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晚(8月9日),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出来,大巴出境又入境、大约在晚上10点多把一团人拉到了克罗地亚境内一个从天气网上查而得知的叫做“维利卡高里加”地区的住宿酒店“WELCOME”。黑不溜丘地在夜色下跑了很久,感觉越跑越乡下,有人便开玩笑说“这下来到农家乐”了!从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连续奔波到现在,大伙儿实在是累了,进了门,就再也没见咱们的人出来。图为WELCOME酒店大门。</h3> <h3> 而我,因为带了个三脚架,本是想拍拍夜景的,却被导游关于意大利小偷猖獗、警察也没办法之类的话吓得不轻,再说身体也十分疲惫,所以一直想用而没有用。这晚,出于好奇,决定要用一下,拍拍大家口中的“农家乐”。这也是此行用三脚架的唯一的一次,也安慰下自己,总算没白带吧。图为进门后的院子夜景</h3> <h3> WELCOME酒店门外月光下的夜色。一个人也没有,真是个乡下的“农家乐”呢。夜色静悄悄、人生地不熟,一个人心里七上八下地胡乱拍了几张,一看远远地有人朝我走来,赶紧收起三脚架就溜回了屋。虽然没啥收获,却也算练了回兵,20秒的曝光时间,夜空中的星星已经有了短短的轨迹,如果要拍星轨,那就曝光个一晚呗,挺简单的不复杂!</h3> <h3> 早晨醒来再看看,WELCOME住宿酒店外的小路和民房。我这人是不是有点儿怪?专拍一些人家不拍的东西!其实,这些地方就有民生在里头,能让人获得景点之外更多的信息呢!</h3> <h3> WELCOME酒店内的121号房是我们昨晚的房间,房间是黑白灰基调,新装修的,很干净,有三张床。其实一路过来感觉还是这平房好,不用坐电梯等候!你看了我写的可能会惊讶:“不坐电梯干吗还要用惊叹号?”因为导游早就讲过、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老欧洲的电梯实在不敢恭维,不仅速度奇慢、而且多数酒店只能进2-4个人!</h3> <h3> 酒店院子里的这些公鸡、花坛、花篮、水壶、树桩、自行车、小铃铛等的摆设,是不是有点童话味道?咱团新疆来的一个女孩就在这可爱的小花园里荡起了秋千。别说什么农家乐了,人家克罗地亚人挺能整温馨感滴!<br></h3> <h3> 晨8时,我们准时出发,去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参观并要赶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去游多瑙河,今天气温33℃,一天走两个国家呢!车出门时,透过车窗一眼就看见对面屋旁一个类似小仓库的平顶上竟然停着一辆一点儿也不比上汽差的挺时尚的废弃流线型车模!乡下小村子里竟然出时尚车模?大家都有点儿吃惊。不过,外国人是和咱有点儿不一样,鼎鼎大名的世界首富之一的巴菲特不是还住在老家小城的老房子里吗?</h3> <h3> 昨晚的住宿地离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可能不太远,车开不久就到了,这下明白了,原来昨晚上是住在薩格勒布市郊了。</h3><h3> 萨格勒布是中欧历史名城,有据可查的历史能追溯到1094年。而萨格勒布这个名字真正出现,则是到了16世纪,克罗地亚议会首次成立才有,1557年,萨格勒布首次被提及为首都。到了1621年,这个城市被选为克罗地亚总督府的所在地。</h3><h3> 现在的萨格勒布,位于亚得里亚海海岸和中欧的交通汇合处,是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及工业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直辖市。克罗地亚唯一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区。</h3><h3><br></h3> <h3> 整个城市分为上城与下城,由三部分组成:由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由广场、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区;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图为露天的城市老城区模型</h3> <h3> 萨格勒布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古城。这里曾经孕育了无数个历史名人、文化创新和世界发明。多年来,克罗地亚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许多历史名人。