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之地好风光(下)

浅吟低唱

<h1><b>解州关帝庙</b></h1><div>运城市盐湖区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古称解梁。解州的“解”应读:hài,音同"害”,如此读音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上古九黎部落酋长蚩尤在此地被害,身首异处,当地百姓为纪念蚩尤,故将“解”读为“害”。</div><div>解州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解州关帝庙是全国现存始建较早、规模较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这座庙创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经历朝历代增建重修,形成了由结义园、主庙区、御花园和东西宫为主体的建筑形制,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中主庙区为“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具皇家气派。<b><br></b></div> 解州关帝庙正门。 从正门进入是主庙,由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位于关帝庙中轴线南端的“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 <p>此为琉璃四龙壁。烧制于明宣德年间,龙壁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由上至下天地海三界,一片祥和如意。</p><p>壁前有个三根铁以相交的形势立于地当中,它叫“梐枑”,是古时置于官署前起遮拦人马作用。这个“梐枑”传说是雍正帝御赐给关老爷的。</p> 此为关帝庙第三道门。该门面面阔五间,单檐庑殿琉璃顶,这种顶式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式样,可见关羽享受待遇之高。 御书楼,本名“八卦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远望之如鲲鹏振翅,甚有洋洋大观气象。 这座高耸宏伟的建筑为崇宁殿,为关帝庙主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而建造的。大殿正上方悬横匾“神勇”二字是清乾隆帝亲手所书。 清咸丰皇帝御书的“万世人极”牌匾。 刀楼内陈列着青龙偃月刀,实物是明代所铸,据说重达三百来斤。 雉门,为关帝庙第二道门,这座气肃千秋的门坊,远看其背后的树冠,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龙!左边为头,右边为尾,其实是由三棵古柏的树冠拼凑而成的。这寓示着此处有龙脉。 解州关帝庙御花园福寿鼎 <h1>盐池</h1> <p>运城边上有一大盐池(亦称“盐湖”),这块巨石上“盐池”二字为郭沫若所提写。</p><p>运城盐池是千百万年前地壳运动,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而形成了这天然的盐湖。与以色列的死海类似。</p><p>运城盐湖区阡陌纵横,银岛万千,常年展现满眼的硝堆,环湖数十平方千米湿地是数十种候鸟的栖息地。</p><p><br></p> 运城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所产大盐,颗粒大、色泽白、质地纯净,不仅可供食用,也是化工、轻工和制药业的重要源料。 <h1><b>平遥古城</b></h1><div>被评为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古城面积达2.25 平方公里,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城内聚集着众多钱庄、票号、镖局等旧址建筑,体现了昔日晋商鼎盛时期的面貌。古城内也荟萃了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文庙、城隍庙、商会、古民居、报馆等, 反映了平遥旧时丰富的人文盛景。</div>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这座县衙是一部古代官场文化化石,入内参观可见识古时政府行政职能,官场排场、县太爷的生活起居处,以及封建等级制度规制、古代监狱、刑具等。 平遥古城听雨楼,位于古城老县衙外。登上此楼,可以俯瞰平遥全景。 平遥古城有南、北、东、西四大街,以及八小街和七十二巷,南北大街最繁华,商铺客栈云集,售卖平遥特产如冠云牛肉、平遥香醋、推光漆器等的商铺随处可见,还有鳞次栉比的各种特色饭馆、酒巴,以及K歌厅、美容发廊等,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 古城夜景。 此为“中国镖局博物馆”大门。保镖业是明清时期随商贸业发展而兴起的一个行当,专门为人护送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镖”是旧时习武之人使用的一种兵器,保镖业多雇佣些使用“镖”的习武之人,“镖局”因此得名。当年平遥镖局之多,被称为镖局之城,著名的镖局有同兴公镖局、中国镖局和华北第一镖局等。 <p>此门楼屋檐下有一“市楼”的匾额,市楼所建年代无考,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市楼”之名源自古时这里是集市云集之地,有朝、午、夕三市,近代以来,这里也是晋商票号、镖局云集之地。</p> 著名的“日升昌票号总号”旧址。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路南,是中国第一家专营银两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创立于1823年,曾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随着西方资本金融银行兴起,其由盛转衰,历时108年。 <p>日升昌中厅门口之匾额为著名书法家徐文达所书∶“紫垣枢极”, 两旁楹联为∶“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好一派财运亨通气象 !</p><p><br></p> “协同庆票号”当年也是财运旺盛的大票号,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至民国二年(1913)歇业,历时58年。其为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br><br> 协同庆票号开业期间曾在全国达33个票号分庄,重点布局在西北、西南地区。 协同庆票号的院子下面有平遥最大的地下金库,当年储存着成千上万的黄金白银。 协同庆院落的正屋门上有“天下通汇”的大匾。 平遥城隍庙是一座以城隍庙为主体,与财神庙和灶君庙三庙合一的道教神庙,除正殿和寝宫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庙、财神庙四大部分组成,向来以文化氛围浓厚而成九流百家的聚集之地。 城隍庙中的戏台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其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始建于唐贞观初年,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其大成殿为金代重建,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文庙内敬一亭内设气势雄伟的祭天大鼎。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时期,明清两代重筑和多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平遥古城的迎薰门。平遥古城有三个城楼,分别是南门(迎薰门)城楼、北门(拱极门)城楼和下西门(风仪门)城楼。迎薰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城门。 <h1><b>王家大院</b></h1><p>位于山西灵石县东的静升镇,距平遥约50公里,是山西明清民居建筑集大成者,据说历300年修建而城,包括五巷五堡五祠堂和一条商业街,总面积25万平方米。</p> 王家大院之静升王氏家族,自元代迁居至此以来,迄今已有700年的家族史,期间鼎盛八代,历时500年,为昔日晋商豪门望族,是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进入高家崖院门,即能看到并列的王家第17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分别居住的“乐善堂”、“敬业堂”两个大院及其附属院落系统。二王兄弟都曾为官,哥哥王汝聪官至五品,弟弟官至二品,虽说弟弟比哥哥官高钱多,但作为居家门面还是有长幼之分,弟弟家的门楼不比哥哥家高大奢华,只是门槛比哥哥家修得高些。据说这是因为越是富贵人家门槛越高,叫“高门人家”。 进入“乐善堂”院内,见识明清北方官宦深宅大院的格局和造型,全封闭的高墙内,是多重式院落,大院套中院,中院套小院,走入其中晕头转向。 王家是地道的书香门第,家中有自家的私塾。 此院中的匾额上书着“规圆矩方”四个字,仔细看“矩”字多了一点,这当然不是书香门第的笔误,而是刻意为之,意思是王家人做人做事都要“规矩多点再多点儿”。同样在乐善堂另一处的匾额“敦厚”的“厚”字上也多了一点,也是要王家人“对人宽厚要多一点儿”的意思。王家大院内到处都有家训匾额、楹联,上面的一些格言、警句,是静升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对王氏族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家大院内随处可见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艺术品。巧夺天工的三雕装饰俯仰皆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花草、珍禽瑞兽、历史掌故等在古代工匠的精雕细琢下,定格成一幅幅或抒发情怀,或寄托希望,或勉励自身,或训诫后辈的美丽画卷,是王家大院总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释、道思想与中化民俗文化凝为一体的艺术佳作。 王家大院内蕴藏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精品,是其被称为“中华民居艺术馆”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王家大院的一处“石敢当”,两边对联:“ 午日临轩呈霁色 南山当户耸奇峰” 。旧时宅院内外或街衢巷口的小石碑,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风俗始盛于唐代。 王家大院不仅院内套院,门内有门,而且呈现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艺术架构。 登顶大院城楼,可俯瞰王家大院偌大的建筑物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这绵延一片的各式院落屋檐,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一个近代显赫家族曾经的辉煌。 王家大院以其雄宏罕见的规模气势,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和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这是我们一行及旅行社导游、驾驶员。 此次晋陕之游令我惊艳和长见识!原只知晋陕之地文物古迹极丰富,却不知虽处黄土高坡,这里蕴藏着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此趟仅走到很小一区域。晋陕及西北大地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明古迹、美好山川召唤着我继续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