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金秋西夏地 醉美胡杨林</b></h3><h3> 盛世华诞银川、额济纳四人六日行</h3> <h3><b>最绚丽的秋色--额济纳的金色胡杨林</b></h3><h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时间飞逝,一年中我最喜欢的秋季又到了!今年适逢七十年大庆,国庆当天的大阅兵是一定要看的,剩下的六日假期应当好好规划一下。去年国庆六天的河西走廊之旅让我和老友都同时喜欢上大西北的金秋。五一青海之行,当时的司机老哥自驾旅游了大半个中国。他强烈向我推荐额济纳的金秋胡杨林……看资料知道:每年10月3日起额济纳的万亩胡杨林就开始铺开盛大的金黄色。前调的红柳 、中部的胡杨、尾部的沙漠,足够绚丽到震撼!于是与老友决定两家四人一起去额济纳看胡杨……</h5> <h3><b>游宁夏,访贺兰山,探西夏国</b></h3><h5>去额济纳,人们通常会与嘉峪关张掖敦煌同游,因为从酒泉到额济纳最近,大约七个小时车程。但我们去年走过了河西走廊。因此,决定在另外两条线路之间选择。一是从呼和浩特来回,二是从银川来回。我和老友都去过呼市,加之从呼市去额济纳是坐火车十多个小时……银川,我们都没去过;从银川去额济纳大约十个小时的大巴,沿途还有两个景点参观……权衡之下,决定从银川来回!</h5><h5>宁夏,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自治区。大学舍友刘烽来自宁夏银川,父母都是银川著名的支边老教师。大二暑假,她曾经盛情邀我去银川玩,还向我介绍了西夏王陵和贺兰山。后来,因为当时铁路交通十分不便,我还是没有成行……但因为她,我对宁夏、银川有了一点认识。</h5><h5>贺兰山傍着宁夏,是宁夏的“父亲山”。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让我一直对贺兰山充满了遐想……</h5><h5>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金字塔”,是宁夏银川的标志性景点。因为它,我很早知道在宁夏曾经存在一个神秘王国--西夏王国,它的开国皇帝叫李元昊;它有一种粗看熟、细看不会的文字--西夏文;后来整个西夏国被蒙古人灭绝了……</h5><h5>看地图才发现这次行程基本就是在原来西夏国的北部和中部行走。额济纳的黑水古城曾是西夏最北的城池,蒙古大军也是最终由此攻入西夏国的。这次行程将穿越贺兰山、在阿拉善左旗沿着阴山边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史诗般神秘厚重的人文历史、“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将一路伴随我们……</h5> <h3><b>六天行程</b></h3><h5>第一天 10月2日</h5><h5>早机抵银川,入住西府井酒店</h5><h5>承天寺, 午餐:小叶手抓,</h5><h5>宁夏博物馆 晚餐:国强手抓,夜游阅海湖</h5><h5>第二天 10月3日</h5><h5>游乌海 午餐:乌海东北饭店,</h5><h5>游西部梦幻谷 晚餐:磴口烧鸭店,宿:磴口酒店</h5><h5>第三天 10月4日</h5><h5>高速六百公里 午餐:高速服务区</h5><h5>弱水胡杨、黑水新城、怪树林,</h5><h5>抵达来呼布镇,入住万豪酒店,晚餐:串串火锅</h5><h5>第四天 10月5日</h5><h5>观居延海日出</h5><h5>额济纳胡杨林一道桥至八道桥</h5><h5>晚餐:醉渔小炒,晚上:阿拉善表演</h5><h5>第五天 10月6日</h5><h5>早餐:面店,</h5><h5>高速八百公里返银川,午餐:高速服务区</h5><h5>入住西府井酒店,晚餐:西府井二楼,</h5><h5>百瑞源店购物</h5><h5>第六天 10月7日</h5><h5>早餐:西府井</h5><h5>西夏王陵, 午餐:镇北小炒</h5><h5>贺兰山岩画,飞返广州</h5> <h3><b>银川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b></h3><h5>“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一出银川机场就看到这个广告语,心想宁夏没来错。从机场到市区的一路上,绿意盎然,一点不像大西北,真不愧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记得大学时舍友刘烽向我描述过当年银川沙尘暴的可怕。于是,问询司机大哥现在银川是否还有沙尘暴。司机大哥说,经过大力治沙,大约十年前银川己经根本没有沙尘暴,生态环境好了很多……</h5><h5>银川,宁夏自治区的首府,古称“兴庆府”,别称“凤凰城”。银川地处宁夏平原中部,东临鄂尔多斯,西傍贺兰山,黄河穿城而过。贺兰山是内蒙古与宁夏之间的界山。巍巍贺兰帮宁夏拦住了来自内蒙古的寒流与风沙,护佑了宁夏平原。在黄河的冲积和贺兰山的洪积下,宁夏平原十分秀美,形成了众多的湖泊和沼泽。据说,“银川”得名就是源于古代文人站在贺兰山上远远望着宁夏平原,一片银色的水光潋滟、湖泊珠连、川流不息……在贺兰山高耸粗犷的衬托下,这里既有北方的气势与厚重,也有江南水乡的明净与悠远……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h5> <h3><b>银川承天寺 罕有的“闹中取静” 曾经的沧桑</b></h3><h5>银川承天寺,地处老城中心,与武威的护国寺、张掖卧佛寺同为西夏的佛教圣地。来银川不去承天寺,是无法真正感受这座城市前世今生的。</h5><h5>自古以来,宁夏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以及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之地。1020年,党项族(古羌人的一支)首领李德明将都城从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改名兴州。1038年,其子李元昊登基称帝,将兴州升为“兴庆府”定为首府,凉州府(武威)为辅郡。银川(兴庆府)也至此开始了它的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89年……李元昊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无庸置疑的。但可悲的是,他的好色竟让他因霸占儿媳而死于大儿子的刀下,同时引起宫廷政变,从而让元昊不满周岁的幼子登基……承天寺正是当年幼子登基后,其母皇太后没藏氏为保皇儿万寿无疆、国泰民安而建。据说,为此动用了数万役民,前后历时五年。承天寺是佛教在西夏兴盛的一个标志。西夏时的承天寺,香火鼎盛、“东土名流”、“西土达士”来来往往……香火的鼎盛仍然抵不住蒙古的铁蹄!1227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饮马贺兰山下,西夏国一夜间分崩离析,承天寺就此变得冷冷清清了……</h5><h5>七十周年大庆的日子里,大阅兵后的第二天中午到访承天寺,原以为会人头涌涌,却发现十分清静!