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 🍃 🍃༄༄ </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人都说,有山无水真枯燥,有水无山太单调,有山有水才美妙。今天2019年7月15日(第十一日)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山也有水,不过这个山不是一般的山,是沙山;水也不是一 般的水,是沙漠里的清泉。你一定猜到了,是的,它就是敦煌八景之一的鸣沙山和月牙泉。</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鸣沙山和月牙泉在同一景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处,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它的东面就是莫高窟。本来昨天从莫高窟出来就可以直接来这里,但为了避开下午的高温,也为一睹沙漠日出的奇景,我们当天没有来。今天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到达山顶时四周还是黑黢黢的一片,隐约可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的轮廓,巨大而神秘,含蓄而深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日出日落本是自然界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当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时,就会变得格外吸引人,尤其是沙漠日出,更是难得一见的景观。</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天边渐渐地亮起来,好像谁在淡青色的天畔抹上了一层粉红色,在粉红色下面隐藏着无数道金光。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生怕一个懈怠就错过了这壮观而瑰丽的场景。</p> <p> 人们都喜欢看日出,因为太阳冲出地平线的一刹那,如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会带给人无限的希望与温暖。很多人不惜跋山涉水,只为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让更多人一起分享。</p> 鸣沙山在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鸣沙山处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绵延40公里,南北最宽可达20公里,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五色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实为罕见。<br> 鸣沙鸣沙,顾名思义,就是会鸣叫的沙子。据史书记载,即使是在晴朗的天气,风停沙静,沙山山体也能发出“丝竹管弦”一样的美妙声音,并且能够传得很远很远,据说在敦煌城中都可以听得到。对于鸣沙发出的声音,清代诗人苏履吉称之为“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鸣沙鸣沙,真是“鸣不虚传”啊! 沙子为什么会发出响声呢?有三种说法:静电发声说、摩擦发声说和共鸣放大说。其中静电发声说者认为,通过人力或风力推动沙粒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众声汇集,即成大声;摩擦发声说者认为,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随着温度增高,沙粒稍有摩擦即可发出裂爆声,众声集合而成大声;共鸣放大说之认为,沙山群峰环绕一周形成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及滑沙时引起的气流活动而产生的呼啸声引起共振,经过“共鸣箱”的共鸣作用放大了音量,于是形成巨大声响。 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勘测和研究,发现鸣沙山发出声响的原因与沙粒的排列结构、摩擦振动以及山体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子能不能发出声响,关键要看沙粒表面有没有“共鸣腔”,也就是一些小小的孔洞。鸣沙山的沙子,经过长期风蚀、水蚀及化学溶蚀,成为表面光滑而又多孔的球状沙粒,这些孔洞就成为发声的音箱。这样的沙粒,当遇到风吹、滑沙等外力使它快速运动时,就会因为互相摩擦、碰撞而产生微弱的振动声响,无数沙粒的声响汇聚在一起,产生“共振放大”效应,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沙鸣的声音。鸣沙山四周皆山峰,只有东北方向有一缺口,是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当人们滑沙导致流沙急速下泻而发出声响时,这种声音一方面因为共振而被放大,另一方面又因为特殊的地形而形成雷鸣一样的巨大回声。由此看来,第三种共鸣放大说较为科学。 <h3> 大自然用最简单的日出教会人们如何看待时间和生命,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h3> <h3>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便是月牙泉。月牙泉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h3> <p> 传说之一:当年唐三藏路过此地时,遭遇无尽沙漠,所用水食竭尽,无水无食,而当时白龙马已经死去,靠着双脚行走的唐三藏,最终也坚持不住倒下了,正好被观世音菩萨看到,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便从紫金瓶中滴下一滴水,在这茫茫沙漠中形成了一汪如月牙般的泉水。有了水源的唐三藏最后获救,离开继续西行,而这汪泉水被留了下来,就是今天的月牙泉。