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一连多日都是阴雨天,但我还是没有享受够这样的天气里宅在家里的奢侈,依然难以掩饰对雨的喜爱。于我而言,雨天是灵动的,每每在这灵动的日子里,我的内心总是充满着莫名的雀跃与亢奋。</h1><h1> 查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天要放晴啦。于是,独自一人去北海公园散步。从北门进入,沿湖行,湖岸群芳吐蕊,古木参天,垂柳掩映,游人如织。</h1> <h1> 如果说有一首歌让一个公园闻名遐迩,那么我觉得这个公园非位于京城中心的北海公园莫属!。 </h1><h1>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h1> <h1> 这首传唱了60多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北海公园增添了清新的浪漫色彩,而让人过中年的我特别喜欢的,是这首歌中描绘的青春画面,每每听到或者唱到它,内心深处便油然滋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对年少时光的回忆。</h1> <h3><h1> 此刻,身为天津人的我已是第三次站在这皇家御苑之中了。</h1><h1> 雨后,湖水澹澹,微风轻吹,拂去了盛夏的燠热,园林里时时还能听到知了知了的鸣叫。</h1></h3> <h1> 天尚未完全放晴,间或仍有霏霏细雨飘落,暧昧的阴郁气息在无尽地蔓延着,一小片一小片的积水尚未风干,湿漉漉的柏油路折射出亮闪闪的幽光。我悠闲而缓慢地前行着,任肌肤感受着清凉雨滴偶尔飘落后的沁人心脾,偶尔仰望一下乌云叠嶂的天空,用心旷神怡四个字来回馈着这美好的时刻。</h1> <h1> 此园名为北海,但我觉得应称其为“湖”,因为“海”的气势是广阔深渺的,而“湖”则温婉蕴藉得多,其间山水亭台,皆是遥远的记载、旖旎的词句,给人以无限温柔的遐想。</h1> <h1> 正值盛夏,这里柳丝轻扬,仪态万方,亭台轩榭择水而憩,飞檐斗拱挽云抒情,游船画舫,或徜徉湖面,或归息码头,它们或亲吻着湖水,或依偎着堤岸,软语呢喃。</h1> <h1> 园中之园——“濠濮间”依然清幽深邃。四面古松葱茏,遮天蔽日,来自北面先蚕坛的浴蚕河水经画舫斋缓缓流入,曲桥、水池、山石、回廊,回旋咫尺之间。</h1> <h1> 这里的小山不高,但巍然峻拔之美丝毫不弱,几株枯瘦的青松、翠柏错落岩间,遒劲挺拔。</h1> <h1> 假山下一汪池水,池内满布睡莲,叶子绿得发亮,花儿开得正好。见此池,无端想起了季羡林老先生,他在北大池塘随手播撒几粒种子,竟换来满池荷香,人称“季荷”。我喜欢茉莉,也爱荷花,爱它雍容的花瓣儿,爱它亭亭的姿容。记得在杭州西湖初见半湖波连天际的荷花,心中兴奋得战栗。当游船带我们驶入花之深处,荷花、莲蓬触手可及时,“千万朵花儿数着它好,人人见了心喜欢”的曲调在喉咙跳跃。手捧大束莲蓬,头搭硕大荷叶,兴奋的脸啊涨得绯红,现在从照片中异常明亮的眼眸亦可一窥当时亢奋。当时就想,如果这是一湖慵艳高洁的睡莲该是多美啊。</h1> <h1> “濠濮间”的夏季时节,池塘里就是布满慵艳、高洁的睡莲的啊,正应了牌坊上那句联语“汀兰岸芷吐芳馨”。</h1> <h1> 沿着有“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全扫光”,“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之说,蕴涵着吉祥如意之意的短短九曲石桥去往坐南朝北的“濠濮间”。喜欢房前的那副对联:上联“半山晨气林炯冱”,下联“一枕松声涧水鸣”。</h1><h1> 我凝望着对联,思索着对联的含义,抬眼望去,早晨的雾气在树木上结露,一觉醒来,耳边传来松树和流水的鸣声。半山对一枕,晨气对松声,林炯冱对涧水鸣,上联是眼见,下联是耳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人向往。<br></h1> <h3></h3><h1> 走进濠濮间,里面有曲廊延伸至小山坡上。濠濮间与曲廊的连接处有一幅乾隆皇帝题的内联,上联是“山参常静云参动”,下联是“跃有潜鱼飞有鸢”,横批是“壶中云石”。</h1><h1> 边沿着曲廊前行,边琢磨着楹联的内容,沿着曲廊通过“崇椒”又拾级而上来到了“云岫”后边的平台,这已经是最高点了。</h1><h1> 往北一看楹联的内容像一幅画浮现在眼前:静静的山,飘动的云,跃出水面的鱼,翱翔天空的鸢......</h1><h1> 横批“壶中云石”又是何意呢?</h1><h1> 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四面的怪石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恰似一把壶,“壶中云石”这四个字,是不是如我所想呢?