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 者:吴镜清</b></h1> <h3></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 style="">23个国外港口朋友翘大拇指,喊:“OK!OK!”、“very good!very good!”</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修晶双一听就急了,赶忙找我说情</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 style="">黄英说:我不会忘记上海港,不会忘记《大江凯歌》。”</font></h3> <h1></h1><h1><b> <font color="#ed2308" style="">国庆70周年即将来临,几位朋友向我索要《大江凯歌》的资料。</font></b></h1><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大江凯歌》是上海港的绝唱,一部有1200人参加演出,雅俗共赏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献给中国共产党70周年生日的贺礼。</b></font></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江凯歌》鲜明的主题,宏伟的场面,精彩的表演,一时轰动上海滩。观摩票供不应求,连局长屠德铭都忙着给我打招呼,给其朋友留票。市领导看后交口称好。文艺界领导赞叹不已,要求艺术家们前来观摩,了解什么是群众性文艺。</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正在上海参加国际友好港口会议的23个国外港口的数十名代表,看后都翘大拇指,喊:“OK!OK!”、“very good!very good!”</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电台、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都纷纷予以报道,赞扬它集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为一体,是群众性文艺中的精品。</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海港职工们更是反响强烈,许多人抱怨演出场次太少。</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为总指挥的我,在一片赞扬声中岂能不高兴,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和烁渊、骐生副主席等同志的艰辛。</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1年1月,好朋友——局工会骐生副主席找我谈新一年的合作,特别建议联手搞一个有声势有意义的文艺活动,以纪念党的70周年生日。她说:70年代,港务局在长宁区体育馆,搞过一次革命歌曲大联唱,人人是观众也是演员,气氛热烈,给海港职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这次可以搞得更好一些,给20世纪的上海港写下有意义的一笔。</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一”纪念活动年年由我们组织部牵头规划,这次局工会主动提出参加,可以提高活动质量。我说文艺我是门外汉。她让我放心,说局工会系统有的是人才,具体工作他们来做。只要我到时候能出面向基层领导打打招呼就可以了,这么大的活动光靠工会搞不起来。见她说得恳切,又不牵涉很多精力,也就同意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久,我将庆祝建党70周年活动的规划,包括评选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征文和演讲比赛、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以及文艺演出等等,专题向新局党委书记陆海祜同志汇报。他听后表示同意,对文艺演出也颇感兴趣。</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是急性子,春节一过就催促骐生副主席抓剧本创作。她推荐煤炭装卸公司工会主席烁渊。此人颇有才气,曾当过我大学《写作》的辅导老师,还是有名的儿童歌词作家。《我是公社小社员》就是他作词,著名作曲家薄兰谷谱曲。</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烁渊对这个活动很积极,除本身喜欢文艺外,还悄悄告诉打算离开港务局,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在上海港画上圆满的工作句号。他说上海文艺界他有一大批朋友,要搞好这次演出,少不了他们的指导和支持。</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剧本创作前,我们分别听取了海祜书记、局内文艺骨干、市文艺界有关专家们的意见。确定以上海港百年沧桑为主线,以说唱和舞蹈为主要形式,歌颂党的领导、歌颂码头工人、歌颂改革开放。</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久,我将烁渊“软禁”起来,让他在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局职工疗养院静心创作。</b></h1> <h1></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十天后,当我从江苏考察回来,初稿完成,取名《大江凯歌》。烁渊说,黄浦江是上海港的母亲河,饱经世纪风雨,历尽人间沧桑,谱写了无数深情的诗篇和华采乐章。作为历史见证人,由她奏凯歌一曲,展示上海港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比较,雄辩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上海港的今天和明天,从而抒发上海港奋发图强,走向世界的豪情壮志。