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离开家乡前夕,突然想去看看家乡的老渡口。这是横弋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的古老渡口,这头,是江西省湖口县,那头,是九江市新港镇梅家州。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兴之所至,便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临江伫立,老渡口荒芜,萧条。三十年前,三省通衢的繁华不再。荒芜,萧条是表象,表象下,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湖口正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佇立老渡口,思绪翩翩。来渡囗,是因循着母亲当年的叫卖声;是因循着溺毙小伙伴的哀鸣声;是因循从军入伍时,渡口相送,爷爷奶奶谆谆的叮咛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物是人非,江水依旧流淌,奔流不息,浪花翻腾,带来,挟去,不留一丝痕迹……</p><p class="ql-block"> 伫立老渡口,江风拂过,故乡的风,让一个漂泊的游子生发诸多思古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叶扁舟,从历史深处徐徐驶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时为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从黄州移谪汝州,此时,又适逢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尉(今江西省上饶德兴市),苏轼送子赴任,途经江西省湖口县,夜访巜水经注》里"彭蠡之口有石钟焉"的石钟山,写下千古名篇《石钟山记》。今人游石钟山,只是窥其一豹,其实,石钟山分上下两处,下石钟山,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秀美葱笼,勾栏曲折,文人墨客题跋无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石钟山,巍峨雄奇,怪石嶙峋,别有洞天。惜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即被征为军事仓库,岗哨林立,常人难得一见。希望有朝一日,双山合璧,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名山以全新的风貌兀现世人眼前。</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时间跨越到公元1856年,这一次登临历史现场的人物是石达开和曾国藩。此时,正是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驻守湖口,控江扼湖,同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对峙。面对咄咄逼人的湘军水师,石达开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在石钟山下水面最窄处设水障,让湘军水师首尾不能相顾,失去凭依。经过"炮震肉飞,血漫石壁"的惨烈战斗,湘军水师屡战屡败,曾国藩情急之中,投江自尽,被兵弁救起。此役后不久,石达开卷入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被迫率部出走,后在四川大渡口全军覆灭。现在,曾国藩的巨硕铜像屹立在石钟山"上谕亭"外,傲视一切,而石达开在湖口的军事活动几乎湮没无闻。历史,永远歌颂最终的胜利者,这,是石达开的宿命,更是太平天国的宿命。历史的无情呈现,历史的吊诡暴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伫立老渡口,极目远眺,江天一色,浪花淘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次,出场的历史人物是李烈钧和杨赓笙。时为民国成立后的1913年。李烈钧是江西都督,杨赓笙是江西省民政长,是一位湖口乡贤,是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的父亲。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屁股还没有坐热,却做起皇帝梦,李烈钧振臂一呼,在湖口发表杨赓笙起草的巜讨袁檄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历数袁世凯"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闾阆无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滥用公款,谋杀人才,而陷国家于危险之地位矣;假民党狱,而良懦多为无辜矣……万户涕泪,而一人冠冕"的罪恶,表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和"宁死而不悔,誓与共和相始长耳"的信心和决心,发动"二次革命",捍卫民国,捍卫共和。"二次革命"很快失败,李、杨二人避走日本。"二次革命"埋下了捍卫共和的种子,三年后,蔡松坡拔剑南天,推翻帝制,再造共和。此次返乡,欣慰地看到杨赓笙先生的故居已加以修缮,纳入了文物保护计划。</p> <p class="ql-block"> 江水呜咽,心绪难平。</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挑起"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中华民族进入了救亡图存的历史阶段。是夜,东北军最高统帅张学良在北平听戏;代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在奔父丧;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在为母庆寿;北大营驻军长官王以哲也因事不在营地。。短短几个小时,北大营即被日军攻占,两个月内,东北沦陷。飞机262架,大炮309门,战车26辆,机关枪5864挺,各类枪支118206支落入敌手,张氏父子苦心经营的各种军工企业全部落入敌手。那么,"9.18"当晚,中华民国的最高领袖蒋中正在干吗?他正在从南京去往江西南昌营部署“剿共“的途中!事变发生时,他乘坐的"永绥"号军舰即将抵达湖口。九月十九日凌晨,他在停泊在湖口渡口的军舰上接到了"沈阳事变"的电报,当即指示张学良:接沪电知日兵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对事变处理不置可否,对事变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缺乏基本判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刻是1949年4月21日,国共和谈破裂。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在从湖口到江苏江阴的一千多里战线上,渡江战役拉开帷幕。湖口是渡江起点,斯时,千帆竞发,摧枯拉朽。湖口老渡口,再一次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一幕活剧。 </p><p class="ql-block"> 湖口渡口,见证了种种沧桑巨变,见证了历史兴替。他静伏着,默不作声,注视着人来人往,冷看春花秋月,静观历史,见证历史,记录历史。一一王敏2023 客京华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