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39b54a">老莱农场的东赉门牌坊</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老莱监狱犯人第二次迁移</font></h1> <h5><font color="#39b54a">犯人第二次迁移时,老莱监狱的办公大楼</font></h5> <h1><font color="#010101"> 前几天朋友在微信里告诉大家,老莱监獄(下属单位:老莱农场)的犯人全部迁移,这是老萊农场历史上第二次犯人迁移,迁移原因不得而知。我向已经退休还在老萊农场居住的妹妹了解农场的現状时,她很伤感的告诉我,老莱农场不是我在农场时的样子了。如今,职工医院空空、农场沒有学校了,上小学也得去外地,农场商店也黄了,有两家个体小商店。我清楚记得50年前的老莱农场,虽然远离老莱镇、讷河县,却为农场职工服务的部门一个也不少,商店、银行、学校(中、小学)、医院、邮电、气象、粮油加工……应有尽有,虽然条件不够好,但职工不出农场,想办的事情都能办到。40多年过去了,中国城乡一片繁荣昌盛,社会在飞速发展,可是农场人最基本的人生问题沒法解决,健康也得不到保证,使人费解。回想过去老莱农场曾经一万口人,一万垧良田的兴盛时期,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庄稼,经过勤劳的农场人耕耘劳作和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作用,几乎年年喜获丰收,老莱人安居乐业。現在,一栋房子多数只有一、二户人家,我曾经工作过的六分场,只有不足百人,有的分场居住的人口更少,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外地打工,留下的多是年老体弱的人。我很难想象农场的大片土地怎么耕种,多种经营怎么发展,经济効益怎么提高的。我曾经为之无私奉献十五年,魂牽梦绕的第二故乡一一老莱农场到如此地步,是我沒想到的。农场监狱的犯人全迁,使原本冷落的农场,更加萧条。但是,也带來农场独立发展的机会,一个崭新的农场将会展现在老莱人面前,农场的第三代人努力吧,不要辜负前辈人的希望。</font></h1><h1><font color="#010101"></font> 即然农场的生活环境已经不适合老年人居住,我劝妹妹早点离开农场,不如回到城里,有儿子照顾过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妹妹对我讲:我们答应儿子,每年开春,就来到养育我的土地,过着习惯了的田园生活,冬天回市里。她还深情地说:她和老伴离不开老莱农场,父辈们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农场这片土地,我们这一代人,又几十年为农场建设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爱老萊农场,故土难离呀。两位古稀老人在故乡如此环境中,还念念不忘的是故土难离,道出了妹妹对农场的大爱,情有独钟的热恋着老萊农场这片土地,我自叹不如妹妹对农场的一往情深,我只能真诚的祝福妹妹、妹夫安康。</h1> <h5><font color="#39b54a">老莱农场第六分场</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老莱监狱犯人第一次迁移</font></h1> <h5><font color="#39b54a">老莱农场第一次犯人迁移时,总场的办公大楼</font></h5>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记得,老莱农场(又称:黑龙江省第20劳改支队)第一次犯人迁移是1968年,全国各地知青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敎育”的号召,有來自上海、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讷河等市(县)的3000多名知青,陆续在老萊农场安家落户。为知青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敎育创造生活工作条件,上级决定把老莱农场的犯人全部迁移,改为以知青为主体的农场。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5年建场到1968年犯人撒离的13年中,老莱农场的建场元勋们(劳改干部)历尽艰辛和困苦,发扬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和武警部队共同完成了对犯人的看押、改造、管理工作,多年來劳改事业和农业生产获得双丰收。我分配到老莱农场时,劳改干部中流传"穷音河(农场)、富依安(农场)、吊儿郎当是六三(农场)、老莱(农场)一片米粮川"的顺口溜,又传农场领导参加劳改会议时,上级领导会按排坐"头排座”,这些足以说明农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一次犯人迁移后老莱农场交给了讷河县管理,更名为:黑龙江省讷河县老莱农场。即要完成农业生产同时还要完成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敎育的政治任务。其实知青进驻农场时,沒有真正意义上的贫下中农,都是劳改干部(只有贫下中农的出身成份),农场通过县里调來一批“老贫农"和"转业兵"來完成贫下中农对知青进行再敎育的工作。</span></h1><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老莱农场图片</span></h5><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第一次农场转型,犯人全迁沒引起农场干部、职工思想上的波动,而是对知青进场多一份好奇,知青什么样?多一份担心,知青能完成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吗?当知青进场不久,由於知青太年轻身体单薄,沒有参加过体力劳动,难以胜任农业生产,必须有一个适应、学习、锻炼提高的过程。所以有人说"两个知青顶不上一个二劳改",此话一出在知青中引起轩然大波,知青们认为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是破坏知青上山下乡,是对红卫兵的蔑视等等必须进行严肃斗争,还知青一个公道。个别人的看法,给农场对知青的工作带來干扰,知青是"毛主席派來的人“,通过安抚工作总算很快平息这次本不该发生的事件。从另一个方面激发了知青干革命的激情和做好本岗工作的信心,知青们的战斗口号是”扎拫农场干革命,一颗红心跟党走",从此知青经过劳动锻炼和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担起了建设现代化农场的重任。</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63年至1968年间一批全国各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來到农场和1965年最先到达农场的齐齐哈尔支边青年努力工作,共同拉开建设老莱农场机械化、现代化们序幕。68年知青到农场以后,农场机 关、直属、分场,各行各业湧現了许许多多无私奉献,领导让干啥就干好啥的大批有知识有作为的青年。他们肯于学習,肯于吃苦,肯于奉献精神,使农场的建设硕果累累。发展到农场一万埫地,一万口人的辉煌时期的时侯(据传),农场的形象大放异彩,老莱农场人无不欢欣鼓舞。</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离开农场17年以后(1995年),当我和老伴再踏上老莱农场这片黑土地时,惊喜的看到当年的青年朋友和一同工作的战友成为农场(老萊监狱)最高层的领导和多位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一个繁荣兴旺的农场展現在我的面前时,我激动不已。那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老莱农场沒变!那些年为农场奋斗的朋友们,豪情壮志沒变!唯独变的是农场在壮大在发展。</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5><font color="#39b54a">刁云财、张国华夫妻1995年回农场时同农场(监狱)领导、朋友合影留念</font></h5> <h1><font color="#167efb"> 老莱农场两次犯人的迁移,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在农场不同的阶段完成的。老莱农场犯人的两次迁移,给我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多么希望我的第二故乡一一老莱农场,走向富裕,走向辉煌!</font></h1><h3></h3> <h5><font color="#39b54a">老莱农场大地(李志华摄)</font></h5> <h5><font color="#39b54a">2O17年摄</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老莱监狱资料</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