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昨天上午教研室王主任来听课,针对这节课、这个阅读策略单元,给我们做了细致的指导。</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下午,我再次带着孩子们上了《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顺着上午的思路,主要做了三件事。</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一是处理了第一课时不尽人意的地方,讲解了“生活中的问题”和“语文问题”的区别(此处省略100字)。</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二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从一部分内容中提出问题,并且创新了方式:同学们继续阅读这篇童话,练习针对一部分(某个自然段)提出问题,自己找到答案。然后起来挑战别的同学,看看被挑战的同学找的答案跟你一样不?孩子顿时兴味盎然。开始读书,提问,找答案。五六分钟后,开始交流。提问了三个举手的孩子。第一个同学提的问题还是生活常识问题。第二个同学是针对22-23自然段提的,从她提的问题中我发现,这孩子被五粒豆子倒腾糊涂了,把五粒豆子不同的结局弄混了(谁叫安老师写这么些豆子的,怪我咯?)总之,没法回答。最后一个学生是针对19自然段提了个问题:“母亲为什么要把豌豆苗用小棍子支起来,不叫它被风吹断”?然后挑战另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也答对了。我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个句子连起来,总算是提了一个像样的问题。</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三是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13—24自然段,把梳理出来的多数同学针对全文提的问题解决了一下。比如“母亲为什么吧一株豌豆苗成为一个小花园?”“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等。也只是根据学情,没有深挖主题情感类的东西。安徒生的童话特色就是关注心灵,不假,但是我认为这篇童话出现在策略单元,我等带着这些可爱的小蜗牛学会提出语文问题,顺带着理解一下课文内容,足矣。</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昨晚的语文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回家阅读《主题学习丛书》50页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最有意义的生活》。运用课堂学到的方法提出四个问题,3个针对部分内容的,1个针对全文的。自己想象的非常美好。今天早上收上丛书,发现两个没提的,12个胡乱提的。只有四个同学提得有点意思,问了问,两个男同学是家长帮着提的,只有两个女同学是自己提的。</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凉凉!</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萌萌自从怀了二胎,整天嚷嚷着要去跟着我随堂听课,是来自二宝的力量?还是怀了个哪吒?</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今天上午第三节继续学习新课《蝙蝠和雷达》。萌萌随听。</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一上课先回顾了昨天学习内容和方法,点评了昨晚的家庭作业,主要是提问问题的情况,然后开始学习新课。首先带着学生朗读了全文,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分析了文中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的问题,之后开始读书,提自己的问题。课文不长,每人提问了两个问题就开始梳理。为了避免乱套,我把问题写在了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哭笑不得,这都是些啥问题呀?!如果后面不加个问号还以为是在胡哟哟来。除了一个好歹能在文中能找到答案的,其他的都是从文中提出来的但是文中没有答案,哪里有什么角度?这真是提问题提出了新高度!</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下了课,萌萌忧心忡忡地说,你们些孩子真那个。我不知道说点啥好了。第四节课,我就想,为什么昨天的课铺垫的那么好,到位,今天孩子仍然提出了这样不堪的问题?在去餐厅吃饭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可能与本文的文体有关,《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对这些读书少、科学常识更少的孩子来说,不像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容易理解,阅读理解是提问题的前提,不理解自然不会提。再就是,科学小品文提出的问题像科学问题,自然不像语文问题。这也是我找到的最合理的理由。</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些编者为啥不安排几篇写人记事的文章?</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下午还有语文课,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b><b> 我还是认为,孩子会不会、能不能提出语文问题,与之前的阅读实践有关,与思维习惯有关。单纯教给方法作用不大的。</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