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拥抱阳光和秋天。

陈忠英

<h3><br></h3><h3> 入秋以来,阴晴不定。中秋后九日、秋分前一日,天晴了。虽然背对朝阳的一面幽幽地凉,但正对太阳的肩背暖得有点发烫了。我们怀揣着梦想,迎着阳光出发,和大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h3> <h3>  愉快的周末即将开始</h3> <h3>  知道今天老师让我们吃“油糕饵块”当早点,还要去地里挖土豆摘蔬菜后,从昨晚就非常激动。天刚刚蒙蒙亮就醒了,催促爸爸妈妈快点起床,不然会迟到的。锄头、篮子、画板和画笔,一样都不落下。到了凤凰山脚下,老师给我们讲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就想马上到达目的地。</h3> <h3>  来到地里,老师进去侦查,我们站在路边等候。为了安全,我们被分成了土豆组、红薯组、辣椒组和玉米组。进去地里必须遵守规则,听老师的口令后轮换。</h3><h3> 打开画板, 先记下我眼前的景色。</h3> <h3>  哇!抬头看天上,淡淡的蓝,仿佛被水漂洗过一千年,往事的风烟俱已不可寻。大团的云落在天边,氤氲着模糊与混沌;仿佛饱含雨意,似乎春天重临。小绺的云已快融入淡蓝。太阳愈升愈高,背上的暖意越来越强。这秋阳下,城郊山脚的一块地里,玉米几株,有的黄了,叶已枯脆;有的还绿着,但亦是半黄半绿。那些曾在夏天显摆过的披挂而今已成褴褛,凉凉的微飔里传送着神秘的讯息。几株番茄,深青的叶丛中果实还小而青涩。几株辣椒,红而细长的下坠如秋刀鱼,只是红得像一首诗的眼;绿的也晕染着向红的过渡。几株茄子,大的如掌如拳,小的只比拇指大一点;有茄色,有茄、白两色,有蛋黄色,这个秋天茄子的收获并不很好。但这也许只是最后的田园的寄托,比读陶渊明的诗好不了多少。架上藤间有一只南瓜,其形如盘,扁扁有棱,色微黄。这一块地,即将遭遇今生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次“盛会”。但是土地无言,它默默地躺在蓝天下。<br></h3> <h3>  四处都是繁忙的景色。孩子们有的在摘辣椒,有的在取茄子,有的在挖洋芋,有的在刨红薯,有的在掰玉米,各尽所能,不亦乐乎,都有收获。</h3> <h3>  我们掰玉米</h3> <h3>  我们摘辣椒</h3> <h3>  我们挖土豆</h3> <h3>  我们挖红薯</h3> <h3>  我们摘豆荚</h3> <h3>  我发现一个南瓜</h3> <h3>  还有茄子</h3> <h3>  它们长成这个样</h3> <h3>  看见路边有卖菜的叔叔阿姨,我们也想把劳动果实和其他人一起分享。大声吆喝,卖菜了!卖菜了!快来买新鲜绿色蔬菜!</h3> <h3>  活动结束,奶奶给我们讲解了土豆、红薯、玉米、豆荚、辣椒、西红柿和茄子的种子和种植方法,并强调小朋友们要爱惜粮食,不挑食,珍惜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劳动果实。</h3> <h3>  《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了很好地开展我班的一课程吃在昭通之“油糕饵块”,三个老师提前和家长沟通、商量、探讨如何才能把此课程做真、做实。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利用罗紫恬奶奶种的一块蔬菜地,结合课程设计了半日亲子活动。</h3><h3> 孩子们在食品店吃过“油糕饵块”后,初步知道“油糕饵块”是由土豆和大米做成,在和老师及爸爸妈妈查阅多方资料后了解制作方法。通过亲子半日活动“挖土豆”让孩子们亲自采集原材料,我班将在下一步的游戏中让孩子们通过洗、切、蒸、揉、炸等系列过程,去激发他们探究“油糕饵块”的多种做法。</h3> <h3>  欢迎大家来中六班品尝我们亲自做的“油糕饵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