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习篇</h3><h3> 金秋九月,当湖北还被夏天的余威肆虐,古城西安已经有了秋的凉意。9月5日,100位湖北的小语老师聚集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开启了为期20天的“湖北省卓越工程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之旅。</h3> <h3> 素有“西北教师摇篮”之称的陕西师范大学,古老而美丽,是教师的摇篮,名师的母校。校园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青砖青瓦的图书馆,古色古香的办公楼、顿感“陕西师大”校园的庄严、神圣。树条摆动伴流水,流水潺潺依小桥,顿觉找到了繁华喧闹中的一方净土,找到了饱览经书的圣洁之地。我们怀揣对教育的敬仰,追寻着名师的足迹,带着求学的梦想,一路走来,感慨甚多。</h3> <h3> 在这里学习的日子,留给我的印象太深、感触太多。培训教师的亲切、专家们的博学、学员们的热情,大家学习的投入,特师、名师的特色课讲授,这一幕幕,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使我这个从湖北钟祥奔赴而来的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倍感荣幸,我对初次见到的这所211学府不再陌生,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浓郁的书香之地,自己就是陕师大的一位莘莘学子。聆听着大师的教诲,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学习着专家的理念,倍感教学的不足与缺失;领悟着教授的思想,用它来洗礼自己的心灵。欣赏着特师、名师的讲课,如浴春风,为我的教学指路;感受着名校的氛围,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路;专家、教授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更高的艺术享受。</h3> <h3> 王国杰教授的”传统文化与教育“告诉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做一个有正气、有才气、有书香气、有神气、有锐气的老师。</h3> <h3> 西安市西一路小学的胡雪梅校长的讲座”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告诉了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兴趣,根据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爱上语文。</h3> <h3> 翠华路小学的卢焱校长的”让习作教学真实发生“让我们明白交际语境是写作教学的方向,了解了课例中的习作指导小策略。</h3> <h3> 翠华路小学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站在校园门口,便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步入校园,合理的规划,精巧的布局,让校园显得简约而典雅,我们不由得啧啧赞叹。行走在整洁的校园,细细感受校园文化——办学如翠,育人如华,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令人如沐春风。<br></h3><h3> 三位教师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为话题,为我们展示了生动的校本教学课例。课堂中,教师采用读美文,绘美图,吟美诗,品美食等多种互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认识节日,体验节日,升华情感。在文化中浸染家国情怀,触动了现场每个人的心灵。</h3><h3> </h3> <h3> 小学语文教学大咖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探索”更是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特别是一些具体课例的分析,让我们对“教学中如何进行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茅塞顿开。</h3> <h3> 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静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团火”,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反思。</h3> <h3> 西安文理学院的杨泳教授知识渊博、风趣幽默,他的讲座妙语连珠,不时引发阵阵掌声,特别是他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更是把讲座推向了高潮,引发阵阵掌声。</h3> <h3> 陕西省教育能手、小学语文教学能手——金静老师的“让有效评价促进语文教学”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h3> <h3> 王妮是个极会讲故事的人。开课伊始,王老师即以她们学校徐行老师的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视频为我们的学习拉开了帷幕。徐老师的这节课课题是《我眼中的周泰汉唐》,以一张地图贯穿始终,设计精妙、内容充实,不仅体现了大语文观,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他在空白纸上先画出长安城的轮廓,随即填充长安城的地图,每一处地方的填充,徐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记忆与此相关的诗词,更是对其中发生的故事、地方特点如数家珍。这理性而真实的语文教学,通过传统文化的分享,让周秦汉唐的历史普及和古城有了时空的对接。