表现形式主张仿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由1200多名群众合唱演员作背景。节目表演以我为主,也请一些艺术家参加。</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讨论和修改剧本时,才感到搞好这台戏很棘手,并发现无意中被套牢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讨论热烈,但分歧颇多。文艺界专家基本不考虑经济,只要阳春白雪。局内文艺骨干各执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难为的是领导之间有不同意见。</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是门外汉,但通过比较,还是倾向烁渊的构思,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既体现群众性又不同于当年的大联唱。这无疑挫伤了不同意见者的积极性。</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经费也是头疼事。初步预算为20万,这在当时是笔大开支。从未经手过这么多钱的我,一听就吓一跳。经再三压缩为15万。担心不是领导不批,而是怕花了那么多,万一演出质量不高,那可是骂名滚滚来!</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转眼4月中旬,经反复讨论修改,剧本基本定稿。为避免“七·一”前后同市里或基层的纪念活动冲突,演出时间定在6月中旬。</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仅有的两个月时间,能不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我没有底。烁渊他们有说没有问题,有说时间紧。我让他们将工作一项项列出,然后倒计时规划。</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计划一排,发觉事情竟有那么多。既有1200个人的调动、排练,还有寻找演出场所、舞台设计、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音乐制作、录音录象、聘请专家、后勤保障……顿时头就大了。我不能在这两月里就干这一件事啊。手头上还有局机关、港校、机修厂、关港等几个党委的民主选举、党代表常任制经验推行、两期新党员轮训班……但已骑虎难下。</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怎么办?硬着头皮上。考虑再三,决定先抓组织落实,着手建立《大江凯歌》组委会。</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鉴于这是牵动全港的大事,我请海祜书记挂帅。组员有骐生副主席、宣传部长、人事处长、财务处长、行政处长、公安局长、局团委书记等需要支持的有实权的部门领导,还有六位有能力有威信的基层党委书记,加上我共15人。</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我兼主任,骐生副主席任副主任。办公室内分设秘书组、联络组、后勤组、排演组。编导等涉及艺术方面的事由烁渊负责,其他工作归骐生副主席。我抓总协调。</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根据演出需要,相应建立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百人合唱团,分别由局工会宣传部副部长秦汾、基层工会主席周祥生、方逸民、郑家仁等负责。大合唱团近千人,按区域划成6个分团,分别交给组委会的6位基层党委书记。</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提高演出质量,聘请了许多上海乃至全国有名的艺术家当老师。有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国家一级演员、女歌唱家张正宜、国家一级作曲家陆建华、马友道、国家一级编导、舞蹈家魏芙、胡正洁、国家一级指挥曹丁、舞美副教授徐明……国家一级话剧演员严翔和修金双出任男女主持人。</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左起)吴镜清、魏芙、陆建华、童薇薇</b></h3>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为使全港上下重视,我以局党委和行政的名义起草发文,并请局党政主要领导在局月度会上宣传。</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计划经济为我们打开通道,若在今天,此路肯定不通。当然,我也决不会傻乎乎地贴上去。</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接着,召开《大江凯歌》各路“诸侯”及其骨干动员大会。烁渊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剧本创作的过程;海祜书记作动员;我布置排练日程、分工及其组织纪律。让大家对演出的意义、总体设计构思有一定的了解,再由他们向全体演出人员传达。</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剧组办公室几乎每晚都开碰头会。秘书组每两天出一份简报。通过简报指导面上工作,既介绍各团排练进程,表扬先进,也批评不良现象。我和骐生副主席分头到现场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尽管组织周密,难免疏漏,问题还是不断。</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由于演员们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无组织纪律乃至有流氓习气行为发生。