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共读一本好书,共研一篇好文,教师的学习永远都在路上,近期,根据教师们在主题教学中的困惑,我们觅到了一本好书《我们都是探索者》,我们都是探索者说的是孩子亦是我们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探索者的态度、精神、实干。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老师们都是如何开始学习的吧!</h3> <h3> 每一次教研都是用中孩子们休息的时间进行,忙碌了一个上午的老师们,中午的精力基本落到了谷底。怎样的教研形式才能让老师们"满血复活"呢?"头脑风暴"应该会是一剂猛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由组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所有的老师们快速的组成三组,选出队长和记录员分别负责接下来的工作,看看她们分别都是那些队伍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头脑风暴</h3><h3> 接下来,正式的教研开始咯,周园长根据目前开展主题活动的困惑,以《我们都是探索者》中"管道研究"的主题活动为例,抓住目前各班都在进行的阶段一:准备探究阶段,我们一起分析"管道研究"主题活动中老师是如何开展阶段一。周园长把书本变成了PPT,让学习变得更聚焦,把"管道研究"案例演化成现实中的某个班级,随着"泰勒小屋"班级主题活动的每一次推进,周园长都会让教师把自己带入为书中班级的老师,不断地提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让老师们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清晰,每一个人都在抢答和记分中不断地换位思考,每一次假设以后都会再次去了解书中的做法,分析这些做法的意义,这样的教研,老师能深刻的体会到失之毫厘的教育行为背后是差之千里的引导效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反思教学</h3><h3> 跟着周园长的教研思路,大家一步步理解瑞吉欧教育原则中观察/记录~反思~回应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h3><h3> 回到幼儿园目前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第一阶段,老师们被困在不知道如何确认幼儿的兴趣点,我们是不是能在迷雾中找到一个方向,先观察/记录下幼儿关于主题的讨论、对话、画画、建构等等对于主题活动孩子们自己的表征,以此开展小教研,由园长及教学主任共同反思、分析表征内容,根据分析结论再开展接下来的活动,以此回应幼儿的兴趣,这样跟随幼儿的脚步,不断的拓展、探索下去。</h3> <h3> 通过这场热闹的头脑风暴,所有的老师们不仅体验了一次新的教研方式,还在过程中以角色带入的方式思考,教研的热情能从大家积极的发言中看出来,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所有的学习最终也都要落实在行动中,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化身为书中的老师,把观察/记录~反思~回应运用起来,在实践中去模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融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