克罗地亚人格尔季奇拍摄的卡通片“巴尔塔扎教授”曾经风靡欧洲,萨格勒布的卡通学校为世界培养了许多卡通人才。著名电影制片人布兰科·鲁斯蒂的“辛德勒的名单”和“角斗士”许多中国观众都耳熟能祥。马可•波罗、铁腕强硬的政治活动家铁托、钢琴天才马克•西姆等等,都在这个中欧名城留下过他们光荣的足迹和不朽的业绩。<br></h3> <h3> 萨格勒布还是座有着抵抗侵略者传统的城市,该市西北66公里的库姆罗韦茨村是前南联盟缔造者铁托的故乡。铁托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萨格勒布。</h3> <h3> 克罗地亚名人辈出。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就是由克罗地亚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广泛用于各种电器当中。而我们常用的钢笔和自动铅笔也是由克罗地亚人爱德华·番卡拉发明的。现在英语中的“Pen”就是由他的名字而来。在他一生中共申请80多项专利,涉及化学、机械、工程和航空各个领域。</h3> <h3> 我们来到位于市中心的耶拉契奇广场,这里有许多政府机构、银行及商业办公中心,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克罗地亚民族英雄班·约瑟夫·耶拉契奇的巨型雕塑。广场周围集中了许多18、19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横穿广场的伊利卡大街,是萨格勒布最繁华的商业街,街旁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广场依然保留着前苏联时代的有轨电车,瞧,前景骑车女子左边的蓝色车子就是。<br></h3> <h3> 耶拉契奇广场始建于17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城难以满足日益活跃的商业活动的需要。1641年,萨市政府决定将商业中心移至下城,在下城广场泉边开辟新的集市场所,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市中心。1850年,广场始称现名。图为首都萨格勒布耶拉契奇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克罗地亚民族英雄班·约瑟夫·耶拉契奇雕塑。</h3> <h3> 耶拉契奇(1801-1859),曾在奥匈帝国的军队中服过役,1841年晋升为中校,任第一总督军团指挥官。1848-1859年任克罗地亚首任总督,在欧洲大革命期间,成为克罗地亚人民反对奥匈帝国,争取克罗地亚独立的象征。图为约瑟夫·耶拉契奇的大型雕塑<br></h3> <h3> 广场上的这幢大楼所有的窗户都贴满了广告。</h3> <h3> 广场周边的老旧房屋。</h3> 广场边两个身穿民族服装的促销员。 <h3> 游客听了介绍,有点动心的样子。</h3> <h3> 萨格勒布大教堂,又叫圣母升天大教堂或圣·史蒂芬大教堂,是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教堂始建于11世纪。13世纪时,教堂曾被鞑靼人毁坏后几经修复。1880年,萨格勒布大教堂在大地震中被严重破坏,后经修复并增添了两个高100多米的哥特式尖塔,教堂才得以重现昔日辉煌而且更加宏伟壮观,它是克罗地亚的最高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尽管它仍在整修中,但它的雄伟与高度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h3><h3> 最令萨格勒布人自豪的是,1994年,在萨格勒布大主教诞辰900周年庆典期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这座大教堂做了神圣的弥撒。</h3><h3><br></h3> <h3> 萨格勒布大教堂普脱广场上立有一座高大的圣母柱雕像。</h3> <h3> 蓝天下的圣母柱非常壮观,金色的圣母玛利亚与四尊金色天使雕像,与耶拉契奇广场雕像一样,出自19世纪同一个维也纳雕塑名家之手。</h3> <h3> 大教堂对面不远就是萨格勒布最大最著名的自由市场——多拉克菜市场,于1930年在老城墙边开张。市场位于耶拉契奇总督广场与上城区之间,是萨格勒布的“菜篮子”。这里既有鲜亮的蔬菜水果,也有面包、奶酪等食品。据说,这里有卖一种由当地农民用鲜花提炼出来的名叫“拉万达”的香水,是姑娘们最喜爱的当地特产。<br></h3> <h3> 菜市场的后面也有一座教堂,其呈现出的向洋葱头式样过渡的尖顶让人一看就知是拜占庭式的东正教教堂了。</h3> <h3> 虽然墙面斑驳起壳,小店的色彩却带给人强烈的美感。</h3> <h3> 萨格勒布还是风靡世界的领带发源地。