</h1> <h1> 走过水榭、曲桥,进入迂回峡谷,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的画境随处可见。走在哪里,都不由人不心生“山色波光相罨画”的感慨,帝王御苑的独具匠心,自是寻常园林望尘莫及。</h1> <h1> “濠濮间”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传说清朝康熙为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题“濠濮间想”。“濠濮间想”一语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h1> <h3></h3><h3></h3><h1> 二是传说乾隆六次南巡江南,带来描绘图本,濠濮间是依图仿建的一部分,乾隆特别喜爱。他自题的对联“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说的是濠濮间山水松竹长卷画般的美意。</h1><h1> 三是说乾隆附会梁朝简文帝入华林园“濠濮间想”的故事,命名“濠濮间”。</h1><h3></h3><h3></h3> <h1> 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的皇帝,他能诗善画,长于书法,并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的画工一同前往,把他看中的名园胜景绘成图样,带回北京在皇家园林中仿建。但是移植这些名园胜景,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北方建筑和花草树木的特点,结合叠山理水,再现江南园林的情调。濠濮间就是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而建的。</h1> <h1> 清代时,这里是帝后与近臣的宴饮之处。走在寓意步步登高随山势起伏迂回的爬山游廊中,廊外烈日炎炎,廊内清风习习,神清气爽,不难明了为什么颐和园未修好之前,慈禧常来此避暑了。</h1> <h1> 踱步至琼华岛,阳光下,那萦绕于记忆中的白塔,折射出炫目的白光,宛如一位出尘脱俗的仙子,用它的圣洁静静地站在千年古树间俯看着红尘人世。</h1> <h1> 踏上有着“永安桥上大步走,福禄寿财全都有”之誉的永安桥,这座桥是皇帝朝拜佛祖的必经之路,南、北两边各有一座题着“积翠”、“堆云”的飞檐斗拱的牌楼,所以永安桥又称堆云积翠桥。过永安桥,进入永安寺,沿着石阶顺势而上,经法轮殿、普安殿、正觉殿,终于来到了琼华岛之巅——白塔的基座边上。抬头仰望,这位远眺时一身洁白的婀娜仙子以神一般的圣洁笼罩着这座皇家园林,似乎在用她的沉稳静静地向每一个仰望它的人诉说着她的历史。</h1> <h1> 白塔西侧的“悦心殿”,是当年乾隆皇帝临时办理政务和召见大臣的地方。两侧门柱上有乾隆的题联:“是处畅观颇悦目;此间閟景足澄心”,赞美之情跃然之上,可见乾隆皇帝对这里的喜爱。殿内陈设仍在,人已不知身在何方,只有门外的松柏依然青翠,还有那婉约玲珑的太湖石默默守卫着这一隅殿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君王们的安身之地,也只不过方寸之间。在这样的皇家御苑里,一山一石、一物一景,都是一部无声的史书,向人们默默述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沧桑与辉煌。</h1> <h1> 人在这里,走着走着就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每一步都不属于自己,而是一个踩着花盆底、久居宫闱的女子,仿佛走着走着就穿越了。那种感觉,是迷人的。</h1> <h1> 沿湖而建的五龙亭,呈弧形凸出水面,蕴涵着弯曲最多,最富吉祥之意的曲桥缀连着五亭,五亭卧波饮虹,婉若游龙戏水,主次分明。居中的龙泽亭最高最大,此亭是双层重檐的,上圆下方,中央藻井有金龙俯首雕饰,据说龙泽亭为清代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看焰火、冰嬉的游乐之所;中亭两侧依次对称建有两座重檐四角亭和两座单檐四方亭,这是群臣们陪伴帝后玩耍的地方。此刻的五龙亭中坐了不少休息的游人。居中的龙泽亭聚集了一群民乐爱好者,他们用自己的歌舞为这座古老的园林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h1> <h3><h1> 北海中的座座园中园为这座园林增添了许多姿色。其中,我最爱的莫过于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初名镜清斋的镜心斋了。