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王莉 李树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李树维 杜守文 王莉</h3></font></h3> <h3></h3><h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县的研学要求,秉承“明志致远,成学广才”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h3><h3></h3> <h3>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沂蒙,是一片血染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沂南是红嫂家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h3> <h3>本次研学活动自9月21日始,分批次进行。9月21日早7:30分,在卧龙学校黄建生副校长、北校区孟伟校长、学生综合发展指导中心李家亮主任、北校区七年级王建军主任、团委李树维书记的带领下,首批研学生340余人在各班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师和研学教官的陪伴下,乘车前往本次研学活动的首站——红色沂蒙影视基地进行研学活动。</h3> <h3>为了让研学之旅安全、高效,学校组织部分教师提前进行了专项调研、考察,从路线采集、生活保障、安全预案等全方位进行研学活动前期规划,制定方案,确保活动万无一失,并结合学生综合发展需要进行了专门的课程设计。学校为此次研学之旅做足了全方位的充分准备,人手一册《山大华特卧龙学校红色沂蒙教育研学手册》。</h3> <h3>即将踏上研学之旅,同学们欢欣雀跃,如鸟儿一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影视基地领军装</b></h3><h3></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捧着服装,心生敬仰与向往</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个礼! 看,我们像不像小红军</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沂蒙英魂广场举行开营仪式</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校区孟伟校长为研学活动致辞</b></h3> <h3>孟校长代表学校对参加本次研学的同学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遵守纪律,互帮互助,在研学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探索,不断提升自我,珍惜这次研学之旅,在快乐中学习,在与自然和历史的交流中成长,做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接班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唐泽海经理致辞</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生代表袁艺家发言</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卧龙学校副校长黄建生为本次活动授旗</b></h3> 走进常山庄,探寻红色沂蒙 <h3>九月的沂蒙,天高云淡,红旗招展。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循着先辈们留下的光辉印记,开始了行走的课堂。走进古村落——常山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烙画体验</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抚摩老物件,感受岁月变迁</b><br></h3> <h3>认识沂蒙古村干插墙、百年老屋,了解其特点和包含的智慧。“干插墙”是沂蒙山区一种传统砌墙方式,它是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军民团结、坚强不屈的沂蒙革命精神的写照。</h3> <h3>将课堂搬进大自然,认识沉积岩的构造及成因。</h3> <h3>学生每到一处,以实物、实景、实例为载体,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让学员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同行,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感染力和教育效果油然而生。</h3> <h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午餐时间,日高人渴漫思茶。尽管已是饥肠辘辘,同学们依然排着整齐的队形,井然有序地步入餐厅。</h3> <h3>孟伟校长和王建军主任关心学生就餐情况,仔细询问学生饭菜是否可口,让学生吃饱喝足。</h3> 走近红嫂,探寻红色基因 <h3>参观《中国革命红嫂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同学们认真听讲,大家在“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沂蒙红嫂的事迹展板前凝神驻足、沉浸思考中,了解到了沂蒙红嫂革命故事,感受到了沂蒙红嫂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沂蒙红嫂用她们大仁大义、大忠大勇、无私奉献,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抗战支前,谱写了感人肺腑、令人难忘的红嫂赞歌。同时,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h3> 支前体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体验火线桥</b></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体验战地救护,学习心肺复苏</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体验送军粮</b></h3> <h3>推车送军粮,通过切身体验,感悟沂蒙山人民当年支前的拥军意义,体验拥军支前劳动的艰辛,锻炼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h3>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 <h3>讲自己听来的红色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h3> <h3>这里的一点一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有一程属于我们自己的回忆。</h3> 夜醉篝火,情寄常山 <h3></h3><h3>篝火晚会将研学之旅推向高潮。同学们在篝火边畅谈一天的感悟,或歌或吟或伴或舞,进行才艺展示 。清纯的嗓音、婉转的歌喉将常山庄的夜晚点亮。在欢声笑语中,一天的疲惫渐渐云散。</h3><h3><br></h3> <h3>晚会过后,兴奋之情未减。同学们在宿舍填写研学手册,写研学感受家书。</h3> 研学第二天 <h3>清脆的鸟鸣声唤醒了黎明。同学们洗漱完毕,在楼下集合,集体合唱校歌。在悠扬激昂的旋律中开启了研学之旅的新一天。</h3> <h3>刘西玲老师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地址,将自己最美的祝福寄给家人。</h3> <h3>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h3> <h3>范志贵老师介绍了山东省第一所邮局在马牧池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书信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h3> <h3>县教体局领导李遵和来研学现场指导工作</h3> <h3>徒步去影视基地外围——拔麻村,户外拓展体验“把信送给加西亚”。由教官讲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真实故事背景。每队队长接受任务,并进行队员分工。</h3> <h3>路上,为了活跃气氛,减轻旅途的劳顿,教官教大家做一些趣味小游戏。</h3> <h3>刘西玲老师讲解崮山地貌。"山不在高,有景则名;景不在多,有韵则灵",沂蒙山区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在我国造型地貌中比较稀缺,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h3> <h3>蒙山处处埋忠骨,沂水声声诉英灵。常山庄是一部无字的书,摆放在岁月辽阔的几案上。你只要一步踏入,便可抵达炮火纷飞的革命斗争年代。</h3> <h3>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理念,现场聆听以红嫂为代表的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感知在苦难岁月中普通老百姓的坚定信仰和无悔追求,感知那个时代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同学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h3> <h3>石墙展示着细节,绿树妆点了沧桑。常山庄村口那条河流淌着革命烈士们的鲜血,那些发生过的感人故事,随着流年在生长,让后人在聚散的风云里,感受到沂蒙人的精髓、沂蒙人的风骨与秉性。</h3> <h3>走进常山庄,巍巍蒙山将你豪情灌满,滔滔沂水将你柔情浸润。走出常山庄,是一段历史的缅怀,更是一种充实的开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