</p> <p> 传说之二,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瞬间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仍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使尽浑身解数,碗内始终不进一粒沙,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依旧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得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这些都只是传说,不足为信。现实中有关月牙泉的形成目前有四种猜想,分别是:古河道残留湖、断层渗泉、风蚀湖以及人工挖掘。</p> <p> 不过我对所谓的传说没什么兴趣,只好奇这汪清泉为何几千年都没有被沙子所掩埋?相信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疑问。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最为合理的解释是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尹念文提出的三因素说: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 </p> 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沙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br> 沙泉相伴,亘古相依,真乃奇中奇、美中美! 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给丝路沿线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敦煌,这座饱经汉风唐雨洗礼的古丝绸之路重镇,见证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最繁盛的时代,是丝绸之路上当之无愧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风尘往事虽早已消散在大漠黄沙之中,但千年历史传奇至今仍异彩流光,吸引无数人前往。 <h3> 登沙山虽无惊险却非易事,走一步退半步,体力消耗非常大。</h3> <h3> 站在沙海中,顿觉天地开阔,心胸开朗,童心不由得萌发,真是沙山怡性啊!</h3> 赤脚踏沙,顿感一种细软滑圆,踩入沙坑,表层蒸热里面凉爽,又是另一番微妙。 <h3> 尽情嬉戏,寻找着属于我们的快乐!</h3> 只要把心打开,就会有数不清的惊喜等着你去发现。<br> <h3> 用最纯真的心灵去聆听大自然。</h3> 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h3> <br></h3> <h3> 管弦丝竹鸣沙静,月牙泉水相伴听。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是多么的神奇美妙。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在尽情享受美景带给我们愉悦的同时,更应懂得如何去珍惜、保护我们的环境。</h3> <h3> 一泓水,静静地躺在沙山之间,宛如月亮的女儿,遗落在敦煌的身边。</h3> <h3> 山下泉边聚拢了很多人,不知在做什么?</h3> <h3> 走,我们也去凑个热闹。</h3> <h3> 原来是《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在此取景,熟悉的旋律引来众多游客。</h3> <h3> 人们挥舞着小红旗,激情澎湃地用歌声表达着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渐渐地,从最初的只有演员的演唱到后来游客自发加入歌唱队伍,队伍越来越庞大,嘹亮的歌声响彻茫茫戈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 <h3> 醉卧“沙”场。</h3> <h3> 美丽的月牙泉让这片黄沙显得生机勃勃,但谁又能知道,这个被誉为 “沙漠第一泉”的绝美景点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面临干涸消失的危机了,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从周边向此输送水源,据说,这样的输液续命模式至今已耗资4100万元了。随着荒漠化日趋严重,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月牙泉的水源补给将面临巨大危机,一旦失去了水源补给,这个千年泉水就将面临干涸的危险。</h3> <h3> 还能说什么呢,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保护环境,请从我做起!</h3> <h3>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如今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已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滑沙健身、文化交流和地质科研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 <h3> 走出景区时仍感意犹未尽。</h3> <h3>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丝路古道记载着千年岁月的沧桑;苍茫戈壁,古道斜阳,悠悠驼铃声逐渐成为历史的回响。</h3> <h3> 骑骆驼是鸣沙山最传统最吸引人的娱乐项目。</h3> 乘坐直升机、滑翔机空中俯瞰大漠美景已成为大漠旅游的新时尚。 <h3> </h3> <h3> 终于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两队人马在此“分道扬镳”,刚刚还很轻松的气氛陡然变得沉闷了起来。时间飞逝,一切仿佛都还在昨天。挥手告别,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一刻,无需太多的语言,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一支烟,都传递着浓浓的兄弟姐妹情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青海同学一路相随相伴相护!愿同学情谊象月牙泉水一样永不干涸,如鸣沙山一般亘古不变!