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非洲,一个占地3020万平方公里、拥有12亿人口的大陆。</h3><h3> 这些年的环球旅行中,除了近邻亚洲国家外,已完成了多次欧州文化之旅、南、北美州体验之旅,以及大洋洲的自驾之旅和跨越直布罗陀踏上撒哈拉沙漠的探险之旅。</h3><h3> 今年初,面对已经被标注得星星点点的世界地图沉思,唯有那块几占全球陆地的20%的黑色非洲,还是一块处女地。</h3><h3> 2019,漂洋过海的探索之旅,就是她了!</h3><h3></h3> <h3>长期以来,非洲给人的印象是干旱、饥饿、贫穷和疾病。还在孩提时代,一首“黑非洲”的歌曲就印入脑海至今难以忘怀:“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在黑非洲。黑非洲、黑非洲,黑夜沉沉不到头…。”</h3><h3> </h3> <h3> 隐藏在非洲贫穷落后表象的背后的,除了自身体制的问题外,是西方列强对其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世纪至20世纪初,非洲95%的土地都被瓜分殆尽。</h3><h3> 据统计:2016年五十多个非洲国家的GDP总量为2.2万亿美元,不及当年中国的五分之一。</h3><h3> </h3> <h3>肯尼亚,这个曾经发现了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自公元七世纪就形成了繁盛商业城邦的土地,曾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了近五百年。</h3> <h3>这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历史照片。在1963年经过长期斗争独立之前,肯尼亚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为黑暗悲惨的境地。<br></h3> <h3>非洲有辽阔的土地、秀丽的山川、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热情好客的人民。有人说过,一生不到一次非洲,会是终生的遗憾。</h3><h3> 这些年来,无数中国人以援外、工程承包、旅游探亲的名义蜂拥来到非洲。比起三年前的撒哈拉,两年前的南极大门乌斯怀亚,我们早已不是拓荒者而是后来人了。</h3> <h3> 半年多的网上功课,从规划目标国、路线、组团,选地接、办签证等,经过了反复比较。由于时间、交通、签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忍痛舍弃了塞舌尔、舍弃了纳米比亚。最终选择了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为主要目的地;游猎结束后再到南非自驾休整。整个行程近一个月。前半段依托比选的当地有信用的旅行社来实施,后半段则纯粹自由行。</h3> <p class="ql-block">非洲之旅的重头戏是游猎(Safaris),这是西方白人发明出来的词汇。路线很重要。经过在几个旅遊网站上阅读多位驴友们的游记,取长补短,最后制定了一个与普通旅行团不同的路线: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出发,首先北上,跨过赤道经500公里行程到达北部国家保护区桑布鲁,随后西进访问火烈鸟聚栖地博格利亚湖、继而南下纳库鲁国家公园。在顺访了奈瓦沙湖后,到达肯尼亚最著名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在此重点游猎三天。</p><p class="ql-block">结束马赛之旅后,从Isebania出境到坦桑尼亚。接着游坦桑也是东非最大的国家保留地赛伦盖蒂,后经恩戈罗恩火山口、阿鲁沙返回肯尼亚。全程的最后一站,则是一般旅游团的第一站安博塞利。八月十六日返回内罗毕。整个没有回头路的全程下来大约3000多公里。相当于在国内云贵川转一圈。</p><p class="ql-block">肯坦15天游猎的地接社,是在网上货比三家后定下的。车辆司机及全程食宿均由他们提供。为了确保在八月旺季能有酒店床位,我们提前五个月就预交了定金。</p> <h3>经过近20个小时的飞行和转机,八月二日中午12点50分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h3> <h3>肯尼亚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治安情况良好、野生动物保护得力的东非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设在其首都内罗毕。</h3> <h3>肯尼亚人民对中国人十分热情友善。人民生活不算富裕但还安定。内罗毕街面上的乞讨者比欧美一些大城市还少。