据说17世纪的时候,克罗地亚骑兵出征前,他们的爱人都会给他们戴上一条领带,除了寓意亲人好运之外,在受伤的时候还能够紧急包扎伤口。后来克罗地亚骑兵这条既美观又实用的领带被“太阳王”法王路易十四发现,对此大加赞赏并加以推广,以致风靡欧洲传遍世界。直到今日,萨格勒布不但有很多售卖领带的商店,而且克罗地亚在传统的军装中依然保留了红色的领带。</h3> <h3> 这是条著名的血街。血街,坡度很大,二战时,这条街上曾发生激烈战斗,血流成河,鲜血从坡上流下而得名。远处的那座玻璃建筑是萨格勒布老城区唯一的高楼,楼顶是个观景台,可乘电梯直达楼顶,人称“萨格勒布之眼”。</h3> <h3> 从下城到上城要通过一座建于13世纪的石门,这是进入老城中心的主要入口。尽管中世纪就有这座城门的记录,但现在的外观则是在1760年所建。这座古城门被称为“石之门”,它是老城仅存的一座城门,建于罗马时代。</h3> <h3> 城门里供奉着一张圣母像,传说1731年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城门,唯独圣母画像丝毫未损,让信徒们啧啧称奇,认定是圣母显灵。于是信徒们合力建造一座壁龛,并锻造一道精致铁门保护着,从这精致的缠枝铁门上可以看出克罗地亚巴洛式锻工的精湛技术。</h3> <h3> 现在这里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一座开放式的街边教堂,一个人气鼎盛的圣地。当地人定期前来祈祷、点蜡烛并供奉鲜花,就连游客也被这里的“香火”所吸引,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热门观光景点。<br></h3> <h3> 穿过石门,再向上走就来到了圣马克广场,这里曾经是执行死刑、令人惊悚的地方,现在广场边的楼里却成了市政婚姻登记处。登记后的新人都会在圣马克教堂前接吻、合影,以纪念人生的新开端。</h3><h3> 建于中世纪的圣马克教堂,是萨格勒布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铺满彩色马赛克图案的屋顶,其设计思想带有典型的斯拉夫风格。彩色图案由二个盾徽和衬底组成,左边的盾徽曾经是Triune Kingdom的盾徽,由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以及达尔马提亚王国的三面国旗组成,右边红底上的白色城堡,是萨格勒布的城徽。这种独特的设计使之成为了教堂的著名标志,让人过目不忘!</h3><h3> 此外,圣马克教堂的周围还是克罗地亚政府机构、议会和市政厅所在地。这座教堂,从中世纪起,就是克罗地亚的政治中心。教堂前议会广场上,宣布过克罗地亚脱离奥匈帝国,也宣布过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联盟独立。圣马克教堂没有其他大教堂的宏伟气势,内部装饰也没有其他教堂的奢华,但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却有着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意义!</h3><h3><br></h3> <h3> 古城门对面就是著名的洛特尔萨克塔,它曾经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13世纪兴建这座高塔的最初目的是用来吓退进犯的鄂图曼土耳其。后来,塔里的大钟成了晚上城门关闭时敲响的“警盗”钟,19世纪时,塔楼又架设了一具加农炮,每天正午12点,大炮就会轰鸣,作为全城市民对时之用,一直延用至今,已成了萨勒格布的一个传统,真是闻所未闻、相当特别。</h3><h3> 在洛特尔萨克塔旁边,有一座萨格勒布索道缆车,也是萨格勒布的名片之一,它是世界上最短的索道缆车,它的轨道只有66米长。这也是萨格勒布最古老,最先进的公共交通工具。虽说意义不大,却是一种乐趣!</h3><h3><br></h3> <h3> 萨格勒布,<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有着“博物馆之城”美誉的城市,同时也是《孤独星球》2017年欧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首城市。萨格勒布还有球迷朋友喜爱的</span>克罗地亚足球强队迪纳摩主场。你可能会好奇,如果不是因为世界杯,不是因为《冰与火之歌》,这个国家的知名度可能几乎为零,那么这个小国度的首都能被评为第一名吗?</h3> <h3> 且慢下结论。网上有一篇自称“史上最全攻略,没有之一”的“荐行萨格勒布旅游图鉴 ”,从美景、风光、建筑、雕塑、名人、教堂,美食、商街直到跳蚤市场都介绍了个遍,真的绝对漂亮。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有网友称,玩遍萨格勒布,大约需要呆四天!