同时,王妮老师还不时暂停为我们讲解,仿佛西安的故事,就在大家的身边,在大家手上,在大家的吟诵里。<br></h3><h3> 接着王妮老师和我们交流了不同类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虽浅显却发人深省。通过两次写话作业的不同,让语文老师感受到教学中“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幸运先生和不幸小姐》的绘本,让我们明白:亲子阅读要让家长先动起来,以身作则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通过习近平”精忠报国”的故事、莫言的三个故事、曾国藩的家书和俞洪敏的讲座,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其中,王老师还推荐了安东尼.布朗的《图形游戏》,并带领大家做了其中-一个图形游戏,在欢乐之余,老师们了解到:讲创作的故事需要想象,但是又不是凭空想象,每个故事都有经历。</h3><h3> </h3><h3> </h3> <h3> 参观了远东一小,校园虽小,但样样俱全,处处精致,感受了学校的“悦”文化;王建宏、万军两位老师执教的校本课程《儿童诗》、《小古文之群文阅读》,更是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点,开发了学生的个性特长。</h3> <h3> 延安实验小学刘海琴校长《关注学科组建设,提升教研能力》的讲座,让我很受启发,她的一些经验很有启发性。</h3><h3> 她先介绍了她所在的延安实验小学的学校规模、 学校成立初的教师状况,到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如此强大引出讲座的主题。她阐述了什么是教研组,分析了教研组目前主要存在学校管理、教研组、教师自身三个层面的问题。关于学校如何建设教研组给了几点建议:1教研组长的选择 2教研文化的打造 3教研制度的建立 4教研活动的形式尤其是活动的形式,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七种可操作性形式:目标协作式、评课议课式、达标测试式、案例分析式、培训成果分享式、经验借鉴式、校际交流式,并提供了延安实验小学的教研组评价考核办法供我们学习参考。</h3><h3> </h3> <h3>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的观摩参观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这里园林式的校舍气势恢宏,校园文化建设别具一格,学校的创客教育、“浸入式”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思的巧妙、设计的精心,让我们每一位参观的老师都感触良多……</h3> <h3> 分组研讨活动是常态。十个小组在不同的场所分组开展讨论,人人发言,集思广益,气氛热烈。老师们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中思维产生碰撞,携手共同进步。在分组讨论后,我们进行集中交流。由各组确定三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代表结合当天的听课内容,围绕“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习感悟”等进行了现场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h3><h3> 老师们精彩的发言,折射出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透露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在这种百家争鸣的交流中,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碰撞着、生成着,真有种“黄沙淘尽始得金”的感觉!</h3><h3><br></h3> <h3>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生怕漏掉专家们随口蹦出的金句,只听见笔尖轻触本子的“沙沙”声……</h3> <h3> 人文篇</h3><h3> 我是第一次来到西安这座城市,被她那独一无二的美所折服。<br></h3><h3> 西安的美,美在它的古都。有钟楼,大雁塔,城墙。在那任何一块砖瓦中,都能找寻到历史,耳边也回响着诗歌的名句。让人感到厚重。</h3><h3> 西安的美,美在它的布局。街道宽阔,基本都横平竖直,在西安,只要能分清东南西北,基本不会迷失方向,而不像去一些城市,宛若走进迷宫。</h3><h3> 西安的美,美在它的现代。曲江,小寨,钟楼周边,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新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有湖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让人感受着都市现代的气息,又宛若回归自然。</h3><h3> 爱上西安,爱上这个古典,现代,高贵,又平民的城市。</h3><h3> </h3> <h3> 有故事的图书馆</h3><h3> 每天穿梭在陕师大的校园,有一处地方,我每天都会观望——图书馆。</h3><h3> 听人说,这座图书馆是梁思成设计的。一听到这个名字,我马上想到了另一个名字:林徽因。这一对建筑界的“神雕侠侣”让我对图书馆充满了向往。</h3><h3> 图书馆的外观古朴典雅,飞角翘檐,斜顶排瓦琉璃脊,灰砖红门木格子窗,满墙满墙的爬山虎好像藏着许多故事。不懂建筑,独爱故事。据说,梁思成起初并不了解建筑,只是听林徽因说起在伦敦留学时接触过建筑学,并打算以后学建筑专业。虽然对建筑一无所知,但他看到心爱的姑娘说起那些“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时,神采飞扬,他就决定自己也要学建筑。