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何志华</h3><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7月,胶东反顽战役胜利结束,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返回清河区。8月26日,许世友、杨国夫、刘其人、徐斌洲、马千里等率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返回垦区八大组一带,清河区行署机关及由清河区党委、第三旅组建的垦区工作团也同时随军进入垦区。工作团进入垦区后,立即分赴各地展开建党、建政、建军的组织工作。成立了各种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组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攻克利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同年9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电令第三旅继续北进,以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清河区党委和第三旅立即组织力量,准备北渡黄河,向利津以北、沾化以东地区进军。在父部第三旅欲北渡黄河时,遭到了盘踞在以沾化县义和庄为中心的国民党顽固派何思源部的极力阻扰。21日,杨国夫率领第七团占领了黄河南岸的左家庄,突破了何思源部在黄河沿岸的第一道防线。22日,父亲他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跨过黄河,解放了义和庄的东大门罗家镇、宋家庄。25日下午,攻占义和庄东侧的王集村之后,许世友、刘其人、杨国夫等在义和庄周围察看地形并进行战略部属,对攻打义和庄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不久许世友调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此时,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何思源已经驻至老鸹嘴,随即父亲他们大造声势进行攻心战:“攻取老鸹嘴,活捉何思源”,以震慑敌人。28日晚,父部第三旅包围了义和庄。在政治攻势下, 顽军仍然拒不投降。 部队开始组织攻城,敌军的工事十分严密,发动数次进攻却因没有重型武器而屡屡受挫。10月1日下午,何思源的增援部队水上保安第一团团长李子文,率主力部队从海上向第三旅司令部驻地王集进犯。父部果断决定撤围打援,敌援军被骑兵大队等部队全歼,团长李子文被击毙。这是我人民军队第一次歼灭敌海军部队,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和士气。从而,我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保存了实力。于10月2日晚,父亲他们第三旅主力部队向义和庄敌人发起总攻,特务营一、二连和七团一营一连在东部北端发动主攻,七团一营(除一连外)在东南角,二营在西北角同时佯攻配合。傍晚,主攻部队进入阵地。由两个排战士在封锁沟的内外搭人梯,悄悄挖出4条坡道,为大部队进攻创造了条件。晚10时总攻开始,义和庄的东围墙率先被攻破,之后,南面和北面围墙也分别被攻破,残敌向西南方向逃窜,来不及逃走的敌人人心大乱纷纷缴械投降。驻在老鸹嘴村的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得知义和庄失守的消息后,率残军不战而逃。至3日凌晨,全部攻克义和庄,相继占领了老鸹嘴、太平镇、郭家局子、套儿河等地区。在义和庄作战的同时,七团团长郑大林率一排,接应冀鲁边区教导第六旅十六团团长杨承德、政委陈德率领的东进部队,两军在套尔河的边子渡口会师。于次日,两区部队在清河区部队驻地老鸹嘴胜利会师,圆满完成了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联系的任务。此战共毙伤、俘敌10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1000余支,战马100余匹,并缴获一大批粮食及其他物资,击败了敌人的阴谋,保卫了我根据地。清河平原最大的根据地——垦区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开创了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11月父亲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基干团一营(清河区清中独立团一营)党支部委员、保卫部主任、民运组组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亲刚刚上任不久,高苑、青城、田镇、博兴、惠民等据点的日伪军聚集,对高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重点合围在崔张店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的清西地委、专署和高苑县机关。山东纵队第三旅父亲所在部队及清西独立营阻击敌人,掩护参会人员和机关人员突围。在突围中地委书记张文韬负伤,高苑公安局局长夏联、税务局长郑丕义等壮烈牺牲,另有20余人因负伤被俘。在这次战斗突围中,父亲在撤退队伍的后面,左肩部被敌人的子弹穿透,背部多处负伤,因为,当时全身心的投入战斗,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负伤全然不知,当撤到安全地带时被战友发现,随既感到伤痛,住进山东纵队第三旅野战医院,在战争中民运、保卫工作突显出它的重要性,故父亲负伤住院期间因工作的需要,组织上安排别的同志接替了父亲原来的工作。一个月后伤愈,但因为神经损伤至左上肢活动受限,定为三等残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于1942年1月父亲出院后,被调到山东清河区独立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同年三月任机关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俱乐部主任 、技术书记。身兼多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父亲在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1942年山东连续遭受旱灾虫灾,根据地的部分地区粮食严重歉收,甚至绝产,经济上遭受了极度的困难。老百姓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难以维持下去,玉米棒子、红薯秧梗子和树皮及草根都成了充饥的食物。在日伪军、国民党顽军夹击的人祸天灾之下,山东根据地日益减少。到1942年底,根据地面积较1940年缩小三分之一,人口由1940年的1200万减至750万,八路军人数较1940年减少四分之一。鲁中地区同全省、全国一样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期。在严峻的环境里,抗日队伍中有的人心浮动,有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革命的考验,在敌人的诱降下叛变革命,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整风运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的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服困难,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突显。