身居闹市,高高耸立的古塔与蓝天共存,为数不多的游人,古木参天,真的是古朴幽静……静静地在此,完全可以品味出这里曾经的雄浑悲壮。确实,“历史是一条无尽的长河,奔腾澎湃,不知哪方是归宿;人是长河中的沙粒,随波翻卷,不知什么才是自己”……</h5><h3><br></h3> <h3><b>承天寺塔上俯瞰银川,追昔抚今</b></h3><h5>到了承天寺不登寺塔,更是一个憾事!登塔需要另付20元,加上近六十米的高度,让不多的游客中的大多数望而却步……</h5><h5>承天寺内高耸入云的古塔,就是俗称“西塔”的承天寺塔。这是宁夏现存一百多个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也是宁夏唯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这座八角形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始建于1050年。旧塔毁于清乾隆年间大地震。现塔于清嘉庆重修,比大雁塔略高。</h5><h5>承天寺塔真不好登!上下塔,我基本是在手脚并用地爬上爬下……在这座空间窄小的古塔里、在真正的青砖旧瓦包围下,在盘旋陡窄的木梯上,一层层地奋力攀登着……登上塔顶,可以从四个方向俯瞰如今的银川城!如今的银川城区由老城(兴庆区)、新城(金凤区)、新市区(西夏区)三个部分组成。高楼大厦基本集中在远处的新城。看着为数不多的高楼,不禁感叹:银川真是一个十分低调的省会城市!</h5><h5><br></h5><h3><br></h3> <h3><b>宁夏博物馆,认识宁夏的好去处</b></h3><h5>宁夏博物馆曾经的馆址就在承天寺。博物馆新馆位于金凤区(即新城),总建筑面积过3万平方米,于2008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这个省级博物馆的面积并不大,但整个建筑比较有特色,因此荣获了国家鲁班奖。宁夏博物馆、图书馆、人民剧院三个公共建筑互为犄角之势,中央广场筑了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宝鼎,很有气势!博物馆大门和外砖雕用了不少宁夏出土和发现的国宝级文物的图案,馆徽是著名的太阳神岩画图案……从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入口与大厅布局都处处显示出宁夏浓郁的青铜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和移民文化……就建筑而言,宁夏博物馆比甘肃的、青海的以及上月刚去过的贵州博物馆都要好!</h5><h5>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一层“石刻史书”--宁夏岩画展;二层“朔色长天”--宁夏通史展;三层“红旗漫卷”--宁夏党史展;四层“盛世回乡”--宁夏回族文物展。博物馆定时有免费讲解,赶上最后一班,听了“朔色长天”、“石刻史书”的讲解,让我对宁夏的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h5> <h3><b>静静的宁夏,中国人文历史地理的“微盆景”</b></h3><h5>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较小的省级行政区,人口650多万,面积6.64万平方米。但这里汇集了大山、大河、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这里就是中国地理景观的“微盆景”!这里有“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宁夏藏着太多的人文历史与地理地貌,静静的……因此,许多游客都会与它擦身而过……</h5><h5>这次在银川只有一天半,行程太紧。“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六盘山、“天下黄河富宁夏”的黄河古渡、沙湖、沙坡头、塞上江南的河渠湖泊、回族文化的清真寺都没来得及看……只能重点认识一下神秘的西夏文化和贺兰山上的古岩画了!</h5> <h3><b>城彼朔方,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b></h3><h5>诗经有“城彼朔方”一说,宁夏即古之朔方,早在西周时已如此。“朔色”即朔方的景色,“长”是指时间久远,“天”代表空间演进。</h5><h5>早在3万年前,宁夏的水洞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因此,宁夏有丰富的彩陶文化与青铜文化。这件“夹砂三足红陶鬲”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很有特色的陶器。它下部三个袋状空心足,既确保放置稳定,又增加容量和有利加速炊煮……</h5><h5>宁夏水利,始于秦。据说当年蒙恬驱匈奴于贺兰山外,就开了“秦渠”……到汉武大帝时,汉军大破匈奴收复河套后,将70万汉人移民至宁夏,并开“汉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之后,随着历代不断的开渠拓溉,使得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h5> <h3><b>丝路重镇,胡旋舞石刻墓门</b></h3><h5>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由长安起经甘肃、宁夏、新疆至中亚、西亚,并连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分南、中、北三条道。当年宁夏南的灵州(今固原、吴忠)是西北军事重镇,也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之地,更是辉煌一时的丝路重镇。来往不息的各色民族、各国货物、各种宗教在此留下丰富的记忆和文物!“胡旋舞石刻墓门”是其中一件国家级文物。它让我们今天可以遥想当年“杨贵妃”、“安禄山”快速飞舞的形态……</h5> <h3><b>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及其西夏国</b></h3><h5>西夏王朝是宁夏历史上唯一一个以银川为中心并建都的王朝。西夏主体民族是党项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党项羌原居住在黄河河曲,由于抵不住日益强盛的吐蕃人的袭击,迁到陕北。唐僖宗时,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破敌有功,获封夏国公,被赐姓李。