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学校】统编之花又一季 解“语”金秋正当时

城南小学校

<h3><b>  金秋九月,秋意荡漾、硕果飘香。9月20日,我们城南小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在高校长的带领下齐聚省城,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深入解读系统性培训观摩研讨活动”,为我们一线教师解决统编教材教学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力求在全面更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之际,能把新教材运用的更加得当。</b></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培训活动在两节统编教材研讨课中拉开帷幕。首先由江苏省沈玉芬老师带来散文《竹节人》优质课教学展示。沈老师紧扣阅读策略单元目标,教学中实现三步走: 一是根据阅读需要,明确阅读任务; 二是取舍阅读材料,确定阅读重点; 三是选择适切方法,完成阅读任务。</b></h3><h3><b> 课堂上沈老师让学生参阅课文,场景再现,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孩子们直奔目标段落,通过找具有参考价值的语段,圈画关键词以及对照插图,顺利地完成了“竹节人”制作指南。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了竹节人的不同玩法……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策略运用得当,教学效果显著。</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朱子曰:“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怎样读书,怎样写作,都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序安排,螺旋上升,做到实实在在。 薛法根老师的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整堂课看去是一堂扎实,朴实、轻松的常态课,学生的知识是自然生成的,没有太多的课件展示,没有表演的成分,但却是严密地、循序渐进地、高效地达成目标,也因此是令人折服的。不得不说,他的教学设计匠心独运,可谓很好的教学范例。在教学中,从颂诗篇、品诗文、赏诗境中落实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古诗多维审美。</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薛法根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与“组块教学设计”》,他谈到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核心目标是: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 &nbsp;</b></h3><h3><b> 薛老师还对语文要素的教学解读,谈到三点<br></b></h3><h3><b> 基于学理分析,揭示语文要素的知识点 基于学生经验,判断语文要素的生长点 基于文本解读,确定语文要素的教学点 </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b> 对于老师来说,教识字一定要关注汉字的特点——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统一。老师要结合汉字思维,培养儿童字感,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学习汉字,引导儿童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b></h3><h3><b> </b><br></h3><h3></h3> <h3><b>  史春妍老师举了一些典型汉字的例子,用分析汉字、拆解汉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为老师们介绍了几种教孩子识字的方法,非常实用!</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张艳芬老师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保护学生预测的热情,淡化预测的结果。特别是在关注有依据预测的同时,避免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预测结果,不追求统一的预测结果,但也不是学生想怎么预测就怎么预测,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想法,继续预测。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  培训会上,教师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亦或笔尖飞舞,亦或勾勾画画,亦或凝神沉思,分外珍惜这宝贵的培训机会。</b><br></h3> <h3><b>   第二天上午,特级教师黄吉鸿老师以幽默、大气的风格为大家呈现了习作指导课《准确与出奇》。他带领孩子们探寻比喻句的准确与出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践行在习作中怎样运用比喻句,努力达到“既准又奇”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不仅将比喻句的喻体表达准确,更在准确的基础上体现了出奇和新颖。在黄老师的课堂里,轻松和谐的气氛,朴实自然的师生对话,在一声声欢声的笑语中,纸上的文字变得那样充满灵性,充满童趣。</b><br></h3> <h3><b>  黄老师的讲座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了现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浅显易懂的实例为老师们做了示范,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言语生命个性的养护者。</b><br></h3> <h3><b>  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课堂不断俯身与孩子交谈,令人佩服。魏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语文素养背景下运用关联思维,追求整体设计,注重转换生成,追求完美过程。</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下午我们欣赏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张海宏老师执教的《桥》,在灵动的师与生、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张老师始终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层层推进教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解决问题。随后张老师又进行了《统编教材下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张老师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单元设计模板”,对模板中的撰写做了详细的说明。使老师们更加明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及方法。对统编教材的操作有章可循,为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b></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b>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当统编教材培训落地的时候,改革的春风已吹进教师们的心田,让我们手捧新教材,心怀远方,开启学习应用统编教材的新征程吧!</b><br></h3><h3></h3><h3></h3>

统编

语文

老师

教学

教材

学生

汉字

预测

课堂

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