最焦虑的是排练质量提高慢,加班加点也难以上去,特别是舞蹈团。他(她)们跳个交谊舞什么的还可以,要在短时期内接近专业水平有点苛求。</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最头痛的是领导之间或领导与艺术家、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遇有不同意见,有时会争的脸红耳赤,我这个门外汉就非常为难。好在大家都出于公心,好在有海祜书记支持,各团负责人极其负责。</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6月3日,《大江凯歌》初次合成,我又经受新的考验。</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光1200人的一顿中饭就是严峻的问题。既要热饭热菜热汤,又要有条不紊,且保证在一个小时内吃完、打扫干净。其他诸如1200人怎样做到在几分钟内有序入场、行动整齐划一、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自然衔接、音乐与演出协调……</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由于事前经过周密测算研究,初次合成虽有些杂乱,但总体没闹笑话。要说遗憾,就是男主持严翔老师明显中气不足,我考虑换人。修晶双一听急了,赶忙说情。她也认为严老师音质不够宽宏响亮,但被辞退会受很大打击。想想也是,身为国家级著名演员不经意地被我小人物否定,会下不来台,太伤自尊。于是,心软的我答应了她的请求。权力这东西厉害啊!</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首次合成让我看到了光明。于是趁机再动员,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上海港的文化建设史树立一块光彩夺目的里程碑而努力!”</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和曹丁握手</b></h3> <h1><font color="#ed2308"><b> 二次合成成功后,我们决定按计划于6月13日下午彩排。<br></b><b> 那天,邀请了许多朋友观摩,包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艺界,还有我妻子和她的朋友君辉。连续几个月东奔西走,早出晚归,妻子一直不甚理解。成功的彩排,使有些文艺细胞的她终于认可了我的辛劳。<br></b><b> 14日下午两点,《大型历史音乐舞蹈史诗——大江凯歌》正式在黄浦区体育馆上演。《文汇报》在头版报眼登了广告。<br></b><b> 体育馆门口彩旗飘扬,特有的海港锣鼓喧天。河南路、山东路、福建路、九江路等几条通往黄浦体育馆的主要道路,都十步一岗由交警维持着秩序。<br></b><b> 市人大、政协、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兄弟局等许多领导都应邀前来。各港区的观众都有组织地准时入场。剧场座无虚席。工作人员只能站在过道上观看。<br></b><b> 在抒情优美的《欢乐颂》音乐声中,灯光聚焦舞台,只见千人合唱团,像两条彩色巨龙徐徐从台后游向舞台。当最后两位同时走到指定位置时,队伍瞬间坐下,整齐划一,无声无息。坐在一边的市委宣传部群众文艺处雷继锋同志问,那都是活动椅子呀,怎么会这么整齐,且没有一点声音?我得意地说,这一千多张活动椅,早已一张张给绑个结实。那“坐下”的号令由主席台二楼专人用红旗发出。她笑了。</b></font></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江凯歌》由序曲、怒涛咆哮、霞光满江、春潮澎湃、激流奋飞、尾声等六个篇章组成。</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序曲。伴随着主题歌《江流与太阳》的主旋律,舞台上展现银色涌动的江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江流滚滚,千层波浪,出江入海,路途漫长,穿过风雨,熬过冰霜,百折不回,奔向前方,无论流到什么地方,总是不改方向。不管绕过多少礁丛,永远朝着太阳,总是不改方向,永远朝着太阳……”深情婉转的女高音唱出了上海港五万四千职工的心声:太阳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太阳就是改革开放。</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远处,深沉的海关钟声响起,当……当……</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男主持人朗诵: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因为我们熬过太长的寒夜,</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对于太阳就愈加渴望、企盼。</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暗无天日的港湾苦水满江,</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黄浦滩头浸染码头工人的血汗…… </b></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码头工人》音乐声中,一群身着破衣烂衫的码头工人,或弯腰曲背踉踉跄跄扛着沉重的木箱大包,或颤颤悠悠两人抬着沉重的杠棒,或架不住重物跌倒在地,或躲闪工头的鞭打……他们在艰难中挣扎……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码头号子》音乐响起。由煤炭装卸公司一群年龄最大73岁,最小60多岁的退休工人组成的老码头演出队,用浓重的苏北口音一字一句地唱着:“肩扛大包上高楼啊!一步一颤血汗流啊……”步步颤颤地走向舞台中央,逼真的形象,将观众情感拉向黑暗的旧社会。