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幼总园——科学教研(2019.9.24)

georgina猫

<h3>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次科学教研。老师们均已饱满的精神和反思的研究态度顺利完成了此次教研活动。</h3><h3> 第一节是徐绿老师开展的《一吹就跑的毛毛虫》活动。幼儿尝试吹吸管让“毛毛虫”(纸)蠕动前进,探索吹气的方向和位置对“毛毛虫”前进方向的影响。通过观察和比较,寻找让“毛毛虫”跑得快的方法。</h3> <h3>  第二节由蒋娇娇老师开展的《竹签陀螺》。通过杂技演员的表演图片,引入使竹签站在瓶子上“表演杂技”的情境。幼儿通过不断尝试在竹签两端加上大小不同的粘土增加重量,使竹签达到平衡。</h3> <h3>  第三节是由许宇翔老师开展的《空中的气球》。探索通过吸管吹气球,发现从不同方向向气球吹气,气流流动对气球运动方向的影响。</h3> <h3>  张俊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创意,同时给予我们指导与帮助,让我们对三节内容类似,却又有着不同研究点的活动,有了更多的启发。</h3> <h3>  《一吹就跑的毛毛虫》(以下简称毛毛虫)和《空中的气球》(以下简称气球)两节活动,都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材料,尝试理解背后物理现象的概念。</h3><h3> 同样的活动,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开展活动的,提供了什么样的经验?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探究点便不同!</h3><h3>1.从运动方式上来说</h3><h3> 《气球》控制性不准确。幼儿对活动中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无法控制。比如:幼儿做不到控制气球方向。</h3><h3> 《毛毛虫》幼儿却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比如:我用多大的力气吹、朝哪个方向吹。</h3><h3>2.从深度学习的角度来看</h3><h3> 探索毛毛虫怎样一下一下地往前走,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怎样保持不翻身、怎样控制一定的节奏、怎样保证步幅……最后不一定通过比赛,而是每一个孩子在不断生成问题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表现出来。</h3><h3>3.从活动内容上来说</h3><h3> 将毛毛虫的活动变化为“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命科学。教师有意识地提供真实毛毛虫的运动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表征表达自己的发现。那今天的就不比谁的毛毛虫快,而是谁的像,谁的纸条像毛毛虫一样运动,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h3><h3> 《竹签陀螺》和《平衡小丑》类似,但研究重点不同。对幼儿来说平衡的难度并不大,与幼儿探究、讨论的方向可以放在细节上。“我们都知道两边要一样重,位置一样,但我们怎样做到这一点?如何保证一样重?”也可以让幼儿去调整怎样站的直,只有先探索站的直,才能在后期探究如何转起来。</h3><h3> 其他老师们也提出科学活动必须关注的几个点:</h3><h3>1.考虑“时间的比重”,将时间放在活动重点上,做深入的探究。</h3><h3>2.教师组织语言要精炼,将话语权交给幼儿。大班幼儿的活动规则可以商讨共建。</h3><h3>3.分享交流的环节不能只有幼儿感性的认识,脱离了材料,要能看到材料和现象之间的关系。</h3><h3>4.投放材料一定要考虑卫生与环保。材料何时投放,放在哪里,怎样保证干净、卫生,材料如何循环使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