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17日的行程是离开约旦返回以色列,并前往圣城耶路撒冷观光,晚上留住在耶路撒冷城。</h3><h3> 小张怕过约旦与以色列边境时人多耽误时间,就将早上的出发时间定在7:30。但是,早餐时有不少团友提出希望能在离开死海前买一些死海产品。于是,我们商量后请小张带大家去一家专卖店购物。</h3><h3> 这家专卖店的开价不低,同类产品比超市要高10%左右。大家和约旦人打交道已经有经验,只要通过买几个送一个再换成买几个送两个的方法,将脑子一根筋的约旦人绕晕,即可达到还价的目的。果然,几位女士将绕晕和欲擒故纵两者结合,很快就把约旦人拿下。</h3><h3> 在专卖店耽误了大约45分钟。过关时,人并不太多。后来才知道,以色列大选日放在9月17日,放假一天。所以人不多。我们过关很顺利。</h3><h3> 以色列的地接导游小陈在口岸接到了我们,大家几日不见甚是亲热。</h3><h3> 上车后,小陈告诉大家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专卖店,这是最受女士们欢迎的。果然,从专卖店出来,大部分人的行李又增加了不少份量。</h3><h3> 大巴由口岸往耶路撒冷行驶时,好大一段路是沿着死海的西岸走。小陈在车上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将去的圣城耶路撒冷。</h3><h3>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的一支)。关于耶路撒冷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另一种说法是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也是“和平之城”的意思。这两个说法,都意味着耶路撒冷这个名字体现的是人类最崇高的愿望——全人类的和平。</h3><h3> 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备受战火洗劫,处在周围各大国的争夺和占领之中而多次易主,曾多次被毁又重建。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h3><h3> 因此,耶路撒冷就披上了一层异常浓厚的宗教色彩,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先后长期统治该城,其中犹太教统治了500多年,基督教统治了400多年,伊斯兰教统治了1200多年。由此,三大教在城内留下了不同时期建造的宗教遗迹达200余处,最著名的有犹太教圣殿唯一的残迹哭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莱清真寺。而令人称奇的是三大宗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本教的圣地,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h3><h3> 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成的,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后来又形成了穆斯林区,基督教区,犹太人区和亚美尼亚人区4个区, 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其范围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区城镇,东端为阿布·迪斯,南端为伯利桓,西端为艾因·卡里姆,北端为舒法特,面积为158平方公里。而在这之前的30年则是由英国人委任统治。</h3><h3>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可怜的和平之城一点儿也不太平。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战线被以色列和约旦瓜分,从此分成由约以分别占领的东、西两部分,被称之为东区和西区。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这立即引起巴勒斯坦的强烈反应,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巴以冲突。随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1967年6月,以色列颁布法律,宣布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并将市区范围扩大为176平方公里,把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并入其中。