兄弟,再会!姐妹,珍重!期待下次再相见!</h3> <h3> 【视频集锦】——日出鸣沙山,回眸月牙泉</h3> <h3> 告别了青海同学,告别了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掉头踏上“东归之路”。这次西行基本上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进的,接下来将由西向东沿古丝绸之路,经瓜州、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翻越六盘山到西安,一路领略古今丝绸之路的魅力。</h3> <h3> 依然是茫茫戈壁,有点无穷无尽的感觉,如果没有一排排正在旋转的风力发电风车,没有一座座的高压铁塔,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荒无人烟。 </h3> <h3> 经过玉门服务区。不过,这里可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实际的玉门关遗址是在敦煌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h3> <h3> 想不到在此又遇上了刚刚惜别的青海同学!真是缘分哪!再度汇合,就像久别重逢,一个个喜极而泣。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错!明明春风已度玉门关! </h3> <h3> 【视频集锦】——西出阳关有故人。</h3> 再次挥别青海同学,继续向东行驶。 总喜欢看沿途的路牌,它让我知道前路所在,将来会去的地方,曾经走过的地方。路牌显示,距嘉峪关还有56公里。 下午16时,到达“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景区。<br>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关城之外的九眼泉湖。古时因此处水草丰盛而被作为屯兵养马之地,之后便有了嘉峪关,可以说这里是嘉峪关的起源了。走在湖边栈道上,享受着这里的清风,柳枝摇曳,芦苇轻荡,仿佛天地间都安静了下来。</span></h3> <p> 打开中国地图,历史上有两条横跨东西的生命线,以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深深地嵌入中华民族的身躯:一条自西向东、直达于海,是守护古老民族的万里长城;一条由东向西、深入大漠,是拓展华夏文明的丝绸之路。600年前,这两条紧系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在祁连山下交汇,诞生了名震天下的嘉峪关。</p> <p> 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这是一座精美的二层楼阁,门额上书写着几个充满霸气的大字——威宣中外。</p> <br>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和重要军事要塞。 这里应该就是戏楼。 身后便是关帝庙,关帝的信仰果然是遍布全国。 进入关城,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个狼烟四起、战马嘶鸣的年代。<br> 这里的每一块砖貌似都有一个故事,倾诉着千百年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油然而生。 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关城内的演武场,跟电视剧里面看到的一样。 本来应该登上城墙去看一看的,不过大家居然没有上去,旅行久了,连好奇心都减退了。 <h3> 金色的关墙,威严的城堞,深邃的门洞,显得古朴、庄严而又神圣。</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此为柔远门,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p>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来到的是长城的起点。 <h3> 【视频集锦】——大漠雄关,塞外风情</h3> 观光车把我们带出城外。 <h3> 嘉峪关全景。巍峨雄壮,气势恢宏。</h3> 红衣大炮,原称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500年至1520年制造的一种舰载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军人迷信,为了祈求胜利,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象征吉利的红布,正巧清代满族忌讳“夷”字,便定名为红衣大炮。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站在“巨龙”起点, 彰显豪迈情怀。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张骞塑像。这位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正是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h3> <h3> 天下雄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h3> 再次回望嘉峪关雄伟的城门楼。 <h3> 离开嘉峪关,匆匆赶往下一站——航天故里酒泉。今晚在此“安营扎寨”。</h3> <p> 提起酒泉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神秘的卫星发射基地以及葡萄美酒夜光杯。其实酒泉的历史沉淀非常丰厚,酒泉的历史典故也颇多。就拿酒泉之名来说就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得名酒泉,这是酒泉之名的一个说法。另一个说法是关于霍去病的。据说霍去病率兵大败匈奴之后,汉武帝赐御酒奖赏,但是美酒只有一坛,而将士很多,于是霍去病把酒倒入泉水中与众将士共享,遂而得名“酒泉”。好了,今天的行程至此结束,明天我们张掖见!</p> <h3> 【视频集锦】——走进“航天故里”酒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程路线图(2019年7月15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h3>