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海南省的儋州市,有一东坡书院,去年冬天开车环岛游曾专程拜访。</h3> <h3>儋州位于海南的西北部。恕笔者寡陋,一度将儋州读成zhan州,有朋友指正,此字读dan(旦音)。呵呵,未近东坡,己觉情怯。只因书院柴门启,羞以浅微见华章。</h3> <h3>东坡书院位于儋州中和镇之东数百米处,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大门却既不雄伟也不豪华,质朴如一介名士本色。</h3> <h3>大门左侧的一块山石上,刻有东坡先生的两行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一生成就辉煌,但他觉得,所有的功名都如浮云,不值一提,唯有被贬流放的黄州惠州儋州值得咀嚼。每一位游人在这两句诗前都会伫立良久。</h3> <h3>苏东坡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如雷贯耳。他的“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许多诗篇,人们不但会背诵,而且推崇之至。</h3> <h3>先生死后近千年,人们读着他的诗文,念着他的名字,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就像大门前水面上一座被阳光涂染的长桥,一头连着书院,一头系着游人的情思。</h3> <h3>进得书院大门,迎面便是一座“载酒亭”,绿瓦重檐,造型简洁,质朴古雅。</h3> <h3>举目而望,亭上高悬一块横匾,上书“鱼鸟亲人”,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此匾系浭阳张霈所题。亭柱上一副对联:一代文宗赤壁遗篇,皓月经天光遮北宗;其人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此乃今人陈海波撰联。亭的四周廊板上有绘画8幅,记载着苏东坡居儋3年的生活场景。</h3> <h3>亭的东西两侧,各有荷花池一座。池中红莲绽放,金龟戏水。亭池相依,动静成景。</h3> <h3>再向里面走,便是载酒堂。载酒堂门厅处有3位彩塑人像:苏东坡,东坡幼子苏过,海南隐逸之士黎子云。苏、黎谈经论道,苏过侍立于父亲身后。载酒堂两侧厢房内,陈列着众多字画、拓本、文献资料、书稿墨迹。</h3> <h3>穿过载酒堂,第三进便是东坡祠。大厅正中,有东坡铜像一尊。先生安坐于木榻之上,手握书卷,抬头静思。此雕塑为清华大学何宝森教授设计。</h3> <h3>宋朝时的海南,是一处未开化的荒蛮瘴疠之地。苏东坡初到儋州时,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东坡语)的生活,幸得黎子云慕名相助,在此处为先生建屋栖身,会友,讲学。苏东坡根据《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这是最早的东坡书院。</h3> <h3>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但在传播中原文化上却创下了不世之功。明《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h3> <h3>十一世纪的海南,还是一个刀耕火种的社会,老百姓由于饮用咸滩积水常常致病,苏东坡带领村民掘土挖井,海南第一泉“浮粟泉”至今犹在。他还亲自采药,为百姓看病;用松油牛皮实验制墨,教授书法。(下图为东坡书院内的钦帅泉)</h3> <h3>当年海南可谓文化荒漠,别说进士,连秀才都很少。苏东坡自编教材,设帐授徒,将终身所学传授给学子。先生来到之后,海南竟然破天荒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h3> <h3>“书声朗朗,弦歌四起”(民国《儋县志》语)。先生以“戴罪之身”的有限力量,在儋州劝导民族团结,敷扬文化教育,鼓励发展生产,传授治病秘方,教改落后习俗,在当时已被传为美谈。</h3> <h3>苏东坡的旷世才情,让一个荒蛮之地,从此万树繁花,烂漫千年。儋州至今仍是“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故,史有“东坡不幸海南幸”之说。海南人民世世代代感恩这位大文豪的拓荒之举。</h3> <h3>东坡书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即先生贬谪海南时,宋元明三代称载酒堂,清代改名东坡书院。近千年来,历朝历代均对此有维修和扩建,所以书院规模宏大,古建筑保存完好,馆藏文物甚丰,享有“天南名胜”美誉。</h3> <h3>令人痛心的是,在那个十年HJ时期,馆内文物被破坏损失殆尽。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救救东坡书院》的读者来信,引起各级政府重视,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与重修。1996年,东坡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在载酒堂和东坡祠之间的院落里,有一棵近300岁的芒果树,见证了东坡书院的风风雨雨。</h3> <h3>同样在这个院落里,有搜寻来的历代名人碑刻13座。后墙有大理石刻,其中一块为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图中苏东坡头戴竹笠,脚穿木屐,裤管高卷,身体前倾,在村路上冒雨急行。</h3> <h3>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学识渊博,为人旷达,20岁赴京应试,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从此步入仕途。