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我与一中有很深的缘分。</h3><h3>1996年秋天,我小学毕业,要念初中,因为一中是杭锦旗唯一一所有四层教学楼的学校,所以我选择了一中。那个时候能在一中念书,在我年幼的心灵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初中三年我在一中度过。三年中,我遇到了恩师马老师,她教我英语,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在那个年代她是我见过的最有个性的老师,是我的偶像,她很要强,有想法,敢去做,有激情,是带我看世界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影响我职业选择的重要人物。记得初任老师的那几年,她是我学习当老师的榜样,每每遇到棘手的事情,我总能想到她当初的模样,像她一样坚强,乐观,保持激情,困难迎刃而解。三年中,我结识了好多亲密无间的好同学,我们的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甚至到目前为止,我的老公是我的初中同学、我的亲妹夫是我的初中同学,老公的亲姑舅弟弟弟媳也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们的同学聚会像是家庭聚会,真的感谢这种缘分,感谢我们共同选择了一中并成为家人。</h3> <h3>1999年,我初中毕业,要念高中。一中是杭锦旗唯一一所汉授高中,由于我考市一中差近30分,所以我被一中录取。万般无奈下,我来到一中,与当时念初中不同的是,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无助,但由于我的性格倔强胆小,不愿意对父母说。对一中的对抗表现为一次次的感冒、过敏、逃课、叛逆。</h3><h3>高一下半学期,学校进行了文理分科,我选择了文科。自此以后,我所在的班级,进入了疯狂而平凡的换老师期,直到2002年高三毕业我结识了三个班主任、三个英语老师、三个数学老师,一个眼睛永远看后墙黑板的语文老师。</h3><h3>三年中,我走遍了一中的每一个角落,爬过了一中所有可以爬的墙头,带着我的同学逃课、上课吃雪糕,对抗老师……直到高三,我意识到该学习了。晚自习上到深夜,为了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而选择住校,查漏补缺,奋发图强,做一个学生该有的模样。殊不知,学习是这个积累渐进的过程,短短的一年是远远不够的,临近高考,我们全班50%的同学做好了补习的打算,前提是离开一中。为了终于能离开一中而感到兴奋不已。经过一年的补习之后,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金榜题名考上了本科。那个时候认为是一中误了自己,现在想想,正是在一中的孤独、无助,成就了我后期的奋发与努力😊️</h3> <h3>我的高中</h3> <h3>2008年,我大学毕业,面临就业。一年后,2009年秋,一中招考,我考上了,由一中的学生变成一中的老师,一中成了我的工作单位。初到一中,见到昔日我的老师成为我的领导、我的同学成为我的同事,倍感亲切。他们听我的课、指导我,让我很快成长为一名可以胜任的政治教师。2009年―2016年,教书7年,带了2届学生、3个高三,尽管教师的工作重复而单调,尽管我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擅长学习,但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的一中,一中有我奋斗的身影。</h3> <h3>60年校庆小记</h3> <h3>2019年秋,我重新回归一中,正逢一中60年校庆。时光飞逝,一转身,我走过了10年,恍如隔世。我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我刚入职,正逢一中50年校庆,穿新衣,喜气洋洋,谨小慎微的做着学校安排的接待工作……
此刻,一中60年校庆,我回归一中,同样穿新衣、喜气洋洋,但有着不一样的心境。与十年前相比,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留恋。感恩一中给我知识让我成长,感恩一中给我工作让我奋斗;留恋一中,这里有我走过的24个春夏秋冬,这里有我青涩的初中、懵懂的高中、奋斗的青春。物是人非,一中不变,无论它是好是坏,它都在尽力的包容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从中吸取营养,沉淀,最终破蛹成蝶。在当学生时,曾经一度对抗一中,在当老师时,曾经一度想逃离一中,殊不知,我是一中的一份子,我与一中难舍难分。<br></h3><h3>我与一中有很深的缘分。</h3> <h3>校庆开幕式</h3> <h3>我与老爸是校友,一中建校60年华诞,我们在一起😊</h3> <h3>我的初中班主任恩师马老师回来了,我们合影留念,同事认为我们是同学,马老师青春永在👍️</h3> <h3>留念</h3> <h3>我们是同学</h3> <h3>我们俩</h3> <h3>薪火相传――老校长与我们年轻的校长告别呢😊</h3> <h3>我们的家庭照</h3> <h3>叙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