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议案,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联合国安理会于1980年8月20日通过决议, 认为以色列议会的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在此前后,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遗责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1988年11月,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并宣布耶路撒冷市为其首都。由于存在争议,因此,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打压伊朗则宣布,2018年5月14号,美国正式将驻以色列大使馆从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这意味着美国置联合国决议而不顾,事实上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个做法引起了世界一片哗然。但是,美国人做了,阿拉伯国家也奈何不了他们什么。这就是自然规律:弱肉强食!</h3><h3> 不过,我们天朝的大使馆还在特拉维夫的雅法市,对联合国及阿拉伯世界表示基本尊重。</h3><h3> 近年来,再次引发巴以冲突的是"以色列人强行进入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事件"。</h3><h3> 这个圣殿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北角。其名称来源于犹太教。据说犹太教第一圣殿当年就建在这里,目前这个圣殿只剩下一段残迹——哭墙。 </h3><h3> 我们是在走完苦街以后在傍晚时分到达哭墙的。那时,高大的哭墙下,依然人山人海纷纷在演绎着虔诚的信仰膜拜。</h3><h3> 在哭墙的入口可以免费选择各种语言的哭墙简介。上面介绍说:“哭墙长488米,从圣殿山建筑群西南角延伸到山的西北角。起始的80米位于南部墙体挖掘现场。这个地点是祈祷者广场起始之处。该广场在1967年景点解放之后降到了较低的地方并进行了扩展。哭墙广场北部尽头是一间室内的祈祷者大厅,称为威尔逊拱门。在其之处是另一段被屋顶覆盖的长340米的哭墙。这段隐藏起来的哭墙绵延在旧城的街道私建筑之下。”</h3><h3> 现在的祈祷广场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祈祷时男女是分开的,和中国一样男左女右,中间用隔栏分开,且入口也分列两边。陈导说,这儿祈祷很灵,她就写过小纸条祈祷过,的确应验证了。于是,大家纷纷写字条到哭墙下塞到墙缝里。我进去一看,那哭墙的墙缝里早已塞满了字条。这些用中文写的祈祷条不知说希伯来语的上帝是否看得懂?在日理万机之中是否有时间来关心万里之外一个中国人的愿望?当然,上帝是先知是使者,他能知一切,其神力当然不是我这凡人所能理解的。阿门!</h3><h3> 现在的圣殿山上建有两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又名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中有一块长方形岩石,可以反映出三大宗教纠缠共生,同时彼此又不愿意包容的历史现状。这条岩石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据古老的犹太教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带着自己的独子以撒到摩利亚山上,在上帝指定的地方杀以撒献祭。忠诚的亚拉伯罕将儿子以撒捆绑后放在这块石头上正要动手杀子献祭时,上帝派使者阻止了他,并以一只公羊代替。这个故事在犹太教的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这块长方形的岩石在犹太教中一直被视为"圣石"。而在比犹太教晚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则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世界各地严肃的基督教徒因而都渴望能有机会向这块石头膜拜。但是这块"圣石"现在却存放在伊斯兰教威严的清真寺中。伊斯兰教传说先知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第9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的一个晚上,忽闻大天使伽百利来召。先知跟随他乘坐一匹面如女子的飞马,急飞耶路撒冷,踏着一块巨石升入九重天,聆听真主安拉的祝福和启示,然后又于当天晚上飞回麦加。据说这块石头即是当年穆罕默德升入九重天时的踏脚石,至今石头上还留有先知当年踩下的脚印。伊斯兰教因此在这块 石头周围修起了两座精美的清真寺,并把这块地方称为"尊贵的禁地"。这里也因此而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大朝圣地。</h3><h3> 而以色列人强行进入他们的圣殿是典型的大不敬,穆斯林们岂能容忍?暴发冲突是必然的。</h3> <h3> 午饭后,大巴将我们送到耶路撒冷的制高点——橄榄山。