于1942年2月-1945年4月历时三年余,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主要目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事实,又要团结同志。 面对抗日战争的重重困难,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1)、在对敌斗争方面,要树立长期坚持的思想,开展群众性分散性的敌后游击战争。(2)、在军事建设上,要在加强主力部队建设的同时,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建设,以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3)、在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要实行“三制”,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实行精兵简政。(4)、在根据地的建设方面,要加强财政经济建设,开展生产运动,以增强抗战的物质力量。(5)、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要深入发动群众,切实进行减租减息,以调整各阶级间的关系,团结各阶层人民,坚持长期抗战。(6)、根据地中党政军民之间关系,要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7)、关于党的建设,要开展整风运动,以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共山东分局于1942年7月4日发出了《抗战第五年的山东十项建设运动》。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整风运动的精神及山东分局指示,父亲他们组织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及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共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等文件。并认真进行了落实,针对部队中存在的问题,狠抓了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战斗之余组织以班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检查,边改正,个人写出学习小结,使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团结,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水平,坚定了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增进克服当前暂时性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密切了军政军民和党群关系。开展了革命气节教育,克服了悲观失望情绪。为了更好的配合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气节教育,克服了悲观失望情绪。为了更好的配合整风运动,父亲请苦大仇深的战友及群众做“诉苦报告”;讲述各个煤矿区的同胞兄弟在日军统治下,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压榨蹂躏及对中国的经济的疯狂掠夺;日伪军对各根据地进行“扫荡”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等等。父亲为了配合整风运动组织大家编排山东小调、快板、鲁剧等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文艺节目如《送子当兵》、《活捉鬼子》、《日寇扫荡》、《汉奸的下场》等,受到部队和民众的欢迎。有效的配合了当时的锄奸、整风、反投降工作,把当时的政治、文艺娱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鼓舞了部队的抗日救国士气,加强了部队的革命斗志和战斗力。受到领导的表彰。“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来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抗日参军最光荣,光荣,光荣,真光荣!模范爹,模范娘,应当送儿上战场。打日本,保家乡,送子参军多荣光。荣光,荣光,真荣光!”“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些歌曲在我们年幼时经常听到父亲情不自禁的唱起,现在经常在我们心中回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精兵简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从年初开始,由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明显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相应地缩小军政机构,才能克服物资困难,以适应战争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2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任政委,刘其人任副政委,袁也烈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官宗礼任供给部长。清河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清东军分区(第一军分区),清西军分区(第二军分区 )清中军分区(第三军分区),垦区军分区(第四军分区);军区直属团,另设机炮营;特务营,骑兵大队。四个军分区均设独立团,团长、政委由军分区司令、政治委员兼任。军区、独立团、机炮营 、特务营、骑兵大队,共计官兵3500至4000人, 各军分区独立团作为基干,每个独立团有500人左右。 由于日伪军的反复“清乡”、“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连续的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军需粮食严重匮乏,为减轻群众的负担,克服暂时的困难,以便更好的领导抗日军民进行游击战争,于1942年3月中共中央进行了第一次精兵简政,同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一个重要的政策》中强调指出“各抗日根据地的全体同志必须认识,今后的物资困难必然更甚于目前,我们必须克服这个困难,我们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精兵简政。”遵照毛主席的指示9月9日山东分局作出《关于贯彻精兵简政的决定》,进行山东抗日根据地第二次精兵简政,要求必须做到党政军群脱产人员不超过根据地总人数的3%,县政府五科一处共编制32人,区公所编制9人(包括正副区长、民政、财政、粮食、教育、武装、公安)。