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的大月饼&你好灯塔

芝麻妈爱分享

<h3><br></h3><h3>📘 今天分享的是凯迪卡大奖绘本《小星星的大月饼》与《你好,灯塔》</h3><h3><br></h3><h3>有一只小可爱小星星,她有个愿望是吃掉大大的月饼~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h3> <h3>《小星星的大月饼》是今年凯迪克的银奖作品,由华裔儿童作家林珮思创作。</h3> <h3>自2018年8月出版至2018年年末,《小星星的大月饼》迅速捕获了美国图书管理员、教师和家长的心,在当年就拿下了包括《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奖、《柯克斯》年度最佳图书奖、《波士顿环球报》年度最佳图书奖等在内的近20项业内响当当的图书奖项,并最终在2019年1月跻身凯迪克大奖的行列。</h3> <h3>这是一本充满童趣的绘本,讲了一个小孩子偷吃大月饼的故事。</h3> <h3>翻开书的封面,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环衬页。请大家注意,环衬页的这张图画包含了大量信息,可以跟小朋友一起讨论和分享。</h3> <h3>例如: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大人在一起制作食物。</h3><h3>这个时候,可以让小朋友猜一猜,这个大人是谁?她们在做什么呢?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h3> <h3>细心的小朋友还会发现桌子上和架子上摆放着各种食材和制作工具,有一些还是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比如:擀面棍、捣蒜的臼杵,还有架子上的竹蒸笼,这些都很有中国特色呢。</h3> <h3>翻到下一页,我们看到食物已经烤好啦!</h3> <h3>这时也许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这两个人物也是像我们一样有着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的中国人的样子,所有这些都会给中国的小读者带来很多亲切感。</h3> <h3>这时,看过文字,我们会得到几个答案:</h3><h3>1.&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小女孩叫小星星</h3><h3>2.&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大人是她的妈妈</h3><h3>3.&nbsp;&nbsp;&nbsp;&nbsp;&nbsp; 她们刚刚一起制作的是一个大大的月饼</h3> <h3>妈妈把烤好的大月饼挂在空中,让它凉一凉。并且嘱咐小星星,在没有得到妈妈的同意时先不要吃。小星星点点头,答应了妈妈。</h3> <h3>在小星星刷牙、洗脸和靠在床上看书的时候,作者用了三个金黄色的圆形背景,似乎在提醒读者:小星星一直在想着那个圆圆的、金灿灿的大月饼呢。</h3> <h3>小星星努力记着妈妈的话,直到她睡着了。</h3> <h3>于是,她垫着柔软的小脚丫,悄悄地朝着大月饼走去。</h3> <h3>如果她在大月饼上咬上一小口,妈妈会发现吗?</h3><h3>小星星觉得,不会,嗯……太好吃了!</h3> <h3>咬完一口,小星星就飞快地奔回她的小床上。</h3> <h3>第二天晚上,小星星又想起了那块大月饼。</h3><h3>如果她再在月饼上咬一小口,妈妈会发现吗?</h3> <h3>小星星觉得,不会。</h3><h3>就这样,每天夜里,小星星都去大月饼上咬一小口,一口接着一口……</h3> <h3>咦,这个大月饼怎么这么像月亮呀。</h3><h3>天上的月亮也是像这样一点一点变小的吗?</h3> <h3>最后,妈妈终于出现了,她弯下腰,看着躺在碎屑中的小兔子,笑了……</h3> <h3>作者林珮思把月亮的变化融进了这个关于大月饼的故事,让这本书多了一重科普的功能。很多读者反馈,正是通过这本书,孩子第一次了解了月亮的变化过程,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h3> <h3>相信读到书的最后,每个读者都会不自觉地会心一笑,因为妈妈对调皮的小星星的包容,也因为小星星的坦诚。</h3> <h3>有一次在书店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一个三岁的小朋友听到故事的最后,不停地说,“妈妈发现大月饼不见了,再去做一个”。</h3> <h3>她是不是已经猜到大月饼去哪里了?天空中还会有新的月饼出现吗?</h3> <h3>台湾童书评论人余治莹女士在看了这本书后说:“这本书并没有高潮起伏、曲折离奇的故事,却让人动容不已,主要在于妈妈和小女儿之间的互动与情感,是那么的自然纯真……许多读者看了又看,也是想要一次次地感受暖暖的爱。</h3> <h3>好的绘本一定是可以打动人的,或是让你露出欣慰的笑容,或是让你留下感动的泪水,很多时候,我们还会从中学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h3> <h3>下一次,如果小朋友再做出某些调皮捣蛋的事惹你生气,他会不会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问你:妈妈,你爱我吗?