</h3><h3> 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旧城东面,海拔808米,周围遍植橄榄木,在《圣经》及其他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载。据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的初始从这里进入耶路撒冷。而根据古犹太传说,弥赛亚时代将在此山开始。因此,数世纪以来,该山坡被认为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h3><h3> 在橄榄山可以远眺圣城的全景。举目望去,除了正前方清真寺的圆形金顶和右下方金色的蘑菇形东正教堂金顶之外,映入眼帘的是数以万计的坟墓。可以说,圣城的一大块早已经被死人占领,这儿是十足的墓场。</h3><h3> 我向陈导问了一下墓地价格,她说,最便宜的墓地之每平方米要20多至30万谢克儿,相当于人民币40多至60万元/平方米,还是供不应求。因为,信众认为这儿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葬在这儿是可以复活的。</h3><h3> 从橄榄山下行,第一个点是外形设计得很精巧的小教堂——泣堂。其设计思路是耶稣一滴下落的眼泪状。教堂只能容下二三十人。我进去时,一位牧师正在为神学院的学生布道。</h3><h3> 沿一条狭窄而坡子很陡的山道下行,左转进入一个小园,叫喀西马尼园。小园内种了很多橄榄树,青青的橄榄还沒成熟,密密地挂在枝头。其中有三棵树的树龄已超过了2000年,树龄最小的也有800到1000年。树皮上的疙瘩、褶子和坑洼越多,说明其生长的年份越早。人们之所以络绎不绝地到这个小园里来观光,是因为犹大告密之后,耶稣就是在这个长满橄榄树的园子里被抓后被处死的。可见这个园子在宗教史的地位非同小可。</h3><h3> 橄榄树小院与旁边的一个大教堂相连。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耶稣在此最后一夜的祈祷,公元4世纪,拜占庭基督徒在喀西马尼园里修建的。公元746年该教堂被地震毁坏,12世纪十字军重建,1345年再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教堂是1919-1924年修建的。该教堂因是很多国家的捐助修建的,所以叫做“万国教堂”。教堂内饰豪华,场面宏大,在此祈祷的信众都十分虔诚。万国教堂又名“忧伤教堂”或称“苦恼教堂”。据说,耶稣在被捕前的晚间,曾在这里祷告。现在该教堂属于罗马天主教所有。</h3><h3> 从苦恼教堂走到丁字路口上行后左转便是耶路撒冷古城的双狮门。进入双狮门,就走上了耶稣一殉难前走过的苦街。</h3><h3> 苦街是基督教的圣地,基督教教徒又叫它为"悲哀之路",传说耶稣受难前,曾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经过14站(每个站都有说法)一步一步沿着这条路走向刑场——著名的公元4世纪建筑"圣墓教堂"。</h3><h3> 资料显示,眼前的这座古城先后遭受过各国的征服共达37次之多。这座古城特别以浓厚的宗教情调著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自根据自己的宗教传闻,尊它为圣城。犹太教把耶路撒冷一贯看作是他们的宗教中心以及他们顶礼膜拜和思慕的所在,为了保持城市的圣洁,犹太教法典甚至严格规定,除玫瑰花外,不得在城内有其他的花园。基督教徒则认为这里是救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他一生传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伊斯兰教则相传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从这里骑飞马直上七重天,接受天启的神圣地点。三教奉一城为圣地,使耶路撒冷在全世界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邦国的兴亡、民族的攻战、宗教的纷争,在这里深深地纠结在一起,直到今天还没有平息。</h3><h3> 陈导带着我们沿着当年耶稣在古罗马被判死刑后,也是在巡抚比拉多的命令下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过的路,即上文所述的苦街前行。她说,当年耶稣一路上停留了十四次(这十四处地方就是著名的“苦街十四站”),一步步走向各各他(骷髅山)被钉上十字架处死的,在这条路上走过,人们便可感受到耶稣宁愿为拯救人类而受苦受难的崇高精神。</h3><h3> 这14站分别是:</h3><h3> 第一站——祭司长和兵士抓住了耶稣,把他交给了彼拉多。彼拉多查不出耶稣的罪来,但为讨好犹太人,就把耶稣定了死罪,还将耶稣鞭打了。周围的罗马的兵士们故意用荆棘冠冕给耶稣戴上戏弄祂,彼拉多再交人去钉一付十字架。</h3><h3> 第二站——耶稣在罗马兵丁的驱赶和威吓之下,选择将十字架背了起来,一步步走往将要被钉死的各各他山顶(希伯来语,意为尸骸骷髅堆积的地方)</h3><h3> 第三站——根据初代教会传统史料记载,在通往“各各他”的路上,耶稣因鞭伤和十字架的重负而跌倒。</h3><h3> 第四站——耶稣曾在去往“各各他”的途中遇见了他的母亲玛利亚。面对伤痕累累的耶稣,“玛利亚的心被刀刺透”。