8至11月党政军机关实施精简,要求机关人员减掉三分之一以上,动员老弱病残人员退伍回家乡坚持斗争或离开机关。因为父亲的左上肢功能没恢复,正符合离开机关的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于1942年11月调到山东清河军区【清中军分区 (第三军分区)】被服厂任保管员兼收发工作,不久任会计、管理员、党支部书记。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被服厂工作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蚕食”,打破了敌人5次“治安强化运动”,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敌人不甘心他们的失败。1943年1月10日,日军司令官喜多诚一中将,纠集7000余人的兵力,向小清河以北的八路军清河军区驻地北隋一带合围,企图一举消灭清河军区部队,摧毁抗日根据地。清河军区机关立即由蒲台、博兴之间转向敌人后方;外线部队迅速展开密切配合内线部队对敌作战,在内外夹击下迫使敌人大部退集到津浦铁路沿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3月,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八路军第115师与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鲁南军区、鲁中军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滨海军区、胶东军区等6个二级军区。原第115师与原山东军区所属各旅及各支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实行了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22日,日本侵略军又以独立混成第5、第6、第7旅团以及伪军各一部共两万余人,再次向清河地区进行大“扫荡”。至4月29日,日军连续进行了3次合围,均被我八路军清河军区部队击败。继而,日军在清河区北面以三里庄为中心,部署控制黄河沿线;在南面,沿小清河由东向西展开,向清河军区步步“蚕食”。八路军清河军区以一部分兵力在内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的“蚕食”活动;并集中直属团及特务营于5月28日,袭击攻克了北线敌人三里庄据点,歼灭伪军1个团的大部分兵力。随后,八路军清河军区主力转移到利津以北垦区,并于7月利用青纱帐,乘敌换防之机发起总攻击,至9月,歼灭伪军3个团,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中心区,恢复了小清河以南部分地区,并且在民兵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联合大“扫荡”。使鲁中区和滨海区得到发展。改变了清河区和鲁南区被敌人分割的局面,使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有了明显好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1天反“扫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因为日军的连续“扫荡”和“蚕食”,清河军区的清东、清中、清西三个军分区在小清河南的根据地,被敌人“蚕食”80%以上。敌人在黄河口地区修建了360多处据点和岗楼,挖了750多公里封锁壕沟,其他地区也变为游击根据地或游击区。只有垦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处,东临渤海,南连广饶,北通沾化县义和庄、套儿河口,境内地势平坦,纵横百余里的荆条林连接海滨,成为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天然屏障,同时是清河区的唯一后方。父亲所在军区即清河军区后勤处、清河公署医院、北海银行、清河区党委《群众报》报社以及纺织厂、被服厂等后方机关单位,分驻在以八大组(即永安镇)为中心的村子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9月10日,清河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指示:“战役性的反蚕食斗争应暂告一段落,要分散配合地方工作,巩固胜利,以隐蔽斗争为主。加强政治攻势,准备反扫荡”。清河军区在夏季反“蚕食”战役结束后,原本打算休整两个月。但根据分析敌人肯定不甘心失败,很可能会在冬季进行报复性的大“扫荡”,从而继续加强练兵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11月9日,清河军区获悉情报 ,日军“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后,由临沂、蒙阴、莱芜、临朐、沂水等地调动“扫荡”部队10000余人,仍继续集结在益都、张店按兵不动。清河军区首长分析敌情认为日军有再次“扫荡”清河区的企图,故立即部署了开展反“扫荡”的备战工作。果然,日军在对鲁中抗日根据地“扫荡”9天之后,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亲自指挥,调集了日军第三十二师团(师团长石井嘉德中将,原驻兖州)、五十九师团(师团长细川中康中将,原驻泰安)、独立第七混成旅团(旅团长秋山义隆少将)、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旅团长羽宫少将)、骑兵第四旅团(旅团长藤田茂一少将)和伪治安军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四个团,共计26000人。在日军第十二军军团长喜多诚一中将在张店督战下,独立第七混成旅旅团长秋山义隆少将在利津城任前线总指挥,配以飞机12架、汽车1000余辆、军舰2艘、汽艇12艘,采用长途奔袭、“分进合击”、“拉网式合围”的战术,对清河区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清河军区司令部机关和主力部队驻扎在培李、木李、北隋、牛庄一带。11月18日拂晓前,敌人以骑兵为前驱,向我主力部队包围过来。杨国夫命令直属团三营阻击敌人,司令部和主力部队利用抗日沟,在敌人合围前撤出了包围圈,迅速转移到沙营、六户、辛镇一带。当天下午,敌人追至沙营、六户、辛镇一带,并与17日晚抵达的3000多日军包围了沙营、六户。杨国夫与政委景晓村等人商量决定,避免白天部队被敌骑兵冲散,减少部队的损失而就地坚守,坚持到天黑后利用黑天作掩护突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区特务营和直属团三营利用抗日沟作掩护,连续打退了日军第四旅团骑兵的两次进攻。天黑以后,我军从辛镇西北转移出去。当夜,杨国夫等人研究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行动缩小目标。杨国夫与景晓村率领一部分兵力,采用“翻边战术”,向西面敌人后方转移,到敌人后方作战;直属团团长郑大林带主力一部分向北突围到朱家屋子一带;军区副政委刘其人与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带领军区机关一部分和直属团一个营转移到八大组一带,坚持内线作战;清河军区参谋长袁也烈带重机枪连、迫击炮连在广北与敌人周旋,并指挥军旗侦察队和民兵开展地雷战,拖住敌人,减轻后方的压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