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文获得义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担使命 转型发展看新城”主题征文三等奖</h3> <h1><font color="#ed2308"><b> 正文:</b></font></h1><h3> 虽然已经过了立秋节气,天气还是有些炎热。晚饭后,外面凉爽,我到家门前的柏油路上散步。</h3><h3><br></h3><h3> 天刚擦黑,新装的太阳能路灯便亮了起来。隔壁农家乐饭店门前院内,霓虹灯璀璨夺目,客人的小车整齐的停靠在路的一侧,老板和店员整忙着招待客人。</h3><h3><br></h3><h3> 村里的乡亲们三五一群的坐在路灯下,或聊天,或打扑克牌。打牌的几个人,老远就听到他们一会儿大声争吵,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几个孩子自顾自的跑着喊着打闹着,累得气喘吁吁的,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两辆三轮电动车从我身边驶过,是几个妇女带着孩子去村里文化大院跳舞;不远处,两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边走边聊,孩子可能在车里睡了。路边草丛里的蛐蛐此时也唱得正欢。</h3><h3><br></h3><h3> 漫步在村子里这条宽阔明亮的道路之上,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刚嫁到这个村子时的点点滴滴。</h3> <h3> 河口村,由十来个自然村组成。有着豫西山区特有的地貌,坐落于两道山岭中间的沟壑里,像一条带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夹山川。村口(南面)是东西走向的310国道,一条三四米宽的土路,从村口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北面清风山下的“常窑水库”,全长大概有四公里。<br></h3><h3><br></h3><h3> 从村口开始,各个自然村的民宅紧贴着道路两旁而建。我所住的许沟组在最后面(北面),离村口约有两公里的路程。</h3><h3><br></h3><h3> 那时,村里交通工具很少,出行不便。村里人出个门大多是步行,得几公里才可以到车站。从家里到310国道这两公里的路程是整个河口村的主干道,路面坑洼不平,别说带点东西了,空手走都累。</h3><h3><br></h3><h3> 有一次从外面回来,我走累了,向老公抱怨。老公说:你看俺这儿多好了,天晴是扬(洋)灰路,下雨是水泥路。愚钝的我站住问他:看把你能哩,那洋灰和水泥不是一回事吗?搁哪儿哩,我咋没见哩?看我一脸茫然,他便哈哈大笑说:天晴的时候,风一刮,尘土飞扬,不是扬灰路吗?下雨天,人来人往,踩在路面上,像和泥一样,不是水泥路吗?真笨,这都不知道。我听了之后,才知道这是村里老百姓拿来自嘲的一句话。不知为什么,当时感觉心里涩涩的。心想,什么时候这里的老百姓能真正的走上水泥路呢!</h3><h3><br></h3><h3> 村里的小学校看起来还不错,教室是个二层小楼,还有操场,整洁宽敞,应该是希望工程捐资建造的。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来回跑几公里的路程。村里没有什么副业,忙完农活,年轻人有的去煤矿上当了临时工;有的就在附近建筑工地上当个小工;也有村民种些蔬菜,挑到七八里外的工人居民区去卖。一年忙下来,也攒不住几个钱。</h3> <h3> 1997年,连霍高速公路义马渑池段陆续开工修建。其中于1998年开工,2002年完工的“许沟特大桥”就建在我们村子的北面。那时候需要的人力多,施工时间又长,附近的村民便有了活儿干。卸车,打混凝土,虽然苦点,工资高,人们干的蛮开心的。流动人员多了,有的村民就在工地附近做点小生意,收入也还不错。家门前的这条土路从此换了新貌,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村里的交通工具也比以前多了。<br></h3><h3><br></h3><h3> 千禧年之后,国家号召退耕还林。经过领导一段时间调研之后,看好“早春第一果”大樱桃的种植前景。决定从郑州农科院为我们村引进一批大樱桃树苗,同时还请农科院的教授亲自到村里现场为村民们讲解种植技术,村干部带头在自己地里栽种。村里道路两旁好的耕地栽种大樱桃,其他薄地和坡地分别种上了花椒、核桃和甜柿子。</h3> <h3> 河口村虽不富裕,却是山水相依,风景如画。道路两旁,杨柳青翠,一条终年潺潺流淌的小河自北向南穿过整个村庄。村北的常窑水库安详地躺卧在清风山下,人们也管它叫清风湖。<br></h3><h3><br></h3><h3> 始建于隋炀帝年间的清风寺位于清风山麓清风湖畔。这些都吸引着义马市区的市民们前来踏春、避暑、徒步、垂钓。