但因朝廷倾轧,两遭贬谪。中年被贬黄州,晚年被贬惠州儋州,65岁遇赦,北归途中客死常州。</h3> <h3>载酒堂庭院的石碑,以及众多展出的文物书稿,均记载着苏东坡曾经沧海的一生。</h3> <h3>宋神宗时,任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政,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因改革步骤激进,农民税负过重,以至流离失所,卖儿卖女。苏东坡目睹农村苦难情状,写下数百首“抗暴诗”,被指“讥刺朝政”,被捕入狱。幸得宋高祖赵匡胤开国之初便定下“不杀士大夫”国策,苏东坡得以保全性命,被贬黄州。</h3> <h3>七年后,变法失败,王安石隐居金陵乡下。苏东坡被朝廷起用,官至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数年后,新党又起,苏东坡再度被贬,先是惠州,之后儋州。</h3> <h3>在东坡书院的两侧,各有一座花园,名为东园,西园,西园独立一座苏东坡笠屐铜像——先生手握书卷,脚登木屐,面容清矍,风流儒雅,气度不凡。设计者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h3> <h3>在这座铜像面前,人们久久徘徊。苏东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入世,忠君爱国,但他更多的是忧民。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地方为官,都是心系黎民,为百姓办实事,为民众的苦难鼓与呼。杭州、惠州、颍州的苏堤,徐州的黄楼,登州的苏公祠等等,无不记载着先生勤政爱民的业绩。</h3> <h3>林语堂对苏东坡研究颇深,著有《苏东坡传》一书。他对先生的定位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大画家,还是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h3> <h3>苏东坡从本质说是一个社会批判者,他将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不局限于眼前,而是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和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h3> <h3>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历尽坎坷,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的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无不可入诗入词入文入字入画。</h3> <h3>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生活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襟怀奉于苍生的性情苏东坡,以及他如大江般豪放疏狂,超脱洒落,横空出世的光华文章。</h3> <h3>南宋文学家朱弁说:“东坡文章,自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鲁直,即宋代文学家黄庭坚。</h3> <h3>苏东坡是宋朝中期文坛领袖,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堪称千古第一文人。</h3> <h3>东坡书院里13块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可说是书院的镇院之宝,而其中以元代的《东坡先生祠记》碑最为珍贵。这是当地人冒着风险偷偷保存下来的。</h3> <h3>儋州人对苏东坡在海南的生活点滴如数家珍,也以世人到儋州瞻仰苏公而倍感自豪。这位清洁工阿姨,竟能将13块石碑向游客介绍得头头是道。让人大为惊叹。</h3> <h3>苏东坡才华横溢,光明磊落,心系百姓,不说假话,宠辱不惊,乐观顽强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境界,赢得了人们世世代代的敬仰。仅1949年以后,参观东坡书院的国家领导人就有:周恩来,习仲勋,华国锋,胡锦涛,朱镕基……</h3> <h3>苏东坡去世前两个月,过镇江金山寺,见到寺内自己的画像——若干年前画家李龙眠所作并留寺内——遂作诗一首:</h3><h3>心似已灰之木,</h3><h3>身如不系之舟。</h3><h3>问汝平生功业,</h3><h3>黄州惠州儋州。</h3> <h3>这是他人生的总结,也是生命的绝唱。</h3><h3>此诗豪放超脱,意境浑然。庄严不失诙谐,字字让后人伤感。</h3><h3>九州江上,几度斜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h3><h3>(下面3张图来自网络)</h3> <h3>东坡书院亭台雅致,殿宇堂皇。东园西园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h3> <h3>最吸引人的还是绿树中绽放于枝头的火焰花,有绣眼鸟婉转啼鸣于上下,或低语嘁喳,或高声鸣啭。这些精致玲珑的鸟儿,可知东坡否?</h3> <h3><font color="#39b54a">谢谢各位亲们阅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