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游记之宁夏印象

霜夜霏

<h1>2019年8月3日,我和丈夫跟随吉林省援疆旅游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向着大西北驶去。</h1> <h1>乘务员小芦热情耐心,无微不至的关照一路,为旅程增加了很多快乐!</h1> <h1>列车在不断变化的奏鸣曲中逶迤前行。车窗外,田野由肥沃到贫瘠,山峦由葱茏到凋零,民居由阔绰到简陋,水系由充沛到干涸。越近西部心越沉!贺兰山在缓慢的向后退去,朴实的宁夏人民辛劳耕作在这片并不富足的土地上,他们坚守着不愿远离故土,这里是他们祖辈生存的家!</h1><h3></h3> <h1>中卫,宁夏五市之一。下车伊始,竟有鼓乐欢迎!受宠若惊。</h1> <h1>虽说从繁华程度上看这里有些单调,到也算是宁夏第二大城市了。不为看人,黄河楼在,不虚此行!</h1> <h1>登上黄河楼,倏忽出现在眼前的黄河着实让我吃惊!那么平静而温顺,全无怒吼与咆哮,既无黄水奔流,亦少惊涛骇浪!可否是母亲的爱抚慰了九曲黄河,让它静静地在中原大地上低吟浅唱,将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幻化成万里晴空,如画江天!</h1> <h1>《宁夏印象———<br>青铜峡》<br>在西去列车的窗口<br>我看到了你<br>贺兰山脉的亲切<br>农家土屋的朴实<br>另有广袤丘陵的贫瘠<br>黄河在这里温顺了<br>不再咆哮湍急<br>俯首亲吻着大地<br>当天边泛起红晕<br>青铜峡醉了<br>宁夏醉了<br>我醉了<br>眼前出现一幅画卷<br>那是千年前的西夏王朝</h1><h1>中华文明史上浓浓的一笔</h1> <h1>青铜峡水库西侧的山崖上,坐落一百零八塔群,始建于西夏。塔群随着山势由下而上,错落有序,按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除最上面的一座塔比较大,其余均为小塔。是迄今为止保存较好的古塔群。</h1> <h1>补充一下体力!顺便品尝特色小吃。</h1> <h1>这是一座大漠腹地中的花园!是宁夏人智慧和勤奋的结晶!</h1> <h1>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淡淡的荷香衬着淡淡的湿润,似乎在告诫谁,凡事不可多求,一缕足矣!正如这满塘清丽一般。<br>一池碧绿半池红,染醉湖光秀色浓。<br>懒与群芳争妒意,不随杨柳和春风。</h1><h3></h3><h3></h3> <h1>沙坡头,一个罕见的地理奇境!在这里,沙漠绿地与水互为整体,共惠共存!在这里,你可以背靠着大漠,头顶着绿荫,面对着黄河。水的湿润,树的阴凉,沙漠的荒芜,构成一幅立体画卷,任凭游人宕开想象空间,做一次思维大碰撞!</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的沙犹如金子般纯洁!单看每一粒都是那么渺小。可正是这无数的渺小集成了浩瀚的沙海,无边无际,永不消逝!</span></p> <h1>拜谒王维</h1><h1>当年大漠荒凉地,还有王维塞外行。</h1><h1>一曲长歌邀落日,半壶老酒煮繁星。</h1><h1>黄沙粒粒从心数,苦雨滴滴执泪迎。</h1><h1>说尽边关多少事,几分落寞几分情。</h1> <h1>站在黄河之滨,河水拍打着岸边基石,弄湿了鞋袜。那一瞬间感觉我与黄河已近在咫尺,不知道是黄河平静还是我心平静。正如好友戏言:“你可千万别跳啊,跳进黄河洗不清”。“不会的,我跳下去会洗清黄河”!假如黄河真的会因我而清,跳下去又何妨!</h1><p><br></p> <h1>这里的沙如金子般纯净!没有一丝灰尘。</h1> <h1>忍不住抓了一把,那叫一个爽!</h1> <h1>通湖。茫茫大漠中的一泓碧波,那么凉爽,那么清澈!</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路过太原,这里是我的祖籍地。虽说从1760年老祖宗离开后就没有人回去过,但是我对这个地方仍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span></p> <h1>在宁夏的最后一夜正巧是七夕。通湖草原音乐会让我们震撼!地道的蒙古族马术与歌舞给宁夏之行画上完美的句号!再见了,贺兰山!</h1><h1>再见了,黄河!</h1><h1>再见了,宁夏!</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