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一片暖

黑石幽兰

<h1><b>有种记忆,</b></h1><h1><b></b><b>入心入骨,</b></h1><h1><b></b><b>牵系今生,</b></h1><h1><b></b><b>甚至来世……</b></h1><h1><b></b><i> ~~~篇前</i></h1> <h1>  收拾完七七八八的“贵重”东西,将屋里屋外重新打扫一遍,把钥匙郑重交到了屋子的新主人何嫂手里。“呯”,门锁上了。本想借口什么要紧物件还没拿,再进屋一次。张开的嘴又闭上,抬起的脚又收回来。</h1><h1> 站在屋门口的那株三角梅下,怔怔的,呆呆的,久久的……</h1> <h1>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h1><h1> 那屋子地处镇上小学的一角落,小两室,四十多平米。底楼,阴暗,潮湿,又无什么完全产权。即使价格低廉也少有人问津,我们姐妹几个商量买下,以备回家需用。几经修葺折腾,防潮,除草,开窗,粉刷,砌花园,置石桌……终于有点“屋模屋样”了,加上校园绿树掩映,别说真还有了几分“姿色”。</h1><h1> 那年,那屋子对于我父亲,简直犹如一根救命稻草。母亲意外离世,年迈有眼病的父亲顿感失去了依靠,似空中浮云飘。</h1><h1> 一向固执的他,吧哒着叶子烟,低着头,默无声,“白头老父遮门啼”。我们能读懂父亲,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对老屋与街坊的不舍,对子女孝心的理解。怕他悲伤至极“一口气不来”,怕他“睹老屋更思人”,于是我们作了让步,不再勉强他离开,不再勉强他到城里,只跟他商量说,住在“那屋子”行不?父亲突然放声大哭,像孩子,是委屈?是兴奋?是不舍?是无奈?被拉过壮丁,参加过土改、四清、三反五反,文革被批斗……风霜雨雪,他一路挺过来,没流过一滴泪。</h1><h1> 一向强悍的他,噙着泪花点着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h1><h3><br></h3><h3></h3> <h1>  就这样,八十八岁的父亲,蹒跚着,大包小包,从老屋搬进了“那屋子”,搬进了“新家”。</h1><h1> 人们都说时间能淡忘,温情能疗伤,我信了。渐渐地,看见了他久违的笑脸,操场走圈圈时挺直的身板,拿起扫帚利索扫院子的身影;听见了爽朗的笑声,“新闻”与“天气”的播报(他每天必看电视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还习惯向别人播报)。</h1><h3></h3><h1> 请来照顾他的人种种原因换了再换,那左邻右舍,那亲情,那温暖,却始终。</h1><h1> 卞姐姐为挑选照顾的人跑前跑后,谭姐姐为他备炭火摔疼了腿,张姐姐不辞辛苦经常送他最爱吃的豆花,聂叔叔隔三差五量血压,王叔叔茶余饭后陪伴拉家常,鲁阿姨将自家三角梅移栽到他花园。</h1><h1> 堂姐姐工作结束去陪他,堂妹妹给他送鸡蛋,堂弟弟买了香蕉,侄儿子送中坝土烟,干哥哥捉来十二年的老鸭,表姐姐大老远来看他,表弟弟表妹妹打了电话。</h1><h1> 蒋家小伙子扶他上石阶,杨家三岁小朋友端板凳请他坐,胡家,代家,陈家。</h1><h1> …………</h1><h1> 我们回去看他,院子里,亲人中的如此种种,总会如数家珍,满脸的幸福,满心的感激。</h1><h1> 最难忘的是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父亲自感胸闷难受,呼吸困难。他打算不再麻烦邻里和家人了,强忍不与人说。自己悄悄穿戴整齐,准备到床上躺下,顺其自然,去“见马克思”了。是邻居发现不对劲,拨通了我们的电话。救护车到达,满屋邻居,你帮我扶。刘医生说,幸亏及时,肺部感染很快被扼制住。九十三岁的他又以健康、乐观、感恩的高质量生命,活跃于尘世,又两年。</h1><h1> 那场病之后,他却主动的乖乖的提出要住进城里了。莫非他自知命数将尽?我们却是心知肚明:他怕我们忧虑,影响工作生活,怕跟邻居带来麻烦。</h1><h1> 越这样越是让人心疼:老了,不能自己做自己了,跟命运抗争的意气和能力都没了。</h1><h1> “思归终有可得”。我们每年夏天送他回那屋子,住两个月,记得那年回来时脚步更快了,精神更抖擞了,我敢肯定,那个夏天,他是快乐的。后来每每谈到那屋子及院里的人,总会眼睛泛光,问过不停,又赞不绝口。二O一五年的六月二日,九十五岁的父亲走完了他的人生路,长眠于这块心心念念的故地之上。</h1><h1> …………</h1><h3></h3> <h1>  “嘻嘻嘻”,一阵笑声传来,循声望去,一对小女孩在追逐蝴蝶。“花,好漂亮的三角梅花花”,“阿姨,我们不摘花,我们只捉蝴蝶”。稚嫩而清脆的声音让人倍感温暖,心生希望,有如吃了人生果一般,每个毛孔都舒畅。远处,有几个顽皮的小男孩突然坐下来,静观“羽毛球大赛”……</h1><h1> 是呀,生命来来往往,生生不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唯有微笑,唯有希望,唯有爱,唯有阳光之心。日子便会单纯幸福,生活便会比蜜还甜,生命便会活力充实……</h1><h3></h3> <h1>轻轻的我走了,</h1><h1>正如我轻轻的来。</h1><h1>作别门前红红的花瓣,</h1><h1>拾起一片温暖,</h1><h1>轻道一声再见……</h1> <h3>文字:处理旧屋,情不能已,随笔纪实</h3><h3>照片:手机随拍“那屋子”门前三角梅</h3><h3>制作:2019年9月19日完成</h3><h3><br></h3><h3><br></h3><h3><br></h3><h1><b> 谢谢欣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