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尊敬的家长朋友:<br> 您好!<br> 按照上级文件通知,我校国庆节放假安排如下: </h3><h3></h3><h1><b><font color="#333333">一、放收假时间</font></b></h1><h3> <font color="#ed2308"> <b> 1、9月28日、29日、30日正常上课。</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2、10月1—7日放假,8日收假正常上课,10月12日、13日正常双休。</b></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 二、假期安全教育</font></b></h1> 1、放假期间,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抢防骗、防雷电、防地震、防拥挤踩踏等安全知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保证孩子假期身心安全。<br> 2、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用设施,不践踏绿化带,不随意攀折花草树木,不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做一个文明少年。<br> 3、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看一些有益健康的书籍,帮助孩子选择一些适合观看的电视节目,以增长知识;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br> 4、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家长在假期要多亲近孩子,让孩子学会感恩,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br>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孩子的安全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维系着您的家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爱国主义教育</font></b></h3> <h1><b><font color="#ed2308">国庆起源</font></b></h1>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学生绘画作品</b></font></h3> <h1><font color="#167efb" style=""><b>演变历史</b></font></h1>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h1><b><font color="#b06fbb">节日意义</font></b></h1>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h3> 最后,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假期中,家长能监护好孩子的人身安全,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学习、阅读、娱乐、锻炼和休息时间。</h3><h3> 愿孩子在平安和健康中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祝大家国庆节快乐,阖家幸福!</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砚山县第二小学</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9月2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