,我们几个女生立即迎上前与乔老师合影。乔老师今年将满八十周岁,从她身上哪里看得出老太太的样子。合影后我连忙上前问乔老师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从乔老师的形神中,真的看不到一点儿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痕迹。</h3> <h3>聚宴开始前的14人合影,霍秀和李群益夫妇到得稍晚,没赶上合影,稍有遗憾。</h3> <h3>王迈不久前患了中风,经过医治及夫人等亲属照顾已基本康复,他今天看起来格外精神。前排中间就座的是王迈的夫人,照顾王迈你辛苦了,衷心地感谢你!</h3> <h3>  在大家的鼓励下,群主兼策划人之一郑祥身首先发言,他的讲话并不刻意遣词造句和论及内容,只是讲明了聚会的缘起,明明、茂魁等人的协助,着重盛赞了乔老师,贊赏乔老师的青春常驻,感谢乔老师的细心教导。乔老师在发言中盛赞附中营造的良好环境,附中学子的成长和成就与附中的教育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附中成就了中长跑队,成就了我们,还成就了仕途宦海学界的众多精英。</h3><h3> 欲知祥身和乔老师具体说了什么,请看这个视频。</h3> <h3>这个世界真小!我和茂魁先是附中的校友,后来又成了人大的校友和同事。今天在人大聚会我俩儿成了地主,就自告奋勇拿下点菜这个程序,也算是尽地主之谊了吧。瞧这两桌丰盛的菜肴真的很不赖呢!</h3> <h3>聚宴进行时。频举杯齐祝愿,惟愿师生康宁!祝愿青春常在!祝福友情永恒!</h3> <h3>王迈大哥开始发言了。</h3> <h3>首先他感谢保鸿熙,半个世纪以前保大哥对他多有恩典,他说对此永生难忘,特书写《素心若雪》四个字赠与保鸿熙以表谢意。</h3> <h3>稍过片刻,他向祥身赠送书法《厚德载物》四个字,感谢祥身的帮助使他有机会去到北极考查,并且把写着《清华附中》的一面小旗插到了北极的土地上。</h3> <h3>接着,王迈将《宁静致远》的书法赠与霍秀,感谢她把他登上北极、以及淸华附中之旗在北极飘扬的消息于电视节目中宣传报导,这样的恩助又怎能忘记?</h3> <h3>然后,王迈将《天道酬勤》四个字赠与茂魁,他的书法练习和长进与茂魁这个书法达人的引领不无关系,必须感恩才是。</h3> <h3>最后,王迈向乔老师赠送了《师恩难忘》四个字。是啊!我们的成长成熟和成就是乔老师等诸多老师培养教育的结果。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恩师!感谢学友!</h3> <h3>乔老师发来几张当年中长跑队的合影,那时的乔老师和同学们正处花样年华或青春时节,浑身洋溢着纯真快乐勃发的生命气息。我们再也回不到曾经的青春年代,但所有的青春记忆却永远年轻!</h3> <h3>美酒佳肴终有尽,同学情谊无绝期。</h3> <h3>余生多珍重!且行且珍惜!</h3> <h3>容颜易老,芳华驻心。</h3> <h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h3> <h3>纵炎凉变尽,心蕙长活。</h3> <h3>不想说再见,期待再见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