</h3><h3> 第五站——他们出来的时候,遇到一个黑人名叫西蒙,西蒙被兵丁从观刑人群中随便拽了出来,代替耶稣扛起十字架。</h3><h3> 第六站——在耶稣去往“各各他”的路上,一个叫维罗尼加的妇女,勇敢地穿过人群,为耶稣擦去脸上的汗水和血水,使耶稣感到痛苦稍有减轻。维罗尼亚的手帕上留下了耶稣的脸容,就成了圣物。</h3><h3> 第七站——因着耶稣心灵的疲惫和身体的折磨,曾第二次跌倒,他的膝盖被磕破,脸埋进了尘土。这里也是张贴他死亡告示的地方,基督徒称此为“审判门”。</h3><h3> 第八站——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跟随信徒很多都是十分虔诚的,也有许多受过耶稣医治的好处,在这里耶稣也因为不堪刑罚之重而暂停了一下。</h3><h3> 第九站——耶稣不堪重负,第三次重重摔向地面。</h3><h3> 第十站——耶稣被夺取衣服。在服刑途中通常罗马兵丁是不会夺取囚犯的衣服的,但是耶稣所穿的袍子据说材质很好,是当权者为了羞辱他而特意“赐”给他穿的。</h3><h3> 第十一站——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骷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了十字架上,又钉了另外两个死刑犯,一左一右把耶稣的十字架夹在中间,数百年前以色列的著名圣书就有预言称:“他也在死刑犯的行列之中”。当十字架从地上被举起来时,鲜血从耶稣那被撕裂拉长的伤痕中喷涌而出,顺着十字架流到地上,因着剧痛和身体失血,耶稣的身体抽搐发烧,十字架在微微颤动。</h3><h3> 第十二站——霎时间,大地震动,磐石崩裂,在各各他山上观看的众人大声惊呼,罗马长官百夫长惊叹。有史料记载橄榄山此时崩裂。</h3><h3> 第十三站——当时有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求问罗马掌权者,获得许可将耶稣躯体从刑场摘下放在大石板上。</h3><h3> 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h3><h3> 其中前10站都在外面的苦街上,后四站是在“圣墓教堂”里。我们所走过的各个站点都有虔诚信众在顶礼膜拜。特别是在圣墓教堂里,信众们有的泪流满面而嘴里念念有词;有的钻入祭坛下方的微小空间磕头祈祷;有的匍匐在耶稣停尸的大石板上亲吻石面;有的宁愿排上数小时进耶稣墓只能容纳几个人的小空间膜拜,等等,等等,千人千面,各显虔诚,不一而足。目睹眼前这真实的情景,让我惊叹的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竟然有这么多人相信神的存在,竟然如此舍身而献教!</h3><h3> 离开古城已经是华灯闪烁。在城门口看到荷枪实弹的两男一女女三个警察(也可能是军人),我凑上去想拍一张照片,被拒绝的瞬间已经被马春霞拍摄下来了,这是十分难得的瞬间!</h3><h3> 回首向古城望去,如今耶路撒冷的古城早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神秘,我们刚刚走过的苦街14个难以磨灭的站点却一直是基督教徒的心之所向。2000多年来,尽管有人怀疑耶稣的存在,而有更多的人相信他们听过的关于耶稣的故事,笃信耶稣所创立的教派。不管怎么去理解,我只能相信一个论断:存在就是合理的!</h3> <h3>以色列国旗</h3> <h3>耶路撒冷是个大墳场</h3> <h3>竖过来看一下大图,到处是坟墓</h3> <h3>金顶清真寺是耶路撒冷的地标</h3> <h3>泣堂按一滴眼泪设计的</h3> <h3>泣堂很小巧</h3> <h3>泣堂内牧师在布道</h3> <h3>学生很认真</h3> <h3>远眺圆顶清真寺</h3> <h3>俄罗斯沙皇为纪念母亲而建的东正教堂</h3> <h3>道路狭窄,堵车严重</h3> <h3>这儿的墓地价格昂贵。很多人死后用飞机运到耶路撒冷安葬,当的是在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安息可以早日复活</h3> <h3>万国教堂</h3> <h3>金碧辉煌</h3> <h3>万国教堂的主教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读书</h3> <h3>钟楼</h3> <h3>小雕塑</h3> <h3>橄榄树下英文:和平</h3> <h3>这棵橄榄树的树龄超过2000岁,耶稣就是在这儿被抓的</h3> <h3>万国教堂的正面</h3> <h3>路边小景</h3> <h3>白鬍子老牧师</h3> <h3>东正教堂</h3> <h3>古城的城门</h3> <h3>因为城门口上面雕刻了石狮像,故叫狮门。</h3> <h3>进入狮门沿苦街寻访耶稣的遗迹</h3> <h3>荷枪实弹的军警</h3> <h3>第4站的雕塑</h3> <h3>第5站</h3> <h3>耶稣受伤流血的手掌抚摸过后墙壁留下了深深的掌印,膜拜者来此都要摸一下</h3> <h3>第九站</h3> <h3>第十站</h3> <h3>第12站</h3> <h3>第13站</h3> <h3>第14站</h3> <h3>我从墓室边上一个直径15厘米的透气窗伸手进去抓拍的墓室内情形</h3> <h3>下面是哭墙</h3> <h3>马春霞抓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