</h3> <h3>我们的六人团旅友、乘坐的丰田陆地巡洋舰,以及有十年导游经验的司机史坦利。</h3> <h3>桑布鲁国家公园地处肯尼亚北部干旱炎热的半沙漠地区。之所以要不辞辛苦地来到这里,是因为除了她的动物品种基本齐全外,还有五种其他地方没有的特殊动物。网纹长颈鹿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h3> <h3>而细纹斑马与其他地区的斑马相比更显高大漂亮。</h3> <h3>色彩奇异的索马里驼鸟。</h3> <h3>五特之一的长角羚羊。</h3> <h3>尽管园区内道路崎岖气候炎热,但营地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h3> <h3>营地的安保人员整夜拿着棍子在屋外巡逻,以防猎豹一类的猛兽偷袭。</h3> <h3>桑布鲁的晚霞。</h3> <h3>清晨六点离开桑布鲁后驱车近9小时,来到位于东非大裂谷之中的博格利亚湖。</h3> <h3>这个面积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碳酸钙湖由于其盐度滋生了大量浮游生物而成了火烈鸟的天堂。每年来此栖息的火烈鸟数目多达百万。</h3> <h3>火烈鸟(greater flamingo)是一种大型涉禽。其脖子长,常弯曲成S型,体高1至1.4米,翼展可达1-1.6米,通体长有洁白泛红的羽毛。因身上局部为火红色而得名,又名红鹳、红鹤。火烈鸟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以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h3> <h3>趋之若骛来到这里的游客,90%都是中国人。这在其他景点都比较少见。大概是因为中国没有火烈鸟,对这种成千上万的鸟群聚集感到新奇吧。</h3> <h3>从内罗毕到桑布鲁再转博格尼亚,居然“四过赤道”(Equator)。这与当年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自然不能比,不过也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当地百姓热情似火,纷纷前来与我们合影。</h3><h3> 肯尼亚人不善利用旅游资源,如此大名气的“赤道线”竟然只是一块木板。</h3><h3><br></h3> <h3>纳库鲁国家公园,是西方殖民者当年圈占的狩猎领地。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52平方公里。湖中栖息的鸟类达400多种。湖光山色,风景宜人。<br></h3> <h3>湖边草地上是成群的斑马。</h3> <h3>珍稀的白犀牛在觅食。</h3> <h3>被列为非洲五种大型动物之一的非洲水牛在散步。</h3> <h3>树林中则是羚羊的天地。活脱脱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h3> <h3>拖儿带女的狒狒群。</h3> <h3>长尾猴形只影单,楚楚怜人。</h3> <h3>远处草原上无忧无虑的长颈鹿。</h3> <h3>步态优雅,神态庄严。</h3> <h3>身高优势得天独厚。</h3> <h3>暮色中的迟归者。</h3> <h3>纳库鲁的游客主要是欧美人,住宿条件及餐厅自助餐都很够标准。</h3> <h3> 8月7日,在“搓衣板”路折腾了大半天,终于来到了马塞马拉。住进了帐篷营地。</h3> <h3>尽管帐外丛林蔓生,夜晚狂风呼啸,但帐内的基本条件还是够格的。</h3> <h3>马塞马拉草原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边界地区,一条马拉河纵贯其中。</h3> <h3>马拉河并不宽,却活动着大量的河马与鱷鱼。使河中危机四伏。</h3> <h3>而一个名叫“马赛”的部族,则是这块土地名称的来历之一。</h3> <h3>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视牛群为生命。至今约有100万,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地区。他们长期坚持传统生活方式。因崇拜大自然而从不狩猎、也不从事农耕。如今多以给旅游者表演让游客参观村寨来换取部分收入。</h3> <h3>马赛男人体形健硕相貌英俊。</h3> <h3>这位年事最高的族长兼村长,负责收取旅行团的参观费,并分配给族人。</h3> <h3>马赛老人在为游人演示“钻木取火”。</h3> <h3>肯坦边境地区有许多这样的马赛村。村舍呈园弧形建筑,低矮破旧。一间二十来平方的房屋内部还分为主人房、客人房;中间是火塘兼厨房。由于夜晚风大,窗户只有一个豆腐干大小,上面用草蓆遮挡。</h3> <h3>屋后就是牛羊的圈居。</h3> <h3>马赛妇女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一夫多妻。