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统编教材,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静默

<h3>2019年秋季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h3> <h3>  “童话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为我们带来了五年级作文指导课《漫画老师》。将“漫画”与“写作”发生关联,进行漫画式写作,即特定部位夸张、感官体验放大,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量化评价。下课了,同学还舍不得下课,舍不得这位幽默的“笑眯眯”老师。</h3> <h3> 在《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写作训练》讲座中,吴老师告诉我们: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理念。1、创设单元体系,增设习作单元;2、每单元增加练笔频率,写作资源更丰富;3、围绕语文要素,聚焦写作资源。按一定的梯度,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铺垫训练、靶向训练、补偿训练、提升训练。</h3><h3>单元写作训练“依山傍水”,紧贴教材;</h3><h3>单元写作训练“步步为营”,紧跟进度;</h3><h3>单元写作训练“捨级而上”,落实要素。</h3> <h3>  赵志祥老师一上场,便用古诗词与学生对话,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通过《诗经》的多样化朗诵和吟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h3><h3> 《伯牙鼓琴》课一开始,从中国的古琴讲起:瑶琴、玉琴、七弦琴。让学生知道伯牙的琴来自伏羲氏的瑶琴,知其贵重。</h3><h3> 在指名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赵老师用幽默又精准的评价,让学生朗读能力节节提升。赵老师强调,朗读古诗词和小古文,要把声音延长,特别是“乎”“之”等虚词,要尽量拉长音调,更显韵味。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示范,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诵读,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中。</h3><h3> 我以为朗读训练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老师将横排的古文变成竖排右起进行考验,继而将所有标点去掉让学生齐读,而后还将所有的文章变成繁体字让学生朗读,最后鼓励学生和自己PK,文字更是变成了甲骨文。“群殴”还是“单挑”?赵老师的鼓励的话语幽默风趣又时尚亲切。</h3><h3> “你们这是同仇敌忾还是同仇敌气?看我怎么秒杀他!”赵老师展示《伯牙鼓琴》背诵,一气呵成,意蕴悠长。</h3><h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鼓励学生快速背诵,才将课堂引入下一个环节:深入理解课文。</h3><h3> 课堂中,赵老师“金句”频出,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见其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素养。</h3><h3> 你觉得“伯牙鼓琴”和“伯牙绝弦”,哪个做标题更好?为什么?老师抛出这一话题,学生们思路大开,各抒己见。精彩的回答,可见孩子们于润物无声中,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h3><h3> 此时老师进行小结,全文其实可以读成一个字:绝。不仅仅是是“绝弦”,还有“绝情”;不仅伯牙有“绝”,子期也有“绝”。所以从那以后流传出的一个词:千古绝唱,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知音的故事,也留下了曲子《高山流水》</h3><h3> 一个人伤心到了极致的时候,也可用到“绝”:伤心欲绝、悲痛欲绝。老师还适时地指导学生作批注:“请将 悲痛欲绝 写在 破琴绝弦 的旁边,将 绝望 写在 不复鼓琴 的旁边。”</h3><h3> 群文拓展部分,赵老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学习伯牙所写的《忆昔》和《摔碎瑶琴》,李白的《忽闻悲风调》以及其他相关的古诗三首。带有京剧上腔调的吟诵,赵老师张口就来,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学生用长沙话朗诵。 </h3><h3> 最后在低沉悲怆的古琴弹奏《高山流水》中结束课堂。(推荐书籍《吕氏春秋》《警世通言》,补充《警世通言》中介绍伯牙琴的“六忌,七不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