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总不能一辈子死抱着一个题材画,尽管古老的苗乡侗寨是我作画的母题,可我有时候也是需要调节的,只要是真情的流露,偶尔画点别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是违背了什么吧。</h3><h3>我忽然想画一组“路”,是小路,几条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延伸到哪里去的小路,我似乎想到了一种比较“拿手”的表现方法,心里蛮冲动的,大有非画不可的架势,于是暂停了关于“母题”的创作,很用心地画起路来。我极力制造各个画面的差别,除了让路的姿态不一样,还要让每一幅画的色彩也不相同,起初我是想表现四季的,后来发现冬季不好表现,就平白无故地安排了四种不同的色调,也许读者会以为我的不同色调都是有所指的,其实没有,真的没有,我的思想没那么复杂,瞎安排而已,哈哈!我认为不同性格的人面对这组画,会对它们的色调有不同的偏爱。</h3><h3>实际上,画路绝对不是我的“发明创造”,古今中外,画过路的画家多矣,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有一条路从山脚下穿过,一群旅行者隐约可见。俄国画家列维坦也画过《弗拉基米尔之路》,那是无数的政治犯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必经之路,画面色彩深沉,意境苍茫。现代画家高小华创作的《回眸》也是表现作者对“那些年”走过的路所做的思考……<br></h3><h3>我也想思考点这组画的“意义”,于是拼命地想名人或古人们对“路”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解读和感叹,然后强加给我画的《路》,以充当“意境”,结果没想出多少来,只有鲁迅先生那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被勉强想到,都不知道他的原话是不是这么说的。糟糕。谁能根据我的《路》之系列写出点严肃的文字来呢?要原创的。哈哈!</h3> <h3>70x70cm</h3><h3><br></h3> <h3>70x70cm</h3><h3><br></h3> <h3>70x70cm</h3><h3><br></h3> <h3>70x70cm</h3><h3><br></h3> <h3>70x70cm</h3><h3><br></h3> <h3>70x70cm</h3><h3><br></h3><h3>作者简介:</h3><h3>空城隐士(真名:石平武),1963年生,贵州黎平人,侗族画家,高中美术教师。联系电话:1508523767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