一个十几岁的新娘,仅值市场上十头牛的价格。</h3> <h3>严酷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使马赛女人身心疲惫未老先衰。</h3> <h3>生长在马赛村的孩子。女孩子早早出嫁,给父母换点财产;男孩子长大就去放牛。</h3> <h3>这是当天看到的最年青的妇女,也巳是几个孩子的母亲。</h3> <h3>马赛人固执于几百年来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未能融入现代社会。大家说,如果是在中国,这些族群早被纳入政府扶贫攻坚的对象了。</h3> <h3>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在肯尼亚境内约1560平方公里,其繁茂的草地、丰沛的马拉河水,让成千上万的各类野生动物齐聚这里。其数量之巨大、种类之繁多、堪称世界之最。</h3> <h3>角马大军,是马拉草原的主角之一。</h3> <h3> 角马有组织善奔跑,是草原上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h3> <h3>而另一位主角,则是当之无愧的百兽之王非洲雄狮。</h3> <h3>马赛马拉草原上的狮群与它们为食的动物数量不成比例,因此过得很愜意。</h3> <h3>每天都有几十辆游猎车,带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旅行者,来追逐他们心中的动物“明星”。</h3> <h3>这对父子俩也来凑热闹。</h3> <h3>这头大象让游客们吓了一跳。</h3> <h3> 除了人类,草原上能威胁大象生命的动物几乎没有。所以它们可以像绅士一样踱着方步与狮豹“和平共处”。</h3> <h3>而在其他大陆难觅踪影的各种动物在这里都是常客。</h3>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h3>猎豹是这里仅次于狮子的凶猛动物。它们静如处子动若脱免,捕食的成功率比狮子还高。</h3> <h3>这是白天在树上睡觉的花豹。与猎豹的区别在于面部没有黑色泪线。</h3> <h3>非洲疣猪以植物食物为主,所以能与食草性动物和平共处。但也得防范天敌狮豹、土狗等的伤害。</h3> <h3>黑背豺又名黑背胡狼,食性杂。在东非草原上分布广泛。</h3> <h3>随时躲在狮子身后拣食的斑鬃狗。</h3> <h3>黑面牛羚又名转角牛羚,卓尔不群且警惕性甚高。</h3> <h3>与桑布鲁的细纹斑马相比,马赛马拉的斑马粗纹,个头也矮小些。</h3> <h3>和睦一家。</h3> <h3>狒狒的火眼金睛。</h3> <h3>到了马赛马拉,才知道我们这位与温哥华公园同名的史坦利司机,不仅是一位专业性极强的称职导游、而且乐于助人极富同情心。</h3> <h3>在他敏锐的目光与高超的驾驶技术带领下,我们得以在短短两天半中最大限度地看到了我们想看的东西。</h3> <h3>草原上本无路,走的车多了也就成了路。但马力小的面包车常常陷在深沟里。史坦利去观察了半天,决定用我们的车把失陷的车拖出来。</h3> <h3>这辆车上的乘客,大概也是我们的同胞。</h3> <h3>我们的“巡洋舰”成功地拖出了面包车。小姑娘为史坦利竖起了大姆指。</h3> <h3>旅游酒店的饮食多以自助餐为主,质量不错。尤其有热米饭和开水供应令中国客人大感适应。唯有马赛马拉的营地坚持提供西餐。每顿有开胃菜、浓汤、正餐、甜品,一点不含糊。</h3><h3> 史坦利41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性格开朗健谈,与我们相处甚欢。为了感谢史坦利的出色工作,临别前我们特地请他一起喝酒话别。</h3> <h3>肯尼亚的边防军人,也在保护着游客的安全。</h3>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漫山遍野的动物群,不禁感慨: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肯尼亚为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p><p class="ql-block"> 一个仅仅相当于四川加重庆面积的国家,居然有6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就达26个。凡是身临其境之人,都不能不对在这个纷繁世界中为动物保存了一处天堂、为人类保留了一方净土的国家和人民心存感恩。</p> <h3>肯坦边境界碑。</h3><h3>八月十日,我们就要跨过马拉河、跨过国境线去到坦桑尼亚,去继续我们的旅程。续写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h3><h3>(下集:生死与爱情-动物世界的隐秘(非洲纪行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