</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工人为啥受欺压,印把子不在我们手;共产党播下星星火,抡起杠棒去战斗……”</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怒涛咆哮》将全剧推向第一高潮。当这些老码头怀着激动的心情,冒着热汗,用淳朴的歌喉,在红旗下迈着坚定的步子,踩着逐渐加快的音乐节奏,喊着《码头号子》:“码头工,跟着党;立场坚,心里亮;顶歪风,斗志昂;破迷雾,心向党……爱祖国,劲猛涨;一包包,一件件;运五洲,三大洋……码头工,跟着党;革命到底,志如钢……”喊出了海港人的朴实情感和豪迈胸怀。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人流泪了。我也双眼湿润。</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码头工,心向党</font></b></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解放了,霞光满江。热闹的《海港锣鼓》、豪迈的《我们工人有力量》、《快乐的装卸工》、《我们是码头女司机》……一个个欢快热情的节目,反映了海港新面貌。特别当京剧演员朱文虎(B角是言新朋)和合唱团唱起海港人熟悉和喜爱的《装不尽卸不完的上海港》时,演出掀起了第二个高潮。全场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啊!今日里我们“真是个装不尽卸不完的上海港,千轮万船进出忙。装卸工,左手高举粮万担,右手托起千吨钢。为祖国,哪怕山高海阔来阻挡,定要把这深情厚意送往五洲四海四面八方……”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十月的阳光》、《春潮来了》、《我的家在黄浦江上》……展示了在危险的航线上,党果断地力挽狂澜,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海港“春潮来了,千里奔腾,青春燃烧,绿遍江岸。百年海湾年轻了,年轻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江岸还是这样长,航道还是这样深,码头还是这样宽,为什么黄浦江的吞吐量与日俱增?”上海港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上海港跻身于现代化港口行列之林的渴望终于实现了。</b></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亿万吨的力量亿万吨的情</font></b></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 <font color="#ed2308">当男女主持人朗诵到:“1985年1月1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亿吨!”全场欢腾,3000多人组成的人浪和欢呼声,彼此起伏,演出进入最高潮。</font></b></div><b style="font-size: 20px;"><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 在曹丁指挥下,千人合唱团唱着“亿万吨的力量亿万吨的情,亿万吨的信念亿万吨的心,举得起高山顶得住天,推得动历史的车论。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无穷力量,就像那大江开闸巨浪奔腾……</font></b></div></b><b style="font-size: 20px;"><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 黄英出场了。</font></b></div></b><b style="font-size: 20px;"><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 美丽的少女头戴鲜花,穿着洁白落地长纱裙,在《大桥抒怀》乐曲中抒情地唱着:</font></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我漫步在南浦大桥上,</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轻轻地抚摸着黄浦江的胸膛。</b></div></font><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浪花就是它激动的泪花流淌。</b></div></font><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啊!大江两岸终于拥抱接吻,</b></div></font><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港湾飞渡有了金色的桥梁……</b></div></font><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波涛起伏是它在舒坦地呼吸,</b></div></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右下图二为黄英</font></b></h3> <h1></h1><h1><b> <font color="#ed2308"> 那优美的歌喉当即倾倒了所有观众,不管是懂音乐还是不懂的。那年,她才23岁,是上海音乐学院3年级学生。伯乐是音乐家马友道先生。在上海电台录音棚里,他告诉我:“小女孩很有天赋,将来一定会唱响舞台,走向世界。”<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黄英使《大江凯歌》展现了阳春白雪。数年后,这位已弛名中外的女高音歌唱家回首当年,深情地对烁渊说:“一曲《大桥抒怀》使我增添了无限信心。从此,我真正走向舞台。我不会忘记上海港,不会忘记《大江凯歌》。”<br></font></b><b> <font color="#ed2308">《筑港之歌》、《走向世界》和《大桥抒怀》一样,都是以歌舞形式展示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上海港在奋飞。