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实施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引领作用,提高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市教育局于2019年9月19日在解放中心校召开了“梅河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暨吉林省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挂牌仪式”现场会。 市教育局副局长佟海燕、基教科科长付明忠、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及全市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提升工程”辅导员等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三个内容:<br> 一是对“2014-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一期)”总结表彰,并对我市解放中心校、第三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三所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授牌。 二是三所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展示:分别是解放小学的杨秀波老师展示的数学课《分数的意义》;第三实验小学的高云鹤老师展示的音乐课《草原上》;实验中学的郭金金老师的英语《基于话题的复习课》和第三实验小学李慧慧老师的《101教育PPT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融合说课。 三是召开梅河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四中的李璐、育红小学的孙欢做了2019年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分享;教师进修学校综合部主任范茂军主任对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进行了部署。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2019至2022年,随着我市能力提升工程2.0的徐徐展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冯雪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围绕整校推进,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推动教师研训,学科联动,整校开展,实现“所学为所用”。三是着力缩小差距,通过实施创新培训平台,利用研学发展共同体推进我市城乡“双师教学”模式改革,做好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是推动监测、督导。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作为教育督导的一项内容。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常态化监测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h3> <p>撰稿:范茂军</p><p>摄影:刘大利 </p><p>编辑:卢政秋</p><p>审核:冯 雪<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