传至李元昊祖父和父亲时,他们先后利用“联辽抗宋”、“联辽睦宋”等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与基础。据记载,李元昊八岁就熟读兵书,善射骑,后又颇具文才,通藏汉两文,知晓佛教和经典……在继位后,他仅用六年时间大败河湟吐蕃、河西回鹘,完全控制河西走廊。在完成了一系列建国准备之后的1038年,他登基称帝,建立大夏国,自称“大白高国”。之后,为了逼迫宋承认西夏,李元昊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宋边境战,取得全面胜利。由此,西夏确立了辽阔的疆域,最盛时“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北控大漠、南抵萧关”,有现在宁夏的14倍……建国之初,元昊任贤能、定官制、设兵防、兴学校、创文字……绝对的雄才大略!但他生性残暴、好色多疑,杀母、杀舅、杀妻、杀子,灭能臣、占妻兄之妻、霸儿媳……只做了十年皇帝,就死于儿子刀下……这仅仅是开始,西夏国189年、十代君王有过无数惨烈、缠绵的故事:争抢皇位的喋血政变、江山美人的爱情纠结、宋、辽、金的三国演义……一幕又一幕地上演着……</h5> <h3><b>熟悉又陌生的西夏文,汉字的“孪生兄弟”</b></h3><h5>西夏文是元昊命其大臣野利仁荣主持创制的。西夏文字是模仿和借用汉字的笔画,重新创制的全新方块文字,笔画繁琐、结构复杂,每个字大都在10划以上,没有汉字常用的竖钩,而喜用撇、捺。国内能熟识西夏文的只有10人左右,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h5><h5></h5><h5> 西夏文自元朝后消失,1804年,清朝史地学家、武威人张澍,在一家寺院游玩时发现一座封闭已久的碑亭,传说一开就会有风雹之灾。他对天发誓,保证开门造成的灾难由他一人承担,门打开了,里面只有一座完好的石碑,正面所刻字“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字可识”,反面刻有汉字译文。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张澍这一偶然发现,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重为世人所知,他也成了第一个明确识别出西夏文字的学者。</h5> <h5></h5><h3><b>“鎏金铜牛”,无价之宝</b></h3><h5> “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自西夏王陵,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身长1.2米,重188公斤,牛身横卧,头上两角弧度优美,两眼圆睁,全身折射出柔和的金色光芒。制作它需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焊接、抛光和鎏金等工艺于一体,中学历史教科书里谈到古代“鎏金”技术时,就是以此牛作为配图和解说对象的。为出外展览,宁夏博物馆为它保了2亿元的险,而专家则说,它是无价之宝。</h5> <h3><b>西夏王陵出土的“千年鸟人”--迦陵频伽</b></h3><h5></h5><h5>西夏王陵李元昊的墓穴中,出土了一个直径十多厘米的灰陶佛头,就这个佛头本身而言,并不是惊世的文物。但紧接着,又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灰陶残片,将残片整理拼接后,竟然出现了一个大体完整、带有翅膀、造型独特的“鸟人”佛像。经鉴定,这个“鸟人”是《阿弥陀佛经》中记载的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指佛教中的一种神鸟,汉语译作妙音鸟,相传产自喜马拉雅山中。据记载,这种鸟身披七彩羽毛,还未孵化时便能啼鸣,时时刻刻“口吐梵音”,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它的歌声能穿越三界,感动万物……“千年鸟人”惊艳四方!我觉得:它有点像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宁夏博物馆建筑外墙上方有使用这个西夏“鸟人”!</h5><h3></h3><h3></h3> <h3><b>西夏石雕力士支座</b></h3><h5></h5><h5>据介绍,它原是西夏王陵中发现的碑座,上有浮雕男女力士像,人物曲膝跪坐,俯首前视,面形浑圆,双目圆睁,高颧塌鼻,袒胸露乳,双手抚膝支撑,手腕及足胫钏饰不同,可以分得出男女。看惯了中原地区负碑座的巨龟,这样的力士形象十分惹眼。宁夏博物馆建筑外墙下方也使用了这个形象!</h5><h3></h3> <h3><b>“塞上湖城”,银川的“七十二连湖”</b></h3><h5>银川平原位居贺兰山脉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陷落地带,低洼地星罗棋布,再加上黄河穿城而过,给银川平原留下丰富的湿地资源。几十年前的银川城周围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大约有300多个大小湖泊分布在城市周围。所以有七十二连湖之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银川市周围仍然湖泊遍布,组成了“塞上湖城”一幅清波荡漾、鸥戏鹭翔的写意水彩画。后来,许多浅水湖泊与积水洼地疏干了,湖泊面积也大大缩小了。近年来,经过治理,特别是通过还湖工程,“塞上湖城”旧貌逐步在恢复中……</h5> <h3><b>“阅海湖”的夜景</b></h3><h5>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本来回族文化应该是它最大的地方特色。但实际上,宁夏650万人口中回族只占35%,银川220万人口中回族更只占25%。汉族仍然是主体民族。宁夏回族是元代随蒙古大军东征的色目人的后裔,中国最终形成回族大约是在明代。回族与西夏人没有任何联系。西夏人信仰佛教,大部分被蒙古大军灭绝。据说,有一小部分流亡到四川木雅地区。回族是西夏国被灭之后,才开始定居宁夏的……</h5><h5>没来银川前,看介绍:银川正在着力打造阅海CBD,并以“中阿经贸论坛”永久落户银川为由打造了名为“中阿之轴”的伊斯兰风格浓郁的中央景观带,全长2.1公里,还说夜景更有特色……为此,专门晚上八点打车过来,结果漆黑一片……司机才告诉我们:因为要“去阿拉伯化”,很多建好的都被拆了正在改造……</h5><h5>被不远处阅海阁的灯光吸引,于是转去阅海湖边的水上公园。前两年,银川为打造“夜游银川”的新名片,在阅海湾推出了一个大型水幕灯光秀。时间太晚,我们只能在远处远观了后面一部分。阅海湾的灯光景色真的不错!更重要的是,国庆假期内没有人头攒动,还能看到这样赏心悦目的灯光秀,真正的休闲游!</h5> <h3><b>经过乌海 沙漠与海并存的内蒙小城</b></h3><h5>早上八点半从银川出发,经过宁夏石嘴山就开始进入内蒙。