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打造优秀班集体,主题班会就成为了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一环。</h3><h3>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新源县第五中学为了给同学们了解到革命先锋对革命的不懈奉献,对理想和信念的孜孜追求,2019年9月20 日学校德育处的安排下,开展了主题班会“品读红色书信,坚定理想信念”的读书会活动。</h3><h3>此次活动分别邀请了党员教师在七年级开展了解读裘古怀致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同志的信,陈觉写给妻子的信的活动。</h3><h3>八年级邀请党员教师开展了赵云霄、赵一曼写给孩子的信,江姐的托孤信,杨开慧写给弟弟的信的活动;九年级邀请党员教师开展了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元帅、毛岸英的家书的朗诵活动。</h3><h3>同学们从开展的活动中感受到书信中有同志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有为民务实的公仆意识,也有严格家风家规的典范。</h3><h3>本次活动的开展圆满结束,让同学们了解到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学们也表示要好好学习,在学习悟出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为祖国生日献礼。</h3> <h3>田东萍老师在诵读陈觉写给妻子的信。</h3> <h3>陈觉、赵云霄:革命伉俪 义感天地</h3><h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书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写信人就是陈觉和赵云霄。</h3><h3><br></h3> <h3>《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h3><h3>——赵云霄写给女儿启明的信</h3><h3>启明:我的小宝贝</h3><h3>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有了你4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到陆军监狱署来了。 当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 ! 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小宝宝 !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 ! 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 ? 小宝宝 ! 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 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h3><h3>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你的父亲是死于民国十七年阳历十月十四日。你的母亲是死于民国十八年阳历三月二十六日。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像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纪念只有像片和衣物及一 金戒指,你可作一生的惟一的纪念品 !</h3><h3>小宝宝 ! 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 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 ! 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小宝宝 ! 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死的。小宝宝 ! 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h3><h3>你的母亲 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h3><h3>1929年3月24日</h3> <h3>刘芳老师在诵读江姐的托孤信</h3> <h3>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h3><h3>如今,这封珍贵的红色遗书珍藏在三峡博物馆。</h3> <h3>库里夏提老师在诵读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h3> <h3>宁儿:</h3><h3>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h3><h3>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h3><h3>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h3><h3>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h3><h3>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h3><h3>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h3> <h3>杨开慧烈士藏在墙壁中的手稿中有这样一封“遗书”样的信,信中写到:</h3><h3>“一弟,亲爱的一弟……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如【于】是乎在我的心田中就占了一个位置。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你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啊。”</h3><h3>这里的一弟,就是杨开慧烈士的堂弟杨开明烈士。</h3> <h3>朱德致前妻陈玉珍</h3><h3>(1937年9月27日)</h3><h3>玉珍:</h3><h3>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h3><h3>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明扬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h3><h3>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还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h3><h3>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h3><h3>并问亲友均好。</h3><h3>朱德</h3><h3>九月廿七</h3> <h3>心系祖国——</h3><h3> “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h3><h3> 坐落在苍翠的艾坪山下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内,这封家书被放大在4米高的墙上,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一字一句,掷地有声。</h3><h3> “这封信是聂荣臻现存家书中最重要的一封,反映了聂荣臻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指着陈列柜里家书的复印件,重庆聂荣臻研究会副秘书长阙洪玉对记者说。</h3><h3> 这封家书纵21厘米、横27.2厘米,从右至左用楷书竖排书写。1979年,此信由聂荣臻的亲属从老家托人转交给了聂帅,现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h3><h3> 虽身在海外,但聂荣臻时刻心系故土。面对身处水深火热的祖国,抒发了希望“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的志向,家国情怀尽显无遗。</h3><h3> 事实上,在家乡时,聂荣臻就流露出这种爱国之志。</h3><h3>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江津县城也受到震撼。6月底,《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传来,聂荣臻等江津中学学生上街游行,同学们撒传单,贴标语,进行演说,号召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h3><h3> “抵制日货的举动引起商人的仇视,他们勾结反动军警,对学生进行镇压。”夏培渝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聂荣臻等人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赴法勤工俭学。而在1919年-1921年期间,江津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达40多人,为四川之最。</h3><h3>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内,陈列了他赴法前在重庆与同学的合影。照片中,聂荣臻身穿西装,眼神坚定。</h3><h3> 在法国,参加了几起勤工俭学同学发起的斗争后,聂荣臻陷入沉思:“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h3><h3> 在就读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时,聂荣臻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中,我开始认识到,要想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这样说。</h3><h3> 1922年8月,聂荣臻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二年春天,24岁的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h3><h3> 三幺舅大人尊鉴:</h3><h3> 别时菊放篱边,遽尔梅开岭上,转瞬又将贺新春矣。甥兹隔重样,能不浩叹,静夜一思,不觉泪下,虽云男儿志在四方,家乡何时得见?</h3><h3> ……</h3><h3> (摘自聂荣臻1920年1月31日给三舅、幺舅的信)</h3> <h3>关于这封家书的来历,马太平介绍,陈玉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保姆,当年与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一起被抓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救出。为了感谢保姆多年的照顾,1949年毛岸英特意写信给陈玉英表示感谢。而这封家书,一直保存在陈玉英的女儿孙燕手中。为了此次展览,孙燕特意将这特别珍贵的“纪念品”拿出来展览。</h3> <h3>读后感想</h3><h3>在黑暗与黎明之间,你来不及道别,只留下不舍的泪光。穿过岁月的层层迷雾,赵云霄,我看见了您,看见了和您一样千千万万的革命英烈们。你们是那么年轻、漂亮,那么坚定、执着。在信仰与骨肉亲情的天平中,你们以生命的代价作出了抉择。思念的烛光,点燃了星空;殷红的烛泪,滚落在历史的面庞,你们的笑容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h3><h3>灿烂阳光下,安定幸福中,面对时代命题、发展所需、人民期盼,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坚定信仰,不负这大好时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沸腾的热血为祖国流淌,向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强国的天空飞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