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打卡游西安(9)大华1935

老文刀北田共

<h3><font color="#010101">"大华·1935"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251号,地处西安火车站北侧,西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距西安城墙约600米。项目占地面积约140亩,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12年湖北商人徐荣廷承租了张之润创办的湖北“四局”,集聚了一批有识之士,一起开始自行创办民族工业的创业之举。1920年创办裕华纺织股份公司,1921年创办大兴纺织股份有限股份公司建石家庄大兴纱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兴纱厂多方寻求出路,1934年4月石家庄大兴纱厂派人到陕西考察建厂条件,得知西安不仅具有原材料丰富,运输便捷,产销条件优越等优势,而且在西安建厂深得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和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的大力支持,大兴董事会遂决定在西安建大兴二厂,后又更名为西安大华纱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生产车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生产车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华厂的老锅炉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安大华博物馆位于大华·1935园区东侧,由原长安大华纱纺织厂老布场厂房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凤凰涅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年沧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石凤祥(1893年-1966年)名志学,字凤翔。湖北孝感人。纺织教育家、纺织技术专家、纺织实业家。先后担任大兴纱厂、西安大华纱厂、广元大华纱厂的总经理。在抗战时期为发展内地的纺织工业做出了贡献,一生致力于发展振兴民族纺织工业。她的女儿石静宜与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是夫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蒋纬国与石静宜的爱情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石凤翔办公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邵力子参观大兴纱厂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华纺织厂曾是国军的军需厂,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ont></h3> <h3>老式手工织布机。</h3> <h3>生产于1908年美国通用公司的这台X 52.立式铣床。1921年河北大兴纱厂成立时,购置了这台洋机器。1936年大兴二厂成立后从河北运到西安。一直使用到2008年,企业破产后,才从生产线上退役。</h3> <h3>大修后的固定资产标签。</h3> <h3>各种纺织机械。</h3> <h3>悬挂在厂房上方的标语。</h3> <h3>模拟工作场景的蜡像。</h3> 1949年5月20日解放军进驻西安。1951年大华纺织厂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成了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1998年在国企改制中由中国华诚集团兼并,2001年,这座工厂更名成了陕西大华有限责任公司,恢复成了原来的“大华”名称。然而这个“大华”并不是原来的“大华”,仅仅维持了几年到2008年就破产了。<br>2011年大华厂区整体移交给了曲江新区,经过改建,2013年西北首家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大华1935”落成。一些历史建筑,如当年住过高级技师的老院子、大华老锅炉房、老库房等供游人参观。<br>原来的厂区靠近太华路的部分,则划成了综合商业区,厂区还有一些厂房开辟成了文化艺术区,特色餐饮区等等。重组待岗的职工就安排在这里就业。<br>今天,“大华”作为纺织厂已经消失,但只要提起“大华”,只要到“大华”遗址参观,人们就不会忘记石凤翔这个名字,不会忘记他对西北纺织工业的贡献,也不会忘记蒋纬国和石静宜的传奇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