<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在著名女歌唱家张正宜浑圆、深情的《江流与太阳》的独唱声中,两百名港湾学校学生组成的气势磅礴的“蓝色海洋”,翩翩起舞,海浪涌,浪花笑。“金色的港湾”五个金黄的大字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展示未来上海港更加光辉灿烂。全场再次沸腾,掌声经久不息。<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谢幕了!领导们同演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一起合影留念。<br></font></b><b> <font color="#ed2308"> 我含着热泪握着一个个演员们的手,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谢谢你,谢谢你们!”<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童导流泪了!烁渊流泪了!骐生副主席流泪了!含辛茹苦全身心投入排练的朋友们都流泪了!为我们的付出,为我们的成功!<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一个接着一个的祝贺,一个接着一个的称赞,有当面的有电话的。<br></font></b><font color="#ed2308"><b> 《大江凯歌》演出的盛况不胫而走。港内外都热烈议论着,要票的电话应接不暇。我坚持按计划只演三场,18日世界友好港口会议结束那天是最后一场。<br></b></font><b><font color="#ed2308"> 不加演的原因是每场演出要调动全港1400多人。涉及那么多人力、物力、精力,演出越多,矛盾也多。我怕发生意外,决定见好就收,宁可被人抱怨。海祜书记同意我的意见。<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余下的事是收尾。有好的开头,也应该有好的结尾。<br></font></b><b> <font color="#ed2308">面上让各团总结、庆贺,尔后由局举行电影招待会总结表彰。对艺术家们,局党政主要领导在锦江饭店设宴答谢、发红包。<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大江凯歌》如愿给20世纪的上海港文艺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是空前绝后的一章。<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她获得上海市庆祝建党70周年文艺活动优秀组织奖。<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主题歌《江流与太阳》获得上海青年歌曲一等奖。<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大桥抒怀》获市文化局优秀作曲奖,并列为上海歌舞团的保留节目。<br></font></b><font color="#ed2308"><b> 《</b><b>码头号子》获“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多人组合银奖,2007年5月登上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榜,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库,并走出国门远赴德国、巴西等国际民俗民间艺术节上演出!</b></font><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隔28年后烁渊、骐生、曹丁和我再相聚(摄于2019年)</b></h3> <h1><font color="#ed2308"><b> 《大江凯歌》是我在十分偶然,不得已的情况下组织的一次大型文艺节目。让我这个外行开眼界,长见识,受考验,得锻炼。结交了许多文艺界朋友,也体会到人与人共事不容易,即使是所谓的好朋友。最大收获是懂得,在困境中要自信,要奋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积极性,奇迹是可以创造的。<br></b><b> 我十分感谢所有无私奉献和支持过我们的朋友,童导、曹丁、胡正洁、马友道、秦汾、陈鑫森、郭庆成……有局内的、局外的,认识的和叫不上名字的。<br></b><b> 许多年以后,偶尔碰到当年共同奋斗的朋友。都十分怀念那些辛劳的日日夜夜,都为作过贡献而自豪,也感叹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不可能也不允许这样搞了!从这意义上讲,《大江凯歌》是上海港的绝唱。<br></b><b> 《大江凯歌》让我和烁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都感到成功离不开相互支持。不久,烁渊告诉我,有两个地方要他。我倾向市委宣传部,因为那里舞台大,能有所作为。不久,他被任命为文艺处副处长,开始新的里程。<br></b><b> 《大江凯歌》有诸多遗憾,最可惜的是考虑成本而未请专业人士拍摄,以至失去了电视台播出的机会。</b></font></h1> <h1><b>注:背景音乐为《大江凯歌》</b></h1><h1><b> 主题歌《江流与太阳》烁渊词 陆建华曲</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祖国70华诞;献给《大江凯歌》的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i><font color="#010101">2019年9月25日</font></i></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i><i style=""><font style="" color="#010101">于海上海</font></i></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