二个多小时车程到了乌海市。最先吸引眼球的是,远远看到高山上的巨形雕像,导游介绍是“成吉思汗”像。后来才知道,那是甘德尔山。甘德尔在蒙古语中意为“哈达”,因山势豌蜒起伏、形似哈达而得名。在海拔1805米的山顶塑有成吉思汗的雕像,高达88.95米,大约相当于27层楼房的高度,雕像最底端周长300米。</h5><h5>据说,在乌海骑行,左手边是流动的金色沙洲,右手是娴静纾缓的乌海湖,中间一条安然延伸的大漠公路,偶尔点缀着别的骑行车队和疾驰而过的汽车,一构成一幅“大漠出平湖,塞上有江南”的美丽画卷……</h5><h5>乌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这里河湖纵横、山川耸立、沙漠连绵、草原辽阔……乌海湖是一个沙漠与黄河并存的地方。它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于2013年12月底蓄水形成的,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8.5倍。乌海湖的核心位置,北接水利枢纽大坝,西接乌兰布和沙漠,南接黄河,东临滨河景观带,远处还有甘德尔山脉,丰富的景观与平静如镜的湖水融为一体。许多人慕名前来:在沙漠里看海、在乌海边骑行……可惜的是,我们到达时乌云密布,北风凛冽,空中飘着小雨,再加上只在湖边停一个小时,市区吃午饭,没有能真正体验到这个内蒙古最西边的城市的美。</h5> <h3><b>西部梦幻大峡谷 沧桑壮美</b></h3><h5>乌海市午饭后,继续赶路。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沿着穿沙公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风光无限……接近日落时分到达西部梦幻谷。</h5><h5>梦幻大峡谷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的阴山,被牧民誉为“七彩神山”。不高的山体有红、黄、灰、白等多种颜色,在夕阳的映衬下,山体流光溢彩,如七色哈达环绕,如梦如幻。“西部梦幻峡谷”是此山中的一大景观,以其大美、大气、大象的风采,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神奇。峡谷由深红色的沙石构成,全长5公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瑰丽无比,气势恢弘。峡谷经历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水冲刷,而今沧桑壮美。置身其间,峰回路转,一步一景,十步不同天,仿佛步入梦幻世界。这里融合了雅丹和丹霞地貌,风光还是相当沧桑壮美的。只是因为去年刚去过张掖的“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有点审美疲劳,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h5><h5>在阴山下的西部梦幻谷,如果有时间,再走进一些就可以看到“阴山岩刻”了。据说,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岩刻”有5万余幅,分布在156处。时间太紧,没能看到“阴山岩刻”,有点可惜!好在回程会去看“贺兰山岩画”……这里的戈壁石与玛瑙也十分丰富。看资料介绍,梦幻谷再往里走,戈壁石与玛瑙随处拾……怪不得附近到处可见卖戈壁石的。</h5><h5>与“七彩丹霞”比,这里游客稀少,更原生态些,连神水洞里的石蛙都不怕人。但管理就比较差,这里的旱厕实在脏得恐怖……</h5> <h3><b>红沙石上,教授“起舞”……</b></h3> <h3><b>神水洞前,“大侠”拉弓……</b></h3> <h3><b>夜宿磴口 车观日升大漠</b></h3><h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磴口县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磴”,石之阶。磴口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境内的“三盛公水利枢纽”被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还有“阴山岩刻”、阿贵庙、寙浑古城遗址等人文景观。这里离西部梦幻谷七十公里。晚上七点我们才到磴口,只到此留宿一晚。晚饭后,在酒店附近溜了溜,车场停满了参加“阿拉善英雄会”的越野车,车身满是英雄会的logo,浑身全是风尘……酒店旁边的便利小店,竟然也有戈壁石卖。老板是“戈壁石”的发烧友,臭味相投的人才有机会让他把私藏卖品从仓库里搬出来!</h5><h5>第二天一早五点半就在车上了。为了赶路,早餐也在车上完成。但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车上看到了“日升大漠”的景观,真的壮观!</h5> <h3><b>穿行巴丹吉林沙漠,无限风光</b></h3><h5>额济纳旗就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部分。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内蒙古第一大沙漠,还是世界最高大沙丘所在地,海拔1400-1600米,最高峰2040米。在巴丹吉林沙漠内,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交错分布,并以流动沙丘为主,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3%,流沙面积仅次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是巴丹吉林“五绝”。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由于气候干旱、大风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增大,并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腾格里沙漠靠拢,在两大沙漠之间形成三处明显“握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不时地看到“人”“沙”争路的情形。有的地方,“沙漠”真的到了路边了……这里的治沙工程看来“任重而道远”!</h5><h5>据说,解放军在当地设有秘密军事基地,详细规模不得而知,已知至少有一座大型机场,后又增设了电子战综合训练场,模拟复杂电磁环境作战实验。国产第一、二、三代防空导弹都是在此研发,2003年-2005年间歼-10战机在当地实弹测试被多次目击,歼-7和歼-16也在当地有测试的公开照片曾经发布。