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4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千万万个建设者参加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我和老伴有幸成为建设者群体中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所在的单位复制了荣誉证书,制成纪念品颁发给每位参建者,并为我们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文是我2019年发布的美篇,现补充上述图文后重新发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敬俊 2022.02.02</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香港濒临南海,淡水资源不足。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每遇大旱天气就出现缺水情况。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香港的稳定和发展。</h1> <h1>1962年至1963年,香港连续九个月无雨,出现严重水荒,四天供水一次。下图为居民排队等水。</h1> <h1><br></h1><h1>为解决香港同胞的燃眉之急,内地自1961年起通过新修的深圳水库向香港供水。后经周恩来总理拍板,内地政府决定兴建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将珠江水系的东江水引入深圳水库,从而满足香港对淡水的需求。</h1> <h1>调水工程名称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该工程利用一条由南向北的天然小河,修建多级拦河坝和水泵站,注入东江水,逐级提升,迫使小河倒流,由北向南流入深圳水库。输水线路全长83公里。<br>该工程于1965年3月1日投入运行,从此,东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深圳,流向香港,长期困扰香港的缺水问题得以缓解,香港的经济腾飞有了坚实的基础。</h1> <h1>东深供水工程建成后曾经过三次扩修,逐步加大供水量。2000年,为解决天然河道的污染问题,又对该工程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改造工程全称为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简称东改工程。<br></h1><h1>东改工程选用新的输水线路,弃用原天然河道,从取水点到深圳水库的输水建筑物全部采用地下的涵管、隧洞或架空式的槽、渠,完全阻断沿线污染源,避免沿途污染,从而保证供水水质。</h1><h1>东改工程2000年8月开工,2003年6月通水。工程建成后,供水流量(分段)为100——73立方米/秒,年供水24.23亿方(立方米),其中供应香港8.2亿方(最大11亿方),其余供深圳及工程沿线使用。</h1><h3></h3> <h1>东改工程地理位置图</h1><h3></h3> <h1><br></h1><h1>东深供水工程(含历次扩修、改造工程)的勘测设计单位是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广东院),广东院实力雄厚,名列全国勘测设计百强单位,为东改工程提供了优秀的勘测设计服务。优秀的工程勘测设计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前提。</h1> <h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院址:广州市天寿路,广东水利大厦</h1><h3></h3> <h1><br></h1><h1>东改工程施工和建设监理面向全国招标,由于工程规模浩大,工期较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及建设监理任务被分成多个标段招标。<br></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人在广东院工作,当时兼</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广东省科源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总工,参加了东改工程的建设监理投标,中标四个标段(约占全工程的三分之一),由我担任东改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span><br></h3> <h1>参加东改工程开工仪式</h1><h3></h3> <h1>驻扎工地的建设监理部</h1><h3></h3> <h1><br></h1><h1>先看看东改工程的设计要点和靓点吧:</h1><h1>东改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4座泵站、三座渡槽、6座隧洞、两座倒虹吸、数条箱涵、圆涵等,线路总长49.98公里(不包括无需改造的线路长度)。</h1> <h1>泵站设计流量为100立方米/秒、90立方米/秒,站内安装世界同类最大的水泵机组(单机流量16.7立方米/秒、15立方米/秒),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h1> <h1>泵站外观</h1><h3></h3> <h1>泵站内的水泵机组</h1><h3></h3> <h1><br></h1><h1>渡槽过水流量100立方米/秒,U型现浇混凝土双向预应力薄壳式结构,世界同类型中最大。</h1> <h1>U型薄壳渡槽</h1><h3></h3> <h1>渡槽步进式施工模架</h1><h3></h3> <h1><br></h1><h1>隧洞为无压明流式,穿越软岩地层洞段采用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支护。</h1><h3></h3> <h1>隧洞软岩洞段</h1> <h1><br></h1><h1>内直径4.8米的预应力圆涵为世界同类输水建筑物中最大。采用现浇混凝土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h1> <h1>压力圆涵,内直径4.8米,双管</h1> <h1>圆涵施工</h1><h3></h3> <h1><br></h1><h1>建设监理的任务简单地归纳为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控制是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理是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是指协调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关系。</h1> <h1>我们深知东改工程意义重大,建设监理责任重大,每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程规范,不敢有丝毫懈怠、半点马虎。</h1> <h1>东改工程现场工作掠影</h1><h3></h3> <h1><br></h1><h1>我任东改工程总监驻工地半年多时间,2001年春节留守工地值班,节后不久即奉命回院工作。接替我的是科源监理公司的林总经理。</h1> <h1>东改工程建成后获得很多荣誉和奖项,国家级的有: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h1> <h1>2017年9月,我随部分退休老同事回访东改工程,看了几处水工建筑物,参观了东改工程陈列馆和纪念园。<br></h1><h1>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回忆当年的日日夜夜、是是非非,不禁几多感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鄙人老矣!</h1><h3><br></h3><h1>在东改工程纪念园矗立着一座雕塑,时任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雕塑题名“生命之源”。</h1> <h1>回访东改工程留念</h1><h3></h3> <h1><br></h1><h1>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清澈甘甜的东江水滋润着南粤大地,滋润着东方之珠。粤港同饮一江水,内地、香港一家亲啊!</h1> <h1><br></h1><h1>参考文献: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技术总结</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