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日游!

画眉

<h3>  酒店附近有一家“东四民芳”餐厅,就在天桥底下。看着很是不起眼的门头,上网一搜才发现原来还是一家老字号。1985年开业,北京个体经营的第一家家常菜馆。如果想要品尝北京风味,那这个店您得来!店内主打菜鱼头泡饼、麻酱红糖饼、烤鸭、爆肚做的都不错。中午我们进店吃饭,看看是否如同传说中的那样好吃!</h3> <h3>  查了网上的美食攻略,特意点了一个“炸灌口”,说白了就是炸大肠沾蒜汁。网上说什么外焦里嫩,但吃到嘴里没什么滋味,不咸不淡,只有沾上蒜汁,还稍微凑合。真不知道网上的好评怎么来的。点菜时连服务员都说这个是老北京的特色菜!另外点了酸辣土豆丝、京酱肉丝、酸辣汤、葱油饼。因为不喜欢甜食,没有点麻酱红糖饼。葱油饼做的很好,葱花不少,刚出锅吃起来很香。京酱肉丝豆皮、葱丝、肉丝三足鼎立,肉丝酱味十足,这个菜做的不错。土豆丝一般,酸辣汤非常开胃。一顿饭下来花了140,价位合适。这个店值得推荐!</h3> <h3>  吃过午饭,我们略微休息,下午去往雍和宫。雍和宫是雍正的府邸,又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一府两皇帝。现为北京地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庙。</h3> <h3>  今天是秋分,天气却非常炎热。太阳光明晃晃,直辣辣地晒。进入景区,甬道古树参天,树荫遮蔽,顿感舒适。路边有路线导览图。雍和宫建筑从整体上看,按纵向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最重要的中线上分布着七座院落和五座殿堂。从建筑形态上看,雍和宫内的“院落”从南向北规模逐渐缩减,而“殿宇”的建筑规模却截然相反,自南向北依次升高。目的是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h3> <h3>  雍和宫内庄严肃穆、香烟缭绕、古树成荫,殿宇富丽堂皇。因雍正驾崩后灵柩停放于此,故绿瓦变成黄瓦。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是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物的中心。雍和宫大殿原为银安殿,是雍和宫的正殿,永佑殿为雍正的寝宫。因为建筑改建,所以“四爷”的家也就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想要去触摸历史的蛛丝马迹,这个就比较困难了。正殿内供奉佛祖,左右供奉绿度母、白度母。有一幅为补绣图,另一幅为唐卡。做工精美、栩栩如生。补绣图立体感强,唐卡上人物所穿衣服金线纤毫可见,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做工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不愧为艺术珍宝!</h3> <h3>  永佑殿内藏传僧人正在做功课,诵经声不绝于耳。每一位僧人身着砖红色的僧袍,桌前放置一盏小台灯。有别与我们平时在寺庙内见到的黄色僧衣,恍惚之间,好像来到雪域高原!</h3> <h3>  往后走就到了万福阁,里边供奉一尊主体高18米弥勒菩萨像。它是由一根高26米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上18米,地下8米。只有你俯下身来,跪拜于此,你才会见到佛像的全貌。我看到左手边的女孩偷偷拍照,我也掏出手机,不料忽然瞥见右手边正在双手合十的女孩冷冷地瞅了我一眼,那眼神充满了反感的意味,我立马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王先生反问我:“你以为你跪拜一下就可以拍照了吗?”</h3><h3> 一根白檀木雕刻成佛像,供众人虔诚礼拜,满载众人的心愿,如此说来,确实是不应该拍照,这个以后要多多注意!</h3> <h3>  参观完毕,再次返回正殿门口,几只鸽子在地上行走。地面砖石光滑,鸽子行走其上,小爪子打滑,好像穿了旱冰鞋,倒是很搞笑的场面!</h3> <h3>  告别雍和宫,我们前往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全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h3><h3> 一路口渴难耐,在国子监大街买了两杯酸梅汤。冰镇过的酸梅汤,冰爽酸甜,这味道好极了,喝着酸梅汤,游览孔庙和国子监,这行程也变得酸甜起来!</h3> <h3>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中央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有三进院落,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h3><h3> 孔庙与国子监的游览走马观花,因为接近下班时间,园内已是清场的状态,一个下午的游览,略感疲惫。如果朋友们有机会来游览,可以慢慢观赏,在此只上图就不文字赘述!</h3> <h3>  旅游是一件很耗体力的事情,规划路线再好,体力不支,一切都是枉谈。所以说,身体好才是根本。尤其来到北京旅游,换乘地铁线路,跑上跑下,在地下通道这段路程也不近。</h3><h3> 北京半日游,旅游地图里又多了几个景点,不管怎样去做攻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感受最真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我最大的感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