一路上,蓝天白云下不时有一道又一道白线,应该是空军飞机飞过留下的痕迹……</h5><h5><br></h5> <h3><b>偶遇“阿拉善”英雄会骑士</b></h3><h5>磴口到额济纳六百五十公里,一早出发下午二点半才到。一路戈壁、沙漠、荒漠……午饭都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吃的快餐。一到服务区,教授第一时间就要为手机充电。旁边一个武装到全身的“摩托骑士”显然引起了教授的兴致。于是,教授用康复科主任专业目光审视着“骑士”并问道:“你这一身防摔吗?”。“主要是防风!”豪爽的“骑士”大哥答道……原来,大哥骑着座驾一路从郑州赶到此,参加“阿拉善英雄会”。他们一共五人过来,有三个人速度太慢,被他俩远远地甩在后面了。一路上,遇见不少参加“阿拉善英雄会”的越野人士。让我真正见识了“阿拉善英雄会”的影响……</h5><h5>“阿拉善英雄会”于每年十一黄金周在阿拉善左旗举办,它是国内专业越野圈的盛会,主要的卖点是沙漠越野。据说,今年有40万辆车,150万人参加。</h5> <h3><b>漫步弱水胡杨林 便有了三千年的约定</b></h3><h5>额济纳的黑水城终于到了。下车前,导游有点遗憾地告诉我们,今天下午有“沙尘暴”,天不会蓝……有机会体验一下“沙尘暴”也不是坏事!</h5><h5>黑城·弱水胡杨风景区由弱水胡杨游览区、怪树林游览区、黑城遗址游览区、黑水古城游览区四大板块以及弱水河风光带等多景点联合组成,总占地面积为35平方公里。“千年不死胡杨林,千年不朽怪树林,千年秘境黑水城,三千年守候只为那匆匆一暼”……</h5><h5>弱水是额济纳河的古称,也叫黑河、黑水河。它源于祁连山,祁连山雪水为它提供充沛的水源。弱水胡杨景区位于弱水河上游的主河道两侧,紧密的将沙漠、神水、野胡杨三者天然美景完美结合。既被赋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主题,又被赐予“胡杨百媚生,陷于弱水情”的千古柔情。景区以“四湖·两岛·六重林”的原始景观体系,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景区中的弱水金沙岛有着全额济纳旗独一无二的岛中胡杨景观。</h5><h5>天公不作美,天不蓝,光线有点暗;加上时间略早,胡杨的叶黄了大部分,黄中略绿。据说,胡杨离水近的、树龄老的,黄得最迟……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千里赶来的兴致。岛中胡杨还是很美的!</h5> <h3><b>与黑水城遗址失之交臂</b></h3><h5>二十世纪中国震惊世界的四大考古发现:殷墟甲骨文、居延简牍、敦煌遗书和黑水城文献。其中,三万多枚居延汉简和八千多册黑水城西夏文献都出土于黑水城地区。黑水城,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党项人语言命名的城市。党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而蒙语里称为"喀拉浩特"(意思仍是黑水城)。过去这里曾经有相当大的水域,仅著名的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黑水城就在三面临水的绿洲之中。</h5><h5>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近代不少人来多次探宝,掠夺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俄国人,直到现在要研究西夏学,还必须要去俄罗斯。因为黑城出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字典,人们解读了西夏文,给后人更完整的诠释了神秘的西夏国。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近几年来,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h5><h5>太兴奋了,因此在弱水胡杨林耽误了太多时间。到达仿造的黑水古城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去黑水城遗址的班车已经收车。有点遗憾,因为我知道:这里高速流动的风,让遗址正在消逝中而且速度很快……</h5> <h3><b>“沙尘暴”中感叹怪树林的沧桑</b></h3><h5>怪树林其实是大片胡杨树枯死而形成的。胡杨是一种奇特的树种,生命力极强。近代以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极大的破坏了胡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额济纳河断流,沿河两岸的大片胡杨林因缺水而枯死。胡杨特有的耐腐特性,使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h5><h5>日落时分赶到“怪树林”。遇上了“沙尘暴”,真的很恐怖!寒风呼啸,耳朵里、鼻孔中都感觉到沙子的存在。站在沙山顶部,看着阵阵风把沙子卷起,落下后形成沙漠里看到的一道道痕……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十分渺小与无助!只有疯热的红裙大妈依然在狂风中、枯木上,搔首弄姿,精神可佳!</h5> <h3><b>美景中,我和老友HI一下</b></h3><h5>黄金周加上是额济纳的旺季,景区内人头涌涌!与青海湖不同,这里基本是中老年团。中国大妈品味也高了,十个大妈九个红。除了胡杨树,满屏都是红衣大妈……大叔们则手持各色摄影器材奋力为妇女们留下“倩影”!</h5><h5>既然来了,我们也凑热闹摆几个pose吧!</h5> <h3><b>历史中的居延海</b></h3><h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名句,写的就是唐代的居延海。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它还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h5><h5>居延地区承载着中华民族色彩极为艳丽和浓重的文化。老子升仙、征战匈奴、戌边塞外、边塞诗词、东归英雄……这里有太多的故事!</h5> <h3><b>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b></h3><h5>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这句广告词在居延海随处可见。这实际讲的是“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据说,九十年代末以后,北京开始每年春天沙尘暴越来越厉害。专家一路溯风而上,发现风沙之源就在额济纳。在这里,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了。