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给生命这棵树的画润色

毛歌

<h3>我第一次阅读《碰巧的杰作》的时候,完全是当做故事来读的。这种故事感,帮助我有效地解决了如何面对一本完全陌生的书的困境,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阅读因而变得有趣,富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碰巧的杰作》光听书名,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书,作者迈克尔·基默尔曼的名字需要至少读三遍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来。你要有意识地去记住一个外国人的名字,比记住茼蒿菊或者成都望江公园人面竹这些植物的名字要困难得多。我至今依然只记得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这要感谢托尔斯泰直接把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整部伟大小说的书名,而《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旷世经典,我实在深感愧疚,依托于宏伟故事展开的人物名字,我一个都想不起来。再举个例子,如果《包法利夫人》或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都不以女性的名字来标注小说的题目,我恐怕无法复述整个小说的情节,哪怕后者的激情曾经猛烈地打击了我在1983年刚刚跨过18岁门槛的青春灵魂。相对来说,我愿意讲述高加林,讲述翠翠这样人物的故事,是亲切,还是文化本身的问题,我不得而知。我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超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其中一个原因是,前者都是讲自然和动植物世界(暂且这样简单地说吧)以及梭罗的情感、思想,我不需要牢记任何一个人的名字,这种阅读真的很轻松。要知道,我常常在读西方经典作品的时候,回头去看翻译家用心排列出来的人物关系表:他们既不是亚洲人、中国人,更和我的家族没有关系,那种复杂的关系,要是不为了阅读本身,我才懒得去理会。</h3><h3><br></h3><h3>迈克尔·基默尔曼这个名字,我现在可以脱口而出。因为我把《碰巧的杰作》翻烂了,——我那珍爱书籍的女儿一旦看见我这种情况,就会语重心长地给我讲道理,并且告诉我一个把书籍爱护得好的人是多么地令人敬佩,而且以后还可以完整地让书在人生的海洋漂泊,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喜欢。但是,无论她怎样说我,我依然我行我素,多年的阅读习惯要改过来谈何容易。迈克尔·基默尔曼,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这么高的学历令人不安,这是真的。我一直以为,毕业于世界名校的人,有一种不一样的看待世界和生命的眼光,因为他们在学校听课的时候,被那些著名的学者教授的眼光所对接,那些智慧的思想光芒,只会在这些瞳仁里流动。后来,他做了《纽约时报》的首席艺术评论家,这个首席,和主管一个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或者首席财务官的位置是一样的。我想看看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他是怎样来谈论艺术和人生的。</h3><h3><br></h3><h3>我很喜欢他为这本经典作品标明的副标题: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这种说明,会让我这样的读者愿意踏上他为所有读者铺设的阶梯。我喜欢艺术的人生,也喜欢人生的艺术。这五个字怎么翻过来读都有一种惬意感和深刻的力量。因为当做故事书来阅读的最初动机,反而让我对于博纳尔以及夏洛特、德费奥、希克斯这些人,有了一种很好的印象,我不知道迈克尔·基默尔曼最早酝酿这部作品的时候,是不是有意要写成故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读者阅读,一方面有利于打破或者释放艺术的严肃性。一本谈论伟大艺术探索艺术和人生的评论作品(很多时候是传记性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故事感,让读者获得了踏实无忧的亲切力量。谁知道命运会通过阅读这样的途径把你带到哪里去啊?这种不确定性弥补了我们了解人生困惑的不足,深知不确定性而努力去维护生命的尊严,艺术常常就这样将脆弱的生命包裹起来,艺术不是另外一个世界,艺术是人生的核心和漫长得令人瞩目的时间。后来我去伦敦泰特艺术馆的时候,恰好碰上博纳尔的绘画展,而我手里拿的书正好是《碰巧的杰作》。这种“碰巧性”,值得我反复讲述。我可以把这种碰巧理解为机缘巧合,而巧合的前面是机缘,也就是说,发生巧合之前,实际上我们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只管阅读,只管携带某一本书去旅行,至于发生什么,你就交给命运,交给那个叫做无形的巨人的手里就好。实际上,博纳尔我真的不了解,是从《碰巧的杰作》里第一次知道的,我估计很多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或者大学研究绘画艺术历史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在《艺术的故事》里,伟大的贡布里希也只是一笔带过。夏洛特也是第一次知道,我知道写过《安妮日记》的安妮,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夏洛特,而且是26岁,怀着四个月的孩子,被纳粹杀害,而且还画了那么多的作品,将全部生命都放进去,好像她预感到随时就会被杀害一样,那种短促和仓促的生命感,有可能令人忧郁,而对于夏洛特来说,却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h3><h3><br></h3><h3>我在《碰巧的杰作》的扉页上留下过一段笔记:</h3><h3><br></h3><h3> 原本是不准备一口气读完的。因为自身和伟大的艺术的距离,因为对于某一个艺术家的完全陌生。结果呢,却走到了另外一面,整本书充满故事性,引人入胜,还是一口气读完,划杠杠,做批注,到处都是我的阅读印痕,那些不熟悉的艺术家成为了我的座上宾,而他们的作品在引领我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生,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地方,赋予了我真正有力量的感情和眼光。</h3><h3><br></h3><h3>正是这种阅读的情怀,使得我后来不断分享这本经典,好像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的作品一样,如果我不去分享,会有一种罪恶感,我有时候固执到去问一个绘画艺术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如果对方说没有读过,我就保持长时间的沉默。我鼓励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或者说热爱生活的人,都应该慎重其事地阅读这本了不起的作品,我不知道它会给你什么影响,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读十次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艺术和人生建立的关系会有所改变,甚至是根本的改变。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成为一件艺术品,“在拒绝遵循让人心安理得的常规同时,这个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h3><h3><br></h3><h3>中文版出版的时候是2015年,作者专门给中国读者写了很长的一个序言。里面有一段话实在是深刻得令人颤栗:“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只是被变化的世界裹挟着随波逐流。”人生匆忙得可怕,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不断袭来,被各种情绪干扰的我们,受到太多不确定性的左右,我们很少过问人生的意义,更少谈论意义的意义,今年九月初,一个阳光明亮的下午,我再一次阅读的时候,所有的故事清晰而泛滥着初秋诱人的天空般的色泽,我告诉自己,意义的意义就是:让生活更加稳妥,可以持续,并且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弯腰给生命这棵树的画润色……</h3><h3><br></h3><h3><br></h3><h3>(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