</h1><h1> 静心斋是著名的园林造景专家样式雷设计建造的,曾经在1984年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上获奖,与故宫的乾隆花园、颐和园的谐趣园,并称三大“皇家花园”。</h1></h3> <h1>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镜清”二字既是对“明池构屋如临镜”构筑的直观描摹,又有对“凭栏临池,鉴照心性”的构园意图的隐喻。“镜”者,“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则清心寡欲,有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镜清”二字显示着乾隆这个太平天子居安思危的坦荡情怀。</h1> <h1> 后来“镜清”被慈禧太后改了,据说是因为镜清就是“镜中之大清”,不吉利,这也折射出慈禧忧心难静的矛盾心态,面对内忧外患无可奈何的惆怅和忧虑。从字面看,“静心”远不如“镜清”涵义深远,耐人寻味。 </h1> <h3></h3><h1> 北海北岸诸景中,布置精巧而清秀者,莫如静心斋。</h1><h1> 这座小巧园林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在不足一顷之地,构筑了辉煌的殿堂、静雅的小室、精巧的叠石、开阔的亭子、小桥、泉瀑、山洞、树木,所有这些都和谐统一,风光如画,妙趣无穷,同太液池相比,静心斋更为幽静安详。</h1> <h3></h3><h1> 进入大门,隔水相望便是镜清斋的正殿。池内水清见底,红鲤鱼水中游弋,两侧有游廊相连。</h1><h1> 室内象征着乾隆皇帝不与万物争先后,顺应形势来成就功业的匾额“无为物先”,依然流光溢彩。洁净的明窗将之陈设完整的重现在我们面前,素雅大气的室内装饰既符合了皇家气派,又不负“静心”之名。</h1> <h1> 穿过镜清斋西侧的游廊,又是一个水池。水面上的两座精美小桥,也属别具一格的佳作。东面这座是汉白玉的小玉带桥,两侧还各有一个麒麟,小石桥精雕细刻,玲珑奇特;一座是西面的木栏曲桥,这两座小桥不仅连缀了南北交通,还起到了分割水面的作用。</h1> <h1> 桥北西侧有假山,山石顶端像一朵莲花盛开的八角小亭是枕峦亭。此亭小巧玲珑地枕睡在山峦之巅。我想,这里一定就是被乾隆皇帝赞誉为“莲朵涌珠宫”的地方了吧。</h1> <h1> 过曲桥,跨水而建,青溪泻玉,石蹬穿云,四通八达,消夏纳凉的绝佳之处——“沁泉廊”就到了。它位于全园的中心,左有曲桥为径、右有“玉带”相通、后有怪石为屏。在沁泉廊下有一个梯形的滚水坝,水从这里流过像泉水一般,故此得名。这里的宫灯和壁画依然精美绝伦,山泽还是气息清爽,沁人心脾。</h1> <h1> 桥东侧,池边山石层层叠叠,如云如画将园中最佳观景处——罨画轩托起。这里是一明两暗的小屋,门前叠石绵阔,有深山野谷之雄。</h1> <h1> 轩内匾额题为“标青”。意思是从罨画轩内平视前方,树梢呈现一片绿色,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这里有一副对联“一室之中观四海,千秋以上验平生”,其含义是皇帝坐在罨画轩里,心中却装着整个国家;眺望浩淼的水面和远处的白塔,面对自己的作为,浮想联翩。意在赞颂皇帝的丰功伟绩是“青史明标”,将万古流芳。</h1> <h1> “罨画”原指建筑或衣料上绚画的彩画,取此名的意思是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园内绚丽如画的景色,又形成一种“看者原为画里人”的审美趣味。乾隆皇帝御诗中言“来凭罨画窗,谈画隔举对”。这里“垒石敢低新日月,凿渠暗绕古门轩。应知风景依然好,又使游人纷断魂。”</h1> <h3></h3><h1> 抱素书屋为静心斋内一座相对独立的小院,主要由抱素书屋和韵琴斋两座建筑组成。此园既为书屋,而又韵琴,一片静心向心静,这份情调当是当事者才明。</h1><h1> 援引《汉书.礼乐志》:“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表现了百姓在国家安定兴盛时,保持纯朴本质而安居乐业的景况,表达了乾隆皇帝憧憬的理想统治的“抱素”二字还在。</h1> <h1> 抚窗而视,里面的一张大书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中国历史上诗作保留下来最多的人是谁?乾隆皇帝。有多少?收入诗集的43000余首。如果按照乾隆皇帝在位60年计算,大约平均每天就做了两首。他把写诗当成了写日记。不知道有多少诗作是在这张桌子上完成的呢?</h1> <h1> 抱素书屋旁边就是听琴处——韵琴斋。韵琴一指琴声,一指人们从北海东北方向引来流水,形成泉瀑,水声如抚琴低吟,又似碧玉落盘。琴声和谐,象征政治昌明,四时有序。象征圣王之治隐喻的韵琴斋中,摆设雅致,有榻,有琴,有瓶。