湖底一片砂砾,广袤的居延绿洲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在枯死,满目“大风起兮尘飞扬”的昏黄景象。终于真相大白: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额济纳生态治理。2002年7月17日,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目前,居延海面积达到66.3平方公里,已成为近一百年来最大面积,生态出现不断向好迹象……</h5> <h3><b>晨曦下的居延海 美极了</b></h3><h5>为了看日出,早上五点就奔向居延海。整个居延海从大门口开始到海边挤满了人。太阳也很努力,一直不断地想挣脱云层的阻挡。等了很久,太阳还是不能露脸,只是把晨光铺满了远处的湖面……蓝天下,伸到天边的海面,湖边一片片的芦苇丛,空中时不时地掠过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已经很美了!</h5> <h3><b>额济纳胡杨林:三千年的守望,只为我们到来</b></h3><h5>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西邻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镇,北临居延海。整个胡杨林景区从一道桥到八道桥有二十多公里,整个保护区2.5万平方米。景区门口一个大广告牌写着,“三千年的守候,只为等待你的到来”。千里迢迢,我们来了!老天似乎被感动,在我们到达景区门口开始开脸,多云转晴,露出了蓝天。太开心了!</h5> <h3><b>有一种色彩,叫额济纳胡杨林</b></h3><h5>从早上十点进入景区到晚上六点出来,看足了一天的胡杨林!整个景区很大,二道桥至八道桥之间有区间车联接,不同的桥有不同的景:二道桥有水,以倒影为特色;三道桥是红柳海;四道桥是英雄林,胡杨高大粗壮、壮观些;七道桥是年轻一些的胡杨,但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八道桥是巴丹吉林沙漠,看日出日落,骑骆驼……</h5><h5>时间有限,加上我们又决定看晚上八点的演出,因此,我们没有去三道桥,八道桥只在门口经过坐车返程。我们的游玩路线:二道桥--四道桥--七道桥。整整八个小时与胡杨近距离接触,胡杨林的美留在了心中,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h5> <h3><b>二道桥,倒影胡杨</b></h3> <h3><b>二道桥,胡杨林中的驼队</b></h3> <h3><b>四道桥,胡杨的雄姿</b></h3> <h3><b>七道桥,蓝天下矗立的胡杨</b></h3> <h3><b>月光下的胡杨,额济纳的夜色</b></h3><h5>去年在敦煌看了晚上的演出,觉得不错。这里也有,而且说是在胡杨林下露天表演。于是,决定去看,随路可以看看一道桥的灯光夜景。七点出了景区,就匆匆在附近找了一个小店吃饭。它家的新鲜沙葱炒鸡蛋受到一致好评,不是因为赶时间,还想吃多一份……</h5><h5>匆匆赶到一道桥,天完黑下来了,灯光一亮,真的好漂亮!依着河边,一片黄光映射下的胡杨,另一种的美!</h5><h5>表演场地确实在胡杨林里,只是故事情节一般,内容与水平就更一般,与敦煌的表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不过,通过这个音乐剧,让我们对现在居住在额济纳的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历史有了一个了解,知道了他们是“东归英雄”,也知道了他们为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整体迁移到这……额济纳真是一个传奇的地方,从古至今传奇不断……一切只有这里的胡杨最清楚!</h5> <h3><b>八百公里的返程,看到了久违的“雁阵”</b></h3><h5>早上六点上车,全程高速回到银川是晚上六点,又是整整十二个小时……一路上,一样的沙漠、戈壁、荒漠……满眼都风光大片!甚至途中遇见一群大雁排着“人字”雁阵掠过,只是来不及拍照!在内蒙古,最不自在的问题是:洗手间基本没水,老友被迫“唱了两次野外山歌”……</h5><h5>快到银川时,车子需要穿越贺兰山,车上看到了贺兰山上古时留下的要塞和长城……</h5> <h3><b>巍巍贺兰山</b></h3><h5>贺兰山是宁夏西北部的天然屏障,从南至北,在宁夏和内蒙古之间蜿蜒300公里。它的西坡平缓,与内蒙古的阿拉善高原相接;东坡陡峭,俯临银川平原。从银川西望,山势犹如奔驰的骏马,相传蒙语“贺兰”就是骏马的意思。也许,你可以把贺兰山称之为“黑骏马”。</h5><h5></h5><h5>“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引出了一段汉民族与匈奴民族纠结多时的民族交战。在他的诗句里,显然,贺兰山是作为匈奴族的聚集中心与“大本营”而被关注的。的确,在古代,水草丰茂,树木葱茏的贺兰山,先后是匈奴、鲜卑、突厥、东乡、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狩猎和放牧的地方。而今,匈奴已灰飞烟灭,民族间的纠葛也早已在和平中化解,但历史的痕迹却依然遗留。各个游牧民族在贺兰山下如同走马灯般地出现与湮没,为贺兰山封存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h5><h5>一早司机大哥就从酒店接了我们向西夏王陵景区开去。车子一开始接近贺兰山麓,就有一种被压制的感觉:蓝天白云下的大山,宏大巍峨感劈面而来,马上明白为什么是“贺兰巍巍”……</h5> <h3><b>西夏博物馆新馆 西夏文化的“饕餮盛宴”</b></h3><h5>西夏博物馆新馆,2019年6月才开馆。整个建筑色彩朴素低调,造型简洁大方又庄重典雅,与贺兰山东麓的巍峨浑然一体。西夏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展览面积54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文物库房及技术办公区共3600平米,西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万件,包括西夏建筑构件、西夏石器石刻、砖瓦、西夏瓷器、西夏钱币、铜铁、绘画、雕塑造像等,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中的精品。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艺术、西夏社会经济、西夏陵、保护与传承等六个部分,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对于各部分的处理表达准确,重点突出。