许沟特大桥因其单孔跨度220米,更成了我们这个山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依据这些自然优势,村干部便有了号召村民在村里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并且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h3><h3><br></h3><h3> 政府的支持对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大的鼓舞。2002年,外地有人来村里投资重建清风寺,清风山旅游景区正式成立。与此同时,集体出资安排有创业意向的一些儿村民,多次到其他地区的旅游景点参观学习。</h3><h3><br></h3><h3> 2007年5月,河口村的大樱桃挂果了,美味的大樱桃不出地头就卖掉了;花椒,核桃还有甜柿子也都挂果了;河口村的农家乐饭店像点点星光散布在各个自然村,每天都在迎接招待前往清风山清风寺的游客。</h3><h3><br></h3><h3> 村子附近发展了几个民营企业,这让一部分村民有了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部分年轻人还跑起了汽车运输。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有各种图书供村民自由阅读学习。傍晚,文化大院里明亮如白昼,喜欢健身的村民或跳舞,或打球,还有各种健身器材。村子里的这条昔日尘土飞扬的道路上,不见了灰尘,摩托车多了,三轮车多了,汽车也多了。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动车。</h3> <h3> 2009年5月15日,义马市第一届樱桃文化艺术节在河口村的文化大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为期一周的各种文化活动,参与的人很多,不仅活跃了义马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河口村的经济发展。河口村渐渐成了人们口中的义马樱桃沟。<br></h3><h3><br></h3><h3> 2013年,河口村争取到了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项目。为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村干部带领村民们,清除村里陈年垃圾;村里道路全部硬化,扩宽了村里的这条主干道,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文化宣传墙像一本本教科书,天天展示在人们眼前。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提醒人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3><h3><br></h3><h3> 家家户户门前的旱厕不见了,改造厕所,修建排污管道,安装自来水管,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人们笑着说,咱老百姓终于也能用上像城里人用的厕所和自来水啦!</h3> <h3> 路边安装的一排太阳能路灯,像一个个忠贞卫士守护者乡村的夜晚。修建的几个游园里种植着多种花卉和景观树,路边是女贞树、蔷薇花和紫薇花,使整条路都沉浸在花香里。村民家门前的菜地周围扎上了统一的篱笆,既方便又美观。<br></h3><h3><br></h3><h3> 村民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连老太太都改变了烧火做饭的传统习惯。村里还免费为部分村民发放高效电磁炉。</h3> <h3> 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火,老板雇的服务员都是村里的年轻妇女,让大家不出村都有工作,既能赚钱又不耽误照顾家。五月的大樱桃像是一颗颗宝石,红彤彤的挂在枝头,吸引了四方游客。七月的花椒核桃压弯了枝条,八月的柿子羞红了脸庞。田间的人们忙碌着且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河口村蜕变成了真正的美丽乡村,一个城里人都羡慕的田园风光。<br></h3><h3><br></h3><h3> 富裕起来的河口人,没有忘记是国家一项又一项富民政策给了河口人富起来的机会;也没有忘记这是地方领导多年辛苦付出的成效。河口人在村委领导的带领下,还在奋斗着,前进着,争取更好的发展。努力使河口村————义马樱桃沟,成为我们义马市的一张靓丽明信片。</h3><h3><br></h3><h3> </h3><h3><br></h3><h3> 作者简介:刘会琴,笔名田园寒梦。一个爱追梦的乡村农妇,喜欢用文字表达心声。虽重疾缠身,还梦想破茧成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