</h3> <h3> 游览完萨格勒布,我们于上午10点20分集合直奔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路平坦、两边无山、都是大片田野和平原。日暮时分车到贝尔格莱德未及放下行李,又直接上了多瑙河游轮。</h3> <h3> 这里是多瑙河与塞瓦河的交界处,晚色中的多瑙河泛着太阳余晖的光色,我们在游船上眺望卡莱梅格丹城堡最后的一抹霞光。野鸭从河上飞过,人们在河滩边的草顶凉棚下喝酒作乐、其乐融融,多瑙河上一派夏晚温馨景象。</h3> <h3> 从多瑙河上看日暮时分的卡莱梅格丹城堡,古老的城堡静静地矗立在多瑙河边,显得特别沧桑。河水呜咽,默默流淌,又仿佛在向我们诉述着过往的历史和战争的苦难。</h3><h3> 卡莱梅格丹城堡的主体始建于17世纪,城堡由巨大的石块建成,该城堡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卡莱梅格丹的意思是“战地城堡”。因城堡以白色为主,所以斯拉夫人便称之为“贝尔格莱德”,即白色之城,整个贝城也因此得名。图中最近处的这个碉楼是贝尔格莱德最古老的军事建筑。</h3><h3><br></h3> <h3> 一艘古典游船张着红黄色的风帆破浪而来,在暮色下的多瑙河中格外显眼和漂亮。</h3> <h3> 驶近一看,竟然是艘美丽的龙船!船头上的龙首高高昂起,船尾顺势抚风,整艘龙船威风凛凛、显得不可一世的样子。都说欧洲崇尚双头鹰,看起来双头鹰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的选择,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喜欢龙的国家也不少嘛!</h3> <h3> 人们驾着小舟,漫无目的地飘荡在金色的多瑙河上。</h3> <h3> 更多的小艇沉浸在蓝色多瑙河。</h3> <h3> 不时有快艇从河上高速掠过,艇上的人们惬意地享受着多瑙河带给他们的快意人生。</h3> <h3> 游船驶入塞瓦河,从河上看日月同辉时的贝尔格莱德城,</h3> <h3> 贝尔格莱德宁静祥和。<br></h3> <h3> 我们知道,贝尔格莱德是一座饱经战争沧桑的城市,此刻的宁静更显和平的珍贵!</h3> <h3> 太阳彻底落山了,淡淡的余晖也在渐渐隐去。</h3> <h3> 贝尔格莱德变幻了一种颜色,卸下了妆容,沉着而冷静。我们的游船也靠了岸,多瑙河夜游结束了。</h3> <h3> 顺着阶梯爬上高高的河岸向下张望,一边是点点烛光在餐桌上摇曳迎候顾客,而另一边的又一艘游船也靠上了岸。</h3> <h3> 向前走时,楼上餐厅临河栏杆旁,一位美女正深情地望着她的大胡子帅哥,脸上写满了甜蜜的微笑。</h3> <h3> 再回过头去,只见又一拨游客已经等候在码头,准备享受“夜色多美好”的多瑙河呢!于是,匆匆赶往临近河岸正在大兴土木进行维修的道路旁候车,以把我们拉到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个叫HOTEL SRBIJA高层酒店。</h3> <h3> 一觉醒来,11日的早晨阳光明媚。登上酒店餐厅高处,极目远眺,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风光尽收眼底。(图为用iphone8手机拍摄的全景图)</h3> <h3> 用相机拉近看看,眼前的城市风貌与记忆中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点儿相似。贝尔格莱德,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是前南斯拉夫地区最大的城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曾与他的铁腕领导人铁托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时的南斯拉夫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是被苏联批判的社会主义国家阵线中的另类。而它那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相对较好的生活水准却让那时的他国人民羡慕。而此刻的它的原首都却在我眼中显得那么陈旧、衰落和遥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贝尔格莱德俯视</h3> <h3> 贝尔格莱德俯视</h3> <h3> 吃完早餐,导游把我们带到了贝尔格莱德前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使馆处,缅怀为国牺牲的烈士。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隐形战机的空袭给贝尔格莱德造成了巨大损失。