为了更加全面地阐释西夏历史文化及西夏陵的遗产价值,在功能分区划分中将博物馆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定位为展览空间,将唐卡、文献、泥塑、铜铁器、织物、瓷器等近5000件丰富的藏品进行了展示,其中包括了近些年来西夏陵考古研究过程中出土的大量精品文物,可谓是西夏文物的一场“饕餮盛宴”。</h5><h5><br></h5> <h3><b>新馆新体验 西夏IP人物和西夏3D电影</b></h3><h5>这个新馆运用了许多新的手段与技术加强博物馆的体验感。一个是强化了展览空间的布置。为此,甚至把一个西夏陶窖整个原样搬迁至博物馆布展……二是充分利用视频,现场有介绍西夏与宋三大决战的纪录片播放,还有3D,4D电影以故事形式介绍西夏历史文化。时间有限,我们观看了《西夏情缘》的3D电影,还不错……三是充分打好文创牌,开发了很多文创产品,中间还开发了一男一女的西夏IP人物,十分可爱!特别是,男的顶上秃秃,只在头两侧有切削过的头发分披下来,那是当年西夏“秃发令”要求的模样。如果西夏人不留此发是要杀头的!今天看来还很潮……</h5> <h3><b>范仲淹与李元昊的故事</b></h3><h5>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让无数的人认识了贺兰山。但历史上,他并没有来过贺兰山。反而是范仲淹曾在此大战李元昊!</h5><h5>1040年,宋仁宗授范仲淹为西北军副帅,与韩琦一起抵御西夏的进犯。范仲淹“以守为攻”,执行了三项措施。第一,加紧修建防御工事。西夏的部队主要是骑兵,只要防御物够高,骑兵越不过战壕,就进攻不了。第二,宣扬“怀柔”政策。对于处于西夏与宋朝之间的羌族人,给予情感抚慰和物质赏赐,让他们不要帮助李元昊。第三,屯田。范仲淹在当地招兵买马,让他们保卫自己的家乡。这些士兵比从内地长途跋涉、离家千里来的士兵,具有强悍得多的战斗力;除了轮值与操练,士兵可以回家务农,军队粮食供应充足……同时,范仲淹不但降低了战争的成本,还实实在在让李元昊拿他没办法。范仲淹有时候会主动出击,对西夏以牙还牙,让李元昊也吃上一把沙尘,展示一下宋军……为此,就连西夏部队,也不禁赞叹“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经过几年拉锯,西夏讨不到好处,慢慢地消停下来。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契丹辽国,1042年,宋夏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李元昊再度向北宋称臣……之前的宋夏冲突多次发生在六盘山地区。其中,著名的好水川之战,宋军一方,范仲淹主张以静制动,韩琦则认为应主动寻求与西夏军队决战。在韩坚持下,宋军贸然出动,不料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遇伏,主将任福伤重自尽,几乎全军覆没。好水川之战后,宋仁宗震怒,韩琦、范仲淹皆因过被贬……</h5><h5>以前只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是个名相,现在才知道他还是个军事人才,也才明白他笔下“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将军白发征夫泪”……都是真的感同身受!</h5><h3></h3> <h3><b>溯源西夏灭亡</b></h3><h5></h5><h5>文明易碎……即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象。看着一件件湮藏了千年后文物,也是一点点走进历史,与那个曾辉煌过、留下谜语无数的神秘王朝进行精神遇合的过程……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王朝像西夏那样被消灭得如此彻底,但立国189年间,西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辉煌过往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她继承唐、宋文化成就的同时,融汇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这些,能从他们创造的西夏文字,陶瓷、纺织、铸造、酿酒等手工业,以及寺、塔、石窟等佛教艺术中感知一二。</h5><h5>当年成吉思汗亲率强兵劲旅六征西夏,遭到顽强抵抗。实际上,西夏部队当年硬抗了蒙古铁骑二十余年。西夏陷落后,为了复仇,蒙古大军不光血洗西夏,后来的元朝史家更在修史叙事时有意跳过西夏这一章,使之成了惟一不入“二十四史”的王朝。党项人和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鲜为人知的“神秘古国”。</h5><h5>党项民族一直尚武,所以西夏兵器制造十分精良。宋时有“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能及”的记载。苏东坡曾获西夏剑,极其欣赏。连宋钦宗本人也常佩带夏国剑,由此可见西夏剑之犀利与名贵。西夏还有惹得成吉思汗一怒下令“三灭绝”西夏的古代地雷———瓷蒺藜。它只有人的拳头般大,圆球形表面全是钉刺,只有接地处扁平。作战时埋在地面,成吉思汗带领铁骑进攻时,马蹄暗中蒺藜而人仰马翻。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征讨西夏,就曾被蒺藜掀下马,加上心情郁闷,身罹重病而病逝(一说为中毒箭而死)。临终前,他怀着对西夏的恨,下了三道灭绝西夏的诏令:灭绝西夏王、西夏族人、西夏文化……就此一个王朝从此消失!</h5><h3></h3> <h3><b>西夏王陵,东方金字塔</b></h3><h5></h5><h5> 西夏王陵就是坐落于宁夏银川市西面的一群高大土堆,这里埋葬的都是西夏诸帝和他们的将相。墓地西是贺兰山,东是银川平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有“东方金字塔”之称。58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9座帝王陵墓,还有陪葬的200余座王侯勋戚墓。整体构建气势宏伟,严整的布局让它一看就有帝王风范。帝陵坐北朝南,建筑群按长方形排列,堪称西北的明十三陵。它有秦汉唐宋皇陵的长处,还有佛教建筑的踪影。别具一格的风味,让它成为中国建筑的亮点。陵墓上的土堆是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结构。这个特色的结构也是它千年仍旧耸立的原因。每座陵墓有着近乎千年的历史,它们的神秘除了没有表明身份外,更有一大亮点,就是千年来从不长草,也不落鸟。</h5><h5> 时间关系,只是坐景区观光车漫游了一下整个陵区,并重点观览了三号泰陵,据考证应该是李元昊之陵。