这个共同的志向把两个传奇的人生紧紧相连,最终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h3><h3> 走进大门,沿着一侧的楼梯往上走,脚下的台阶已经被磨得发亮,宽阔的走廊延伸得很远,大红的门窗、围栏在灯光的照射 下愈发鲜亮。古色古香的感觉怎能不叫人浮想联翩?林徽因一身朴素的旗袍,梁思成身着中山装,他们在这里并肩漫步,点头呢喃,相视而笑,有书有情,浪漫至极。</h3><h3> 从走廊的这一头走到远远的那一头,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学生在学习,倚靠或伏案,翻阅或批写,细声读或静沉思,我不禁脚步轻轻,赶紧把手机调成静音——这里的宁静是不能被打破的。</h3> <h3> 有底蕴的教育博物馆</h3><h3> 11日下午,在蒙蒙秋雨中,我们全体学员乘车来到全国唯一的教育博物馆参观。教育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藏近万件。教育博物馆设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历史文化馆、校史展览馆四个展馆,是一座具有鲜明中华优秀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h3><h3> 走进中国教育馆,我们仿佛穿越百年,来到中国学校最初的雏形——庠序之学。移步馆内,一本本泛黄的教育史料典籍,犹如一场无声的电影,向我们述说着中国教育艰难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成就,更深深体会到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h3><h3> 有幸目睹了明朝万历年间国子监刻本的《十三经注疏》335卷,清同治六年酉阳州属礼部刻本《四书正本》19卷等存世不多的善本。</h3><h3> 妇女文化馆是国内第一座以妇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分“她的故事”“江永女书”“女红”“生育文化”“种花嫁衣”五个主题展出。</h3><h3> 历史博物馆改变了以通史展现古今物质文明的方式,通过专题展览,呈现了器物之演变和文化之内涵。其中,秦封宗邑瓦书、秦凤纹砖、唐阎庄墓志、宋天青釉觚、明清官窑瓷器等为镇馆之宝。</h3><h3> 教育博物馆向我们展现了一部生动的中国教育史,方块汉字的解说充实着我们对教育的认知,那些残缺泛黄的古老物件则一点点丰富着我们的体验。</h3><h3> 教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我深切感受到千年的教育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财富。</h3> <h3> 出游篇</h3><h3> 中秋节三天假期,天公不作美,降温、阴雨,但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五名老师相约一路向北,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h3><h3> 假日第一天早上六点,我们出发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第一站——黄帝陵。漫步黄帝陵景区,登上桥山,抚摸着千年古柏,拜谒黄帝陵,点燃柱柱心香,感受着自然风光和历史的年轮,望着环抱的山峦,倒映在印池上,有一种道不出的庄严静谧。静静感受从湖面中吹来的清风,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压抑,有的是自然的清爽与惬意,有的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3> 终于听到水声了,未见其形,已闻其声。这是我此行最想去的景点——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轰然而至的声响,如沉沉的闷雷从天际滚滚而来,不绝于耳,令我振奋。
<br></h3> <h3> 假日第二天早上四点,我们起床出发,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我们一行五人随旅游团进入延安。昔日战场的硝烟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延安旧貌换新颜,巍峨山川重披绿装,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顺着蜿蜒的延河前行,远远就可以看到宝塔雄伟的英姿,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就是这座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历史丰碑,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奋斗历程。
我们参观了南泥湾、革命遗址王家坪、枣园,观看了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br></h3> <h3> </h3><h3> 在一路向北的旅途中,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导游。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最帅的导游,讲解清晰,声音富有磁性,幽默风趣,能唱会说,博学多识,每一个关于延安的革命故事他都熟记于心,娓娓道来。来去十二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有了他的陪伴不再那么漫长枯燥。</h3> <h3>西安</h3><h3>20天</h3><h3>遇见大师 </h3><h3>遇见优秀的同行者</h3><h3>遇见美食</h3><h3>遇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h3><h3>遇见革命圣地</h3><h3>……</h3><h3>这些</h3><h3>都是生命中最美的</h3><h3>遇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