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古老而美丽的红坎村,是一个具有红色传统的村子,那里的人们热爱和平,也敢于反抗侵略。</p><p> 1939年春,日寇的铁蹄踏进海头,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鬼子们在老市村设立司令部据点,修筑炮楼,武装控制新市墟的出入口。老市据点与珠江市据点、新洋市据点形成三足鼎力之状,遥相呼应,日本鬼子想借此来控制海头地区,扼杀当地的抗日活动。哪里有迫害,哪里就有反抗。红坎村因与老市村近在咫尺,群众基础较好,成了我抗日军民进行抗日活动的基地和前哨,张周华等红坎青年耳濡目染,在抗日志士的引导下,他们掩护抗日军民、提供情报和物资,参加到反抗日本侵略的行例中来。血雨腥风的抗日活动,练就了张周华沉着冷静和胆大心细的性格。</p> <h3> 日寇为了加强其据点建设,经常到周边村庄强迫村民去干活。</h3><h3> 1942年4月,红坎村村民张周华、叶宏猷等30多人,被日本鬼子强抓到老市据点当劳工,修建哨卡和沿村木栅栏。多日的劳作,使得鬼子们放松了警惕。</h3> <h3> 机会来了,一天中午,张周华乘日军午睡之机,骗过岗哨,摸进炮楼,“偷”走日式“三八”步枪一支,并迅速地把枪藏到附近万头村风水山里,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来干活。</h3> <h3> 当天晚上,日军发觉枪支不见,怀疑是“共匪”红坎村人作案,立即派兵围剿红坎村。经挨家挨户搜查,没有找到枪支,于是抓走村民叶宏猷、王德兴、叶树兴、王安华、叶才兴、叶茂荣等10多人。日寇使用酷刑,三番五次拷问被捕者,追查枪支下落。10多位村民均矢口否认,死也不肯指认张周华。最后都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h3> <h3> 为了解救被捕村民,村里有名望的父老,开会商量统一口径,设法与日寇周旋。日寇在经多次逼供又无证据的情况下,罚粮2000斤,放回被捕村民。</h3> <h3> 1942年4月底的一天夜里,中共琼崖抗日独立队到红坎村执行任务,张周华带着这支步枪,在乡亲们的嘱托下参加了抗日队伍,走上了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h3> <h3> 张周华参加革命后,英勇善战,用他所“偷”来的步枪,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h3> <h3> 1944年5月,张周华在参加临高县伏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时年24岁,英雄的鲜血洒染那片红色的土地……</h3> <h3> 英雄已逝,但红坎村先辈们团结一致,敢于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反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们奋勇前进。</h3> <h3> 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辈们!他们如花的年龄调谢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们的热血洒在那片他们所深爱的土地上。记念他们是我们对烈士英灵的最好的告慰,使我们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与辉煌;记念他们,也是对他们后人的最大褒扬与安慰。</h3> <h3></h3><h3> 抗日战争时期红坎村革命烈士名表</h3><h3>1. 叶壮之,33岁,1940年10月在大成乡被杀害,海头乡党支部书记。</h3><h3>2. 王玉标,25岁,1941年10月在崖县双沟岭战斗牺牲。琼独一大队战士。</h3><h3>3.钟珍佑,27岁,1943年10月在万宁战斗牺牲,琼独一中队班长。</h3><h3>4. 张周华,24岁,1944年5月在临高县战斗牺牲。琼独二大队战士。</h3><h3> 解放战争时期红坎村革命烈士名表</h3><h3>1. 陈钟英,21岁,1946年4月在区政府被敌包围牺牲,二区政府助理员。</h3><h3>2. 林兴旺,23岁,1948年8月在长坡战斗牺牲,儋县驳壳班战士。</h3><h3>3. 叶顶山,23岁,1949年在洛基公路战斗牺牲,琼纵九团战士。</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