5月8日,美国用B-52轰炸机发射的精确制导钻地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地下室,三位中国记者为国捐躯。现在在使馆旧址上,我们看见的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据《京华时报》2016年6月的报道,为中国文化中心大厦。</h3> <h3> 我一直以为被炸大使馆前的这块碑是我们中国立的,凑近看了才知道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给中国烈士立的碑。这是中国和塞尔维亚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友谊啊!</h3> <h3> 接着就是浏览贝尔格莱德市容,作了些街拍。瞧,这条街上的旧书摊是这么开的,以前没看到过,感到很新鲜。</h3> <h3> 古典的楼和BPMD 的手表广告,好像这儿的人很喜欢把广告贴满窗户而且喜欢用蓝色系列。</h3> <h3> 露天酒吧或餐饮店,天气炎热,用上了鼓风机式的大风扇。</h3> <h3> 贝尔格莱德市的一家大型商场。</h3> <h3> 应了上海人的一句口头禅“饭店门前摆粥摊”,大型商场对面的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h3> 大商场前的这条街街景。 街景,倒是蛮漂亮的。 <h3> 墙上的画,准备设计改造老房子?我的思维大概也被我们的房地产商绑架了?!</h3> <h3> 我们又来到了卡莱梅格丹公园,昨日从多瑙河上看卡莱梅格丹城堡,现在要上城堡公园里浏览浏览。图为一个四面体的艺术雕塑,没怎么看明白。</h3> 卡莱梅格丹公园内一景。 进入卡莱梅格丹公园之门 又一扇莱德卡莱梅格丹公园的城堡之门。 <h3> 这扇城门的两旁展示的是一战和二战时期的一些大炮。</h3> <h3> 卡莱梅格丹城堡也是公园。城堡是军事要塞,扼守着多瑙河和塞瓦河交汇处的水陆要道。城堡分上城区、下城区。在城堡上看去,下城区已是绿地和废墟。(图为用iphone8手机拍摄的全景图)</h3> <h3> 拉近了看看,昨天夜游时游船经过的那个多瑙河和塞瓦河交汇处的草顶凉棚依稀可辨。</h3> <h3> 面向萨瓦河的“胜利者”纪念碑高高的雕像。 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人们在城堡的制高点安放了名为“胜利者”的纪念碑雕像,成为了贝尔格莱德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和象征。</h3> <h3> 从正面瞻仰“胜利者”纪念碑雕像,可以清楚地看到胜利者手中的和平鸽。<br></h3> <h3> 卡莱梅格丹城堡也是塞尔维亚最著名的公园,公园内蜿蜒曲折的小路、绿荫下的长椅、风景如画的户外喷泉、逼真的雕像和美丽的历史建筑等丰富的景观尤为动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来此参观。图为卡莱梅格丹公园内的一座漂亮建筑。</h3> 浓荫覆盖的卡莱梅格丹公园一景。 <h3> 贝尔格莱德的最后一站,我们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圣塞瓦大教堂。它也是贝尔格莱德最著名的地标。</h3><h3> 圣塞瓦大教堂始建于1935年,因为二战爆发而中断修建。尚未完工的教堂被用做了苏联红军及南斯拉夫军队的停车场和物资存放点。停工几十年的教堂被不少当地人都遗忘,甚至有位被测试过的某贝尔格莱德政府官员都以为这里是某古堡的废墟。</h3><h3> 1984年古堡重新启动修建,完成巨大的穹顶后不久,1992年南斯拉夫分裂,修建工程再次中断。2000年,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求得国外资金援助使教堂再次重新动工。2003年12月教堂外部建筑修建完工,但教堂内部的修建和装饰因经费原因,一直在缓慢进行着直至今天。</h3><h3> 圣塞瓦大教堂规模庞大,有介绍称,它的地面面积为3,5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人;总高度达82米,圆顶高70米,主镀金十字架使其高度增加12米;中央穹顶重4000吨,光提升中央穹顶就用了20多天,其提升作业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据介绍,拜占庭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巨大舒展的穹顶,圣萨瓦教堂的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教堂钟楼内有超过49个铃铛,圆顶上有18个镀金十字架。教堂的一楼和二楼还有四个1720平方米的画廊。