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菊花台》是这次观摩学习的第一堂课,听完这堂课觉得它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享受!首先,李老师的教态让人觉得很舒服,亲和力十足,其次李老师带来的这堂加入越剧创编的音乐课让人耳目一新,整堂课从一开始的抛纱巾、带领着大家一起进入旋律的感知和体验,李老师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因为他们更喜欢流行乐,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哼唱、还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的戏曲文化——越剧.</h3> <h3>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听完这堂课、觉得需要自己学习的几个亮点:</h3><h3>第一、巧用教学道具 </h3><h3> 李老师充分解读了作品的特点,利用最切合情感特色的纱巾来当道具、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肢体的律动、充分体验感知旋律特点.</h3><h3> </h3> <h3>第二、巧用图形谱</h3><h3> 李老师设计的这个图形谱能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旋律的走向特点.从而辅助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我觉得该图形谱的亮点在于每一个乐句的开头给出了音高,便于学生准确的掌握音高,从而为演唱歌曲做了铺垫.</h3> <h3>第三、设计创编,有效结合</h3><h3> 李老师选择这首歌曲,<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旋律起伏不大,容易学,从而可以更多关注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自然的展现,学唱部分并没有出现一个音符,而是让学生通过感受聆听体验达到了学唱的目的!在有效的学唱以后进行创编,设计加入越剧,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中国的第二大剧种——越剧,感受中国的戏曲文化!</span></h3> <h3>谈一谈困惑:</h3><h3>1、对于高段年级的课程内容,怎样做到有效结合的创编!!</h3><h3>2、如何准确的选择课堂教学道具,达到辅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的累赘!!</h3><h3>3、如何设计最有效最直观的图形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