炎热的夏日,坐在屋中,听琴音悠悠,清如澈玉;听泉水潺潺,颤如风竹,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h1> <h1> 走在随山势起伏迂回,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之感,仿佛置身于江南美景之中的走廊,步移景换,可以欣赏充满江南园林气息的形态各异的壁饰,还可以欣赏两边的美景,有山、有水,有树木,满满的人在画中游之感。</h1> <h3></h3><h1> 支公诗曰:“独寻幽静向山行,古木楼台更自迎。青瓦沟馀机杼线,朱阑槛起鹊鸦鸣。牵衣刺棘惜力弱,掩径青黄爱雪明。借问园丁筛柏实,和霜栽种定欣荣?”</h1><h1> 乾隆特别喜欢这座随自己心意图建造的镜清斋,经常来此游玩并让皇太子在此读书。因这里到处有清清池水,所以他曾用“临池构屋如临镜”的诗句,寓意“以镜子般的池水映照自己的心灵和品格。”我想,他的诗句不仅仅是自我警示,也向后人昭示着他是一位克己严格、廉洁清明的君王。</h1> <h1> 我走着,思索着,想象着当年哪位女子也如我一样不紧不慢地穿行在这里,想是在宫规森严的皇家御苑里,她定是不会如我这般自在悠闲吧?</h1> <h3></h3><h1> 此时此刻的镜清斋内早已不见了那位意气风发、多才多艺的乾隆皇帝。金色的“镜清斋”几个字,依然那么耀眼,点缀着古旧的院墙。</h1> <h3></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世俗的人们大都对金钱、权力、地位趋之若鹜。权力之巅如皇权亦有成为“昨日黄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之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里四门大开,已成为普罗大众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了,这恐怕是那些被奉为“九五至尊”的历代帝王们始料未及的吧。</h1> <h1> 走在北海,处处可见枝叶茂密旺盛的大树,有些年头的老树更是不少。团城现有百年以上古树38株,树龄大于三百年的古树17棵,其中油松“遮阴侯”、白皮松“白袍将军”树龄高达八百年历史了。这些古松古柏大多生长在高台的大砖缝隙中,“于狭缝中求生存”,但历经八百年沧桑的古木,却一直是生机勃勃,苍翠青葱。</h1> <h1> 在这样的树下驻足,倾听夏风拂过它的枝叶,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像一声声苍老的幽怨,向世人诉说着这里几百年的沧桑变换。</h1> <h3><h1> 当年的种树人早已不在,繁华似锦的乾隆盛世也已经消失不见了。世事变换,人世间如同白驹过隙,电光石闪,沧海桑田而已。</h1><h1> 历史在这里留下一处处遗迹,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可能那些帝王后妃们都曾走过;我们触摸过的每一个角落,可能那些大臣名将们也曾抚碰过……想到这里,身为历史迷的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浮想联翩,回味无穷……</h1></h3> <h1> 一只只的鸭子,在水中悠闲地游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阳光温暖地包裹着年迈的大树,让大树的影子,斜靠在灰色的墙面上歇息。我,站在树下,被这一刻的静谧和美好,爱抚着,包裹着……</h1> <h1> 一汪碧波,水天一色,袅袅微风,阵阵涟漪,层层细浪,缕缕微澜,恰似锦缎上残留下的些须浅浅的折痕,如梦一般在心海里轻轻荡漾……静静的,静静的,像一幅珍藏千年的古画,沉淀着遥远的记忆,引人无限遐思……</h1> <h1> 后记:北海中让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很多:智珠殿、阅古楼、画舫斋、蚕坛、九龙壁、快雪堂、天王殿、小西天……这里既有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又有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去了三次,前两次都是在冬季,手机还未工作就遇冷关机了。因此,第三次选择盛夏来,且带着两部手机,照片拍了不少,提起笔,诸多细节努力想还是回忆不准确,也了解得远远不够,不能一一尽述,提醒着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记忆力真真地衰退了。 2019.8.13</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