</h3> <h3>是呀,大月饼不见了,那就再去做一个。小星星一口一口吃掉大月饼,最终抵达的是妈妈的爱。也许,这才是小星星每次甘愿冒着风险,偷偷吃掉大月饼的真正原因吧。</h3> <h3>她告诉我们,对孩子要包容。包容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包容他们不能自已的行为。有时候,一个微笑比斥责更能够让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h3> <h3>她告诉我们,不必执着。生活犹如一场游戏,不一定要分出胜负,开心就好。小星星偷偷吃掉大月饼,然后再跟妈妈一起去做一个,你确定这不是妈妈有意为平淡生活添加的一点趣味?</h3> <h3>她还告诉我们,厨房是一个亲子交流的绝佳空间。跟孩子一起制作食物,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一个对食物充满热情的孩子,也绝对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h3> <h3>读完了整个故事,我们大概体会到了,这对母女是住在天上的,她们穿着布满了星星的睡衣,也许她们就是星星呢?或者是像嫦娥一样的仙女?她们只有在夜晚会出现,就像星星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会在她们的身边发现一些会出现在夜晚天空中的事物,比如:</h3> <h3>翻到书的最后一页,也就是后环衬页,我们会看到那个跟前环衬页相同的图画:</h3><h3>小星星和妈妈又回到厨房,一起制作一个新的大月饼。</h3> <h3>还有哪些细节,妈妈们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来找一找。</h3><h3>或者干脆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夜空,你们又能看到什么呢?</h3> <h3>下面再跟大家聊一聊另外一本《你好灯塔》。</h3> <h3>这是今年凯迪克金奖的作品,也是获得了无数奖项,赢得了全世界很多大小读者的喜爱。</h3> <h3>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曾经凭借《寻找维尼》获得凯迪克金奖的苏菲·布莱克尔。</h3> <h3>她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捕捉历史上的感人瞬间,并将这些故事写进她的绘本里。她也会为这些故事查找、搜集资料,甚至实地考察,去体会故事中人们的生活。</h3><h3>为了创作《你好灯塔》,她真的到一座灯塔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去感受守塔人的生活和心情。</h3> <h3>《你好灯塔》讲述了一个守塔人守护灯塔的故事。</h3> <h3>他来到这座灯塔,精心布置,把它变成自己的家。</h3> <h3>但一个人的生活终究是孤单的,直到有一天物资供给船为他送来了妻子,一家人终于团聚。</h3> <h3>冬去春来,潮起潮落,无论外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灯塔都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大海上。</h3><h3>。</h3> <h3>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书中灯塔的样子与守塔人的生活场景交织在一起,而灯塔的位置从来没有变过。</h3> <h3>而灯塔里的生活却在继续。</h3> <h3>他们曾经救起遭遇了风暴的船员:</h3> <h3>也曾经在这里迎来了新的生命:</h3> <h3>曾经经历病痛:</h3> <h3>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灯塔安上了新的装置,不再需要守塔人了。</h3><h3>守塔人一家人终于离开灯塔,登上陆地,开始了新的生活。</h3> <h3>这个关于守塔人的故事包含了很多层次的含义。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生活空间多么狭小,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恶劣,我们依然把属于自己的空间布置得温馨可爱,可以为自己煮上一杯茶,或者在风平浪静的日子探出窗口钓钓鱼。</h3> <h3>与充满童趣和母爱的《小星星的大月饼》比起来,《你好灯塔》体现了更深刻的人生寓意和人文关怀。这也是它受到到更多成年人喜欢的原因吧。</h3> <h3>苏菲曾经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灯塔中。灯塔中的生活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h3> <h3>它也让我们感受到责任的力量与坚守的信念,那种不离不弃,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许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孤单、困惑、甚至痛苦,但那份坚守与执着却是那么美丽动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