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日本国宝级建筑,可惜现在正在整修,停止接待游客,而且据说一修就是好几年。我们起了个大早,清水坂的店铺开门营业竟然也很早,日本的景区店铺有一个优点,就是商品很平价,不会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要高价。清水坂的各色小店众多,除了杂货铺和吃的,还有很多瓷器店和小艺术品店,充满了日本传统特色。路过一个古老的腌货店,门口两个老大妈举着腌黄瓜叫卖,游学的日本中学生纷纷购买,一人举着一根黄瓜啃。我俩一看,那得尝尝这15块人民币一根的腌黄瓜到底啥味道。交出去几枚日本硬币,黄瓜到手,咬一口,呦呵,真难吃!我俩勉强一人吃了几口,为了不浪费钱,总算差不多都咽下去了。不明白为啥他们爱吃这个,咸的很,还有种说不出的怪味儿,根本还不如生黄瓜好吃。</h3> <h3>走到清水坂的尽头,就到了清水寺,整个大殿被脚手架和遮挡幕布围着,什么也看不见,山上也不让爬,只好远远观瞻了一下。</h3> <h3>从清水寺溜达下来,我俩朝着二年坂三年坂花间小路进发,“坂”是“坡”的意思,应该形容的就是两条有坡度的路,但是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联想。二年坂和三年坂比清水坂更古老更安静,青石板路两侧是木制日式建筑,一招一式都带着唐风宋韵。路面干净的难以想象,我是穿了一双新鞋来日本,暴走了几天后脚丫子变大,鞋买小了,挤脚。我把鞋脱了拎着,穿袜子光脚走了好久,抬脚看看,白袜子还是白袜子,这石板路真的是比我自己家地板还要干净。路过一家宇治抹茶冰淇淋店,我俩毫不犹豫拐了进去,排队买了一只抹茶冰淇淋蛋筒,是最便宜的那种,结果人家不让在店里吃,不够消费标准。其实我们不是没钱,是那一碗碗的冰淇淋实在太大,根本吃不完,这一只蛋筒也不小。举着蛋筒出来,原来院子里也有桌椅,不让坐里面,我俩坐外面!刚吃了没几口,店员出来了,指手画脚一番,外面也不让坐!不让坐拉倒,站着吃,切。二年坂走到尽头过了马路后,再走几步看侧面路标,有一条石塀小路,真是好小好小,一不留神就走过去了,走进这条没有任何商业气息的细细的小路,两侧是大门紧闭的日式庭院,据说已有千年历史,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有两家挂着“宿”的牌子,应该是日本民宿。有的门口写着“禁止拍照”,那就是普通的日本民居了。小路不长,我俩在小路上往返了一遍,顶多用了10分钟。</h3> <h3>二年坂上有一家令人惊喜的店铺——吉卜力共和国。喜欢宫崎骏动画的人儿,这里让你大饱眼福。大大小小的龙猫,小魔女宅急便,无脸人手办,漫画原画,要不是紧着赶路,可以慢慢悠悠的呆上好久。</h3> <h3>几条古老的路径走遍,我们回到了昨晚曾经路过的地方——壹钱洋食,这个旅游旺季要排队一小时才能吃到的大阪烧,现在人可罗雀,可见时间选择的重要性。为了不吃太饱以免装不下其他美食,我俩仍旧只要了一份,一杯啤酒,分而食之。都说日本饭菜口味清淡,几天的日式料理吃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除了鱼生是原味不加调料外,凡是经过烹饪的食物,酱料比中国菜口味还重,偏甜偏咸,这份大阪烧也是如此,还算好吃,但真不值得排队一小时。</h3> <h3>吃过大阪烧,欣赏了白天同样流光溢彩的鸭川,回头重游锦市场。白天的锦市场和夜晚截然不同,热闹非凡,游人摩肩擦踵,可以想见旺季时真要人叠人了。锦市场也是一个鱼市场,出售新鲜海产品的店铺一家连一家。大虾大螃蟹不能吸引我们,鲜活的海胆让人挪不动步。东西是现杀现吃,也没有桌椅,就有几个小凳子摆在摊子外面,就着案板你就吃吧,真正的堂食——在穿堂街道上食用。我们选了北海道海胆,元贝,鲔鱼生,这时旁边的几个同胞大姐刚刚吃完,后来的一个小伙子点了三只不同种类的生蚝,个个儿硕大无比,看他嘬的香甜,俺俩也在店老板的推荐下选了一种京都近海出品的尝尝,大海的味道啊。大海的味道价格也让人头大,不过比起国内的同品种料理,还属价廉物美。吃过鱼生又搞了份杏仁豆乳,肚子填了半饱,因为要回酒店取行李再次上路,上路前还有一份经典拉面等着我们。但是大雨挡住了去路,等了半天还没有晴天的迹象,四毛掏出万能的手机,打开万能的微信,用滴滴出行叫到了一辆日本出租车!不到万般无奈我们是不打算做出租的,因为日本的出租车实在太贵了,短短不过1.5公里的距离,交出去40多块人民币,坐不起呀坐不起。</h3> <h3>登上去东京的新干线列车之前,我们找到了伊势丹拉面小路,伊势丹的顶楼通道是后现代的钢铁结构,和一天来满眼的古风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也是眼前一亮。拉面小路聚集了各具特点的多家日本拉面,我俩选择了店门口飘扬着一股臭烘烘味道的博多一幸舍。一大碗实实在在的豚骨拉面,最后俩人都没吃完,口感嘛,只能说是一般,基本没有还要再来的欲望。坐到新干线的位子上时,天气已沉,想看窗外风景加钱买的临窗票压根没派上用场,外面啥也看不见了,那好吧,睡一会儿,东京,晚上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