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一次听斯苗儿老师的点评或讲座是一件快乐的事。她的招儿特别多,常能出其不意,她的点评犀利,她的语言明快,她的幽默常能起点睛之效。</h3><h3> 斯老师会自我调侃,说数学老师对于她的评课犹如小时候排队打针。但实际上能得到斯老师点评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她往往能让自我沉迷的老师豁然顿悟;让一筹莫展的老师拨开云雾见月明……</h3><h3> 今天上午的活动安排了三节展示课,分别是数学学科的《周长拓展课》(三年级),执教者是湖州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的宋健泳老师;语文学科的《语文园地四》(二年级),执教者: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的王菊芳老师;体育学科的《连续跳跃练习方法》(三年级),执教者:瑞安市高楼镇宁益学校苏尔凑老师。</h3><h3> 斯苗儿老师在教学研讨沙龙中又出新招啦!!!</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机抽问题回答,这一操作充满了乐趣、诱惑和无限的意外。对于上课老师而言那是对未知的恐惧呀😃不过,对于下面的旁观者而言那是十足的好奇。斯老师准备了哪些题目考老师呢?</h3> <h3> 遵循国际礼节,女士优先。执教语文课的王老师第一个抽,她的问题是:<br></h3><h3> 您事先接触学生了吗?与学生做了怎样的沟通?如何寻找并有效利用学生的起点?</h3><h3> 是顺着?逆着?堵着?绕着?避着?</h3><h3> 王老师:本次上课我是借班上课,事先通过两节课与学生接触……我应该是顺着学生的?</h3><h3> 斯老师:为什么是应该?</h3><h3> 王老师:我努力顺着!</h3><h3> 斯老师:为什么说是“努力”?</h3><h3>【斯老师的敏感度让人惊叹,看似咄咄逼人的追问,其实是在引发在座的所有老师的思考,并在后续的交流埋下伏笔。了不起的智慧!】</h3><h3><br></h3><h3><br></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斯老师:我们邀请背后的导师浙江省语文教研员余琴老师,听听她对王老师的“努力”的解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余老师:王老师是一位扎根农村28年的老教师,这次教学中选择的是借班上课,由于学生不是自己班的孩子,所以对学情的了解还不够,王老师认为她在“努力”走进学生。其次,在试教后给予王老师的建议是如何凸显“识字加油站”,与王老师之前自己的设计意图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王老师也在“努力”达成这一目标。基于以上几点,所以王老师认为她在“努力”顺着学生开展教学。</h3> <h3> 第二位答题者是数学宋老师。</h3><h3> 问题是:这节课今天是第几次做公开课展示?有预料之外的吗?如果再上一次,会做哪些改进?</h3><h3> 宋老师:这是第3次公开课。预料之外的事就是学生对周长的计算学生不会。如果再上一次,可能在问题的提出上需要更为直观清晰点。</h3><h3> 斯老师:今天我们是小班化研究,你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班级上这一节都一模一样?对于小班化教学你有没有改进的想法?</h3><h3> 宋老师:我觉得在周长的识别上,根据今天学生的反应,应该引导学生从长、宽的纬度进行思考。</h3><h3> 斯老师:如果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她听课了你这一节课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邀请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她的孩子读三年级,听听她的想法。</h3> <h3> 教研员:我的孩子今年读三年级,听了宋老师的课,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有一个疑惑,老师说两个正方形点相连不算,必须线相连才算,也就是一维二维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明白?</h3><h3> 宋老师:对,这里的提问我觉得自己没有说清楚,需要调整!</h3><h3> 斯老师:怎样讲的话,提出的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听得懂,听得明白很重要!</h3> <h3> 第三位参与问答的是一位体育老师,他抽到的问题是:关于小班化教育,参考过哪些材料?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有“小班”特色?</h3><h3> 苏老师:我所在学校六个年级总共六十几位学生,真正的自然化小班。曾经参考过一些文件精神,但真正涉及小班教学的没有。我原来学校教学四、五、六三个年级同上一个班,有23名学生,今天这个班级是三年级,有20名学生,学生的人数和我自己上课班级人数差不多。但原来的课堂是年龄分层教学,今天的课堂我选择了性别分要求教学。</h3><h3> </h3><h3> </h3><h3><br></h3> <h3>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说:苏老师的课在小班化教学中把集体指导变为关注个体指导。</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斯老师:这样的课堂是否可以考虑按目标分层教学?</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苏老师:应该也可以,不过对于男女生而言,他们的能力也有高低差异,所以我选择根据根据性别来定不同的要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斯老师: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形象点说就是要从森林关注到一棵棵的树。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曾经对数学老师们说过,数学老师要从语文老师地方学习优美精炼恰当的语言表达,要从体育老师地方学习组织教学有章法,要从英语老师地方学习活动组织趣味性……</h3> <h3> 当三位老师分别回答要问题完后,斯老师又抛出了第四个问题:课堂上您最担心的是什么?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需要在哪个环节花大力气?</h3><h3> 王老师: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会不会受到拘束,会不会觉得太难,内心有挫折感。</h3><h3> 苏老师:我担心小朋友会不会受伤,因为体育运动比较容易发生伤害事件。</h3><h3> 宋老师:我担心孩子们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掌握得如何?每一个问题该怎么提更恰当?</h3><h3> 斯老师: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曾说过,“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在自己阅读遇到难点时,思考估计学生会在这些地方遇到怎样的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应该思考能撬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支点在哪里?我们要始终坚守一个观点,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们要把读懂学生作为重要的任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