建成后,内饰将采用多种马赛克装饰。中央圆顶将装饰有基督Pantocrator的纪念性马赛克。教堂表面覆盖着白色大理石和花岗岩,外观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让人感觉到信仰的圣洁和美丽。</h3> <h3> 圣萨瓦教堂供奉的圣萨瓦(1174--1236年),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中世纪塞尔维亚的重要人物。</h3><h3> 圣萨瓦是该国历史上初次建立了拥有独立王权和统一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斯蒂芬・奈马尼亚的三个王子之一。但是,一代英主溘然长逝后,王位虚悬,一场兄弟阋墙的夺位之争爆发。萨瓦对世俗政务不甚关注,却对宗教情有独钟。在夺位之争中,他坚定地站在次兄斯蒂芬一方,并以所具有的宗教影响全力支持斯蒂芬夺取了王位。之后,有感于塞族人不缺勇敢顽强而缺向心力易为其他民族利用充当别人炮灰的弱点,提出了为本民族建立独立精神文化和信仰的宏大规划。</h3><h3> 在王兄斯蒂芬的支持下,萨瓦毅然独自动身,北上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在其恳求下,塞尔维亚第一次奉命建立了自己的总主教区,这不仅仅是东正教传播史上的重要进展,也对塞尔维亚之后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精神凝聚作用。</h3><h3> 在此后的数百年中,塞尔维亚虽然又相继陷入了匈牙利、奥斯曼等国的统治,但无论压迫多么严苛,整个塞尔维亚民族始终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凭借这种凝聚力,他们以不懈的斗争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独立,建立起塞族自己独有的文化,使塞族能够与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由此萨瓦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尊敬。</h3><h3> 为了镇压塞尔维亚人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土耳其维齐尔思南帕夏(相当于现在总理)下令将圣萨瓦的石棺和遗物从Mileeva修道院带到贝尔格莱德。1594年5月10日,当他们到达贝尔格莱德时,奥斯曼人在Vraar高原的柴堆上公开焚烧这些遗物。</h3><h3> 300年后,塞族人为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1895年决定在贝尔格莱德为圣萨瓦建立教堂。但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直到1935年教堂建设才真正开始。(图为圣塞瓦雕像)</h3><h3><br></h3> <h3> 现在,圣塞瓦大教堂的内部还在装修,地下一层已经完成并开放,走进地室,四周和顶上铺天盖地全部是圣经人物故事绘画,巨大的水晶吊灯和和暗藏的壁灯将整个大厅装点得金碧辉煌。身临其境瞻仰的人们无不发出深深的感慨和叹服。</h3> 圣塞瓦大教堂壁画欣赏 圣塞瓦大教堂壁画欣赏<br> <h3>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匆匆拍摄几张画面,以饗读者。然后出教堂上大巴,出塞尔维亚关赶往北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当夜在那里解决晚饭和住宿。</h3> <h3> 晚上9点40分左右,车子终于到了北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导游领着大家先到广场浏览夜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狮子和武士萦绕的宏伟的亚历山大雕像。</h3> <h3> 拍摄时看见了华为的标志,感到十分亲切。</h3> <h3> 虽然夜已深,亚历山大广场却依然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人们都在休闲乘凉呢。</h3> <h3> 夜色下的北马其顿首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广场周围雕像很多,随手拍了几张,导游便招呼着进饭店吃饭,顿时感到饥肠辘辘,是该歇下来了。进入饭店一看,是中餐。于是,皆大欢喜,餐毕上车去了附近酒店。</h3><h3> 毕竟现在已经是11号的深夜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