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秦晋之好说起 (三十)</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关于战国这段历史,我经常说是国与国之间没有了基本的交往准则,更多的是相互攻伐、互不信任。本来最应该团结的山东六国,到了战国后期却是窝里斗最欢的,可以说是撒了欢的相互群殴。这就好比一头雄狮看着一群猴子相互打架,只等它们都打累了再一个个消灭掉。秦国不仅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有时候机会好的就像电视剧里的版本一样,拦都拦不住。</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到了公元前272年,原本一起喝茶谈心的山东六国又掐架了。这次源于刚愎自用的燕惠王猜忌大将乐毅,结果中了齐国的反间计,等明白过来的时候,齐国联合魏、韩甚至赵国一起围殴了燕国,结果燕国元气大伤,最重要的是没法再相信周围的这帮邻居们了。只好远远求助于楚国,那个时候的楚国已经被秦国差不多包饺子了,根本就无心关注中原琐事,只能派出三万人马装装样子。本来是要去助燕的,结果在秦国的威逼下,却一起和秦、魏、韩乘机再次修理了燕国。估计战国后期最郁闷的就算燕国了,捞不到好处就算了,结果被所有大国都欺负了一遍。至此,燕国算是提前衰落了,当时秦国还没有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次算是意外的收获了。</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这里我想说说大将乐毅,此人绝对是燕国的顶梁柱,被燕王猜忌不得已逃往了赵国,而后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报燕惠王书》替自己申辩,写的很有水平,绵里藏针、有理有据,我简单节选了第一段供大家参阅!这篇文章绝对是辩论文的代表作!</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又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自从一起并肩作战修理大燕国后,秦、楚又一次和好了。当然,面对家门口的虎狼之师,楚国少不了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次,为了求得和平,楚王把自己的长子熊完送到秦国去“深造”,学习先进的秦文化,由左徒黄歇陪同侍奉。秦国一看楚国如此上路,自然也是满心欢喜,秦、楚之好一下子就持续了十年之久。</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说起黄歇,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但是说到春申君想必会有不少人点头做恍然大悟状。黄歇正是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大放异彩,但是保楚国太子安危还是绰绰有余的。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上海为什么简称“申”,其实也是源于春申君的。话说当年黄歇到现在上海松江的区域视察民情(当时这里就是大海边了,还没有千年后的虹桥、外滩和浦东新区),看到当地老百姓灾荒连年,于是命人开挖渠道,引水浇灌,此后当地百姓连年丰收。为了纪念春申君,当地人就把周围的江水称为春申江,而那个村子自然就改名成春申村了,现在这个村子还在松江。黄浦江也称为春申江,上海也被简称做“申”。</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说回这一年公元前272年,其实对于秦国也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一直为秦之大患的义渠国覆灭了,过程我就不在这里详述了,毕竟《芈月传》的电视剧已经火遍华夏,不清楚的可以再看看。虽然在这个事情上,芈八子宣太后的计谋上不得台面,但是却切切实实、一劳永逸地肢解了义渠,而且进一步充实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为后面秦灭六国奠定了有力基础。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也算是秦国正式脱戎入华的元年。</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此后宣太后的地位如日中天,而其弟魏冉也是权倾朝野,被魏冉举荐的白起也是这个实际执政集团的关键人物。平心而论,秦国后来能够一统六国、横扫华夏,如果商鞅算是开始,那么魏冉绝对算是最大的推动者,这点司马迁、司马光都是持相同观点的。然而过犹不及,何况一个相国的财富都超过了王室,同时他的封地陶郢也是一再扩张。。。王权受阻,结果往往很相似,何况秦昭襄王又不是昏君。眼看大权旁落却又无能为力,每日烦闷惋惜之时,一个能人来到了秦国,这就是范雎!</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一说到范雎,都会想到他是秦国的名相,其实一开始他只是个门客,后来被人猜忌差点让魏国相国魏齐活活打死。逃到秦国后,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秦昭襄王,三言两语便说中了秦王的心思和症结,这就是王权旁落。这个事情要是换了别人,估计还得掂量下会不会得罪宣太后和魏冉等人,搞不好结果可能会身首异处,但是经过了鬼门关的范雎不同,一心希望辅佐秦王起势,才有可能报当年的欺凌仇恨。范雎根据当时的华夏局势,指点江山,给秦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之策。当时的秦王想要攻打齐国,认为就剩下这个老牌国家还没揍过,手痒痒的不行。