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与大象石的传说

晨晨

<h3>穆桂英与大象石的传说</h3><h3> 适逢北京房山的姐姐,姐夫八十寿辰,我们前往祝贺。过去只知道他们工作的燕山石化在北京房山,他们居住的燕化生活区叫羊耳峪,曾是个偏僻的小村落,这次亲临,才知羊耳峪村有着厚重的历史。</h3><h3> 羊耳峪村是何时代形成,现今已无从考证,但村北的古动物化石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地区。羊耳峪村倚房山北大梁,傍雾岚山,西隅有四季清冽的双泉河,东面有常年不涸的东河。按照传统的风水理论,这是个人间香火旺盛之地。虽然随着燕山石化的建立,羊耳峪村被拆迁,一座古村落已成为历史,但值得庆幸的是有着美丽久远传说的羊耳峪大象石,还在村南巍然屹立,被完整的保存下来。</h3><h3> 在姐姐家的楼上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大象石,但为了看得真切,我多次来到象石附近欣赏观看。这是一块硕大的椭圆形花岗石,高约两丈,横立于凸起的花岗岩大石面上,上大下小,仿佛一块飞来石。巨石西面有一块小石相傍,犹如巨象引领一头小象在姗姗行走,巨石上面刻有年代久远的“卓尔不群”几个大字。</h3><h3> 据《房山县志》记载:“羊耳峪大象石,县西北十二里,一名红羊峪,有大石高两丈余,形似象,故名象石。上有贞元乙亥仲春二月二,金朝遗字刻石具文:古石 ,异样, 其形类象, 问我生时 ,天地未判。”</h3><h3> 此记载可以看出,大象石以其孤傲雄奇称世,已有近千年历史。前人所以称它:卓尔不群,是因为它不仅硕大,而且如累卵一样,危立于微秃的石面,下面接触点极小,远远望去,仿佛摇摇欲动。</h3><h3> 入夜,星斗满天,我和姐姐坐在象石苑的长椅上,耄耋之年的姐姐给我讲述羊耳峪村的历史。话说羊耳峪原名养儿峪,大象石名声在外,不只是年代久远,这里面还有一段关于杨家将抵御外族入侵的故事。相传,北宋时期,燕山地区曾是辽宋两朝征战的古战场,双方在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为迅速打开僵持局面,南下中原,辽军在大石河畔摆开了一座天门阵,挑战宋军,並下战书说两个月内如果宋军破不了此阵,就得向他们进贡称臣。</h3><h3> 这天门阵有七七四十九道门户,八八六十四道关口,九九八十一个暗中机关,大阵套小阵,小阵连大阵,其阵势深深浅浅,区区弯弯,变化无穷。此阵法用的是阴阳二气,对方只要一进入,就会必死无疑。</h3><h3> 就在这节骨眼上,宋军通晓破阵之法的主帅穆桂英却十月怀胎就要生子。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大将韩昌打探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亲自前往宋营挑战。</h3><h3> 穆桂英闻之,不顾手下劝阻,出营迎战。她连斩敌军数将卒,一阵阵地杀,一阵阵地破,所向无敌,致使辽军不得不后撤。穆桂英打马就追。行进间,突然腹内一阵疼痛,身子一晃,险些跌落战马下,好在她的坐骑颇通人性,感到主人身体欠佳,便停下来,不断仰天嘶鸣。</h3><h3> 穆桂英心想:不好了,恐怕我要生了!于是赶紧拉住缰绳调转马头,众将也急忙上前掩护,穆桂英才撤出了战场。为防敌军追击,大家不敢停留,沿着一条小路,匆匆来到一处叫做红羊峪(亦称洪羊峪)村东口,在一处缓缓的小山坡中间有一块凸起的硕大的花岗岩巨石,近旁住着一户农家,大家扶着她走近时,只见一位老妇人在茅屋前忙碌。此时穆桂英实在撑不住了,阵阵痛楚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她“哎呦”一声昏了过去。</h3><h3> 见此情景,老妇人急忙招呼家人将穆桂英抬进屋里,老人知道穆桂英即将临盆分娩,急唤媳妇点灶烧水,准备接生,並将温水浸湿面巾敷在穆桂英的腰腹上,低头轻声安慰着……很快就听得一阵阵婴儿啼哭声,一个大白胖小子呱呱降生了。</h3><h3> 穆桂英在此间所生男婴就是后来威震敌群,勇冠三军的名将杨文广。从此这个小山村的后人为记住飒爽英姿,武艺超群的穆桂英的功绩,就把原来的村名“红羊峪”改为“养儿峪”。随着时间的更迭,现在这里的行政地域名称已改叫“羊耳峪”但当地的老人们记忆深刻的名字还是“养儿峪”。</h3><h3> 如今,大象石周围修茸了象石苑,拱门公园,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谈古论今,休闲乘凉的好去处。</h3><h3> 莫嫌燕山无怡情,上风媛月属象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