背靠巍巍贺兰山,李元昊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战神”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面前的一堆“黄土馒头”中,真的让人唏嘘不已……陵前,遇见一位摄影大叔用三脚架支着装有广角镜的相机,不时地捕捉着光线、蓝天、白云变化的一瞬间……他己经拍了几个小时,还没有离去的意思……其间的壮美与沧桑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明白!</h5><div><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div> <h3><b>贺兰山岩画 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b></h3><h5></h5><h5>贺兰山这座在突厥语里有驳马之意的巨大山脉,在远古时期就是游牧狩猎者的天堂。“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在贺兰山中,大大小小6000余幅岩画,从旧石器晚期开始,直至西夏时期才告终止,线条简洁的牛羊、表情各异的人面像、最著名的太阳神……仿佛人类童年的简笔画——勾勒出那时火热的生活现场。贺兰山的“岩画”确切地说是岩刻。我国云南、广西也有不少岩画,亦称崖画,是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多半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岩画”,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的都属于岩刻。</h5><h5>据调查,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我们看的是贺兰口岩画。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h5><h3></h3> <h3><b>专治“儿童失语”的教授,面对岁月也失语了……</b></h3> <h3><b>登高观看驰名中外的太阳神岩画</b></h3><h5></h5><h5>位于贺兰山沟内北山崖壁,距离谷底大约30米高处磨刻的一幅宽54厘米、长50厘米的大型人面像,正是驰名中外、最神秘威严、有王者风范的太阳神岩画。</h5><div><h5>贺兰山太阳神岩画,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睫毛双重,神态自若,威严神武,双目炯炯有神,有令天下之势的王者风范。头部刻有羽冠饰物,共分为三圈。外部刻有一个圆圈,圆圈上刻有繁复的射线,似光芒且以冠分为两段,各为12 条长短线。中圈刻绘12 条芒线,亦是以冠为中心各为6 条线,内圈为人型面部五冠。据考,这些线形暗合一年12个月,以阴阳两气划分为上半年冬至(一阳生)至下半年夏至(一阴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为12个节气,共分为24 个节气。以羽冠左右各半即将上半年和下半年,也正应了阴阳学说和古老的太阴历……</h5><h3><br></h3><h3></h3></div> <h3><b>贺兰口,寻幽处静的好去处</b></h3><h5>置身贺兰口,领略着贺兰山的雄伟,大自然的秀美,古岩画的神秘,真真地访古探奇、寻幽处静!</h5> <h3><b>有幸目睹贺兰山岩羊 贺兰山上的精灵</b></h3><h5>比人类更早在贺兰山生活的,是众多的野生动物。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岩羊,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数量增长最快,从开始的千余只现在已经繁衍到数万只之多,因此在岩画遗址公园,幸运的话可以见到它们自由自在地徜徉。特别是它们攀爬岩石的本领实在是高,上蹿下跳如履平地……岩画与岩羊,己成为代言贺兰山的两张最靓丽名片。<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我看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夏的性格,就像贺兰山的岩羊一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其实亲眼见到贺兰山岩羊并不容易。岩羊的颜色与山石近似,如果不动,很难发现。山中一段比较少人的路的尽头有铁丝网拦着去路,我惊喜地发现了有两只岩羊在网外山边觅食,一见我们过来,它们就快速往山上逃去……据说,岩羊是吉祥物,见到了有一年的好运!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span></h5><h3></h3> <h3><b>贺兰石 值得收藏的礼品</b></h3><h5> 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为宁夏五宝之首。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滚钟口(在银川市西北35公里处,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古为贺兰山胜境之一,现为宁夏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它孕育形成于13亿年前的震旦纪中前期,是地层中的杂色沙质板岩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自然应力的锤炼下,加上铁、锰、锌等元素的逐渐渗透,兼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块状岩体。其开采历史也已200多年。贺兰石究竟何时登上石刻舞台,众说不一。清末已流传“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工艺史上具有一定地位。<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5>在西夏王陵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都有很多的摊位卖贺兰石。目前,来宁夏、银川的游人并不算多,因此贺兰石的价格还算合理。</h5> <h3><b>行读大西北,余味无限</b></h3><h5>没有思想的旅行,行万里路也无异于邮差!近一周的旅行终于结束了。醉美的胡杨林、苍凉的大漠、梦幻的峡谷、巍峨的贺兰、神秘的西夏、奋进的银川……大西北独立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让人惊艳更引人深思!</h5><h5>“读万里路,行万卷书”。旅行前总喜欢先“做功课”,旅行时才能读懂其间的意涵;这次旅行后一个月内,不断地在资料中、书本里行走,许多文字里的人物、风景即刻也就生动起来了!行读大西北,真的余味无限,我还会继续行读下去……</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