范雎连忙阻止,并解释道: “如果秦想攻击齐国,就必须穿越韩、魏,派出去的军队少了很难取胜,而且是长途跋涉,如果派出大军攻下来了,也没有精力去防守,实际还是拿不到齐国的土地。所以不如先攻击韩、魏,徐徐图之,地盘逐步扩大,等彻底吞并了这两个国家,齐国也就是口中菜了。” 秦王闻言后茅塞顿开,拜范雎为客卿,同时派使结交于齐,而后就将矛头对准了韩、魏。</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远交近攻,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具战略性的谋略!这个策略,可以分化瓦解六国联盟,有利于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为了不让敌方结盟,而千方百计的去分化敌人。消灭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在秦国后来的几十年里,可以说已经变成了国策,不仅仅是秦昭襄王,后来的秦始皇更是用的炉火纯青,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不过说回到公元前270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更加验证了这个谋略的正确。当时的秦王在魏冉、白起等人簇拥下,想要教训下有点飘飘然的赵惠文王。</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先说说当时的政治环境,整个华夏世界基本都是在秦国的威慑之下,楚国已经奄奄一息,齐国偏安一隅,燕国刚被合伙欺负的废了,韩、魏、鲁已经上不了主流媒体(可有可无的状态),唯一还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就剩下赵国了。自从赵武灵王搞了胡服骑射的大手笔之后,赵国国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军事实力,到了其子赵惠文王执政的时候,其势力仅次于秦国。北御游牧名族,东击齐国,灭了中山国,南边时不时欺负下韩、魏,绝对是威风八面。当时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还有名臣平原君赵胜、赵奢等人,可谓政治清明、国力鼎盛!当时赵国领土达到2000余里,带甲号称60万,要说谁能一统华夏,让其他诸侯国投票,估计大多都会选择赵国。所以赵惠文王飘飘然也是正常的,在秦国面前甩个脸色也是大国气势了。不过秦昭襄王可受不了了,秦国的大臣们也不爽了。</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终于找了个借口,秦王命胡阳(白起的得力助将)领军经过韩国上党地区进攻赵国的阙与。这个阙与可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塞,如果秦国攻下了此地,便可通过太行山孔道直达赵国都城邯郸。因此,当赵文王得知此事后异常着急,先后询问蔺相如和廉颇,问要不要去保住阙与,结果这两人都觉得孔道狭窄,很难作战不如退守邯郸附近,以逸待劳,然后击败长途跋涉的秦军。按说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此时的赵王想要的已经不是胜利,而是能让秦国正视自己的大胜!之后他询问赵奢(注意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那是他不争气的儿子),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赵奢主张保住阙与,愿意领兵打仗。注意,这个时候赵奢的职位放到现在就是个财政部长,居然要带兵,还真让人捏了把汗。无论如何有人支持自己,赵王自然会全力配合的,就这样赵奢变成了将军,准备给进犯的秦军以致命一击。赵王然后又询问此战如何打,赵奢答曰: “阏与之地,其道远险狭,譬之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赵奢的这句话,就是影响后世两千多年战争思想 “狭路相逢勇者胜” 的来源,无数兵法大家也正是基于这个战略思想,打胜了一场又一场看似不能胜利的战争。《亮剑》中李云龙在最后总结战争经验的时候,称之为 “亮剑精神” 。</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秦军抵达阙与后,担心赵国派大军过来对抗,所以夜以继日地攻击城池,并派军驻守四周的高地,同时安排很多间谍到邯郸附近观察赵军动静。结果发现,赵奢命令赵军不得前往阙与,同时加大邯郸附近的防御设施,摆明了放弃阙与的状态。秦军大将胡阳听闻后大喜过望,撤回了四周高地的兵力集合一处,全力进攻阙与城池。没想到这是赵奢的瞒天过海之策,赵军乘机穿过孔道,先偷偷地占领了阙与四周高地,然后主力进攻秦军。本来还忙着攻城的秦军,突然被四周合围的赵军给打懵了,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包了饺子。这一战史称阙与之战,秦军大败,赵国不仅击败了头号强国,更是打出了信心和气势,让其他诸侯国也为之一振。当然,也给了过于膨胀的秦国迎头一击,让他们痛定思痛,更让秦王看到了“远交近攻”这个谋略的重要性。而赵奢本人,也是凭借此一战便跃升为战国八大将!赵惠文王册封其为马服君,与蔺相如、廉颇同起同坐!其子孙便以“马服”为姓,后改为单姓“马”,这也是马姓的重要来源。</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此战后,秦昭襄王借由此事接连罢免了相国魏冉等一干人,同时逼迫芈八子退出权利中心,于公元前266年任命范雎为相。从这一年开始,秦昭襄王才算是正式完全执政了,而秦吞并六国的战车也正式启动了。</font></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2019.09.23夜写于飞机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