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影像集-东横街最后的蓝调

桥家影集

<h1>  2019.9.19-20日,慈城东横街中城小学路段二十来家商铺及老屋在世的最后两日。</h1><h1> 倒计时⋯</h1> <h1>三天。</h1> <h1>二天。</h1> <h1><br></h1> <h1>一天。</h1> <h1>麻彩珍姐姐的这一瞥,最令我心疼。麻姐在此开店18年。<br></h1> <h1><br></h1> <h1>杨师傅说,8月14日通知的,我20号来不及搬。</h1> <h1>在此开了33年小店的应师傅。</h1> <h1>开了28年服装店的林姐。</h1><h1>说完"不舍",双眸已噙满泪水。</h1> <h1>87岁的孙爷爷,一直在麻姐店里买草药,草药为麻姐丈夫所采。店里也卖些自种的蔬菜。</h1> <h1>来自甘肃的小陈师傅和他的拉面馆。</h1> <h1>来吃面的最后一拨客人。</h1> <h1>孩子不识愁滋味。</h1><h1>20日上午9时许,开始拆水表、剪电线。</h1> <h1>在东横街吃的最后一餐饭。</h1><h1>没电,捧着电饭煲到其它地方去热冷饭。</h1> <h1>陪麻姐吃的中餐。糖年糕冲蛋,一生仅吃一次。</h1> <h1>  朱师傅端着碗在店门口吃中饭。</h1><h1> 朱师傅开的是品牌店,8月份通知时还有二三十万货。因不再续开,所以一个多月来抓紧做销售,基本都是亏百分之三四十出的货,至18号仍有七八万库存。</h1> <h1>麻姐在东横街收到的最后一个邮政快递。</h1> <h1>张小青夫妇是这次拆迁户中唯一原生态的住户。张叔75岁,在东横街19号出生长大,娶妻生子。所以对这几间祖屋有特殊的感情。</h1> <h1>张叔叔和唐阿姨在东横街的最后一个中餐。</h1> <h1>小店所剩物品已不多,但唐阿姨还是认真地站在店门口,希望能将货物再多卖一点掉。</h1> <h1>一位八七年生的年轻老爸带着儿子和女儿来到唐阿姨小店,买完东西让孩子跟奶奶道别。</h1> <h1>祖屋里的一扇石窗。</h1> <h1>张叔叔很仔细地拆下了这些橱门上的铜摇皮,可以卖钱。张叔叔跟我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舍不得浪费一分钱。</h1> <h1>整理完后张叔叔去房管所拿回了押金。</h1> <h1>挂钟也完成了使命</h1> <h1>离开前,唐阿姨用手机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最后一次录像。</h1> <h1>麻姐:送你们几个衣架,以后用到它们的时候会想起我。&nbsp;</h1><h1>说这句话的时候姐姐的眼圈红了。</h1> <h1>张小青叔叔转身离去。</h1><h1>在75年中有多少次这样的离开,而这一次是最后的一次。</h1> <h1>时间停留在2019年9月19日。</h1><h1>虽然已翻过一页,但却无心再撕一张。</h1> <h1>20日,开始上房揭瓦。</h1> <h1>21日,骤冷,大风,斜雨。</h1> <h1>麻姐仍守了两个小时的摊。</h1> <h1>朱师傅特别申请销售到22号。朱师傅说,昨天下雨只卖掉六千多。</h1> <h1>22日。</h1><h1>废墟前,我试图想找到张小青叔叔的家。</h1> <h1><b>只